善待学生善待家长快乐自己的浅议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8期   作者:王洁
[导读] 创新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性化。
        摘要: 创新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性化。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这也同样要求我们教师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从几个片面的角度来关注欣赏少数学生,也不能因为学生的一些个性而轻易的否定或放弃一个学生。现代教学理念提倡的是一种和谐的教育方式,善待学生善待家长,让我们的舞台快乐起来不就是一种和谐吗!
关键词:尊重学生;激发学生;换位思考
        善待学生善待家长,是一种境界,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要做到善待就需要我们教师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平和的眼光看世界、看社会、看家庭,从而来善待每一位学生和家长。这个世界不会为任何人而改变,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看他时的角度、方式和心态,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会让我们教师快乐起来。浮华俗世中,没有一生不犯错误的人,包括圣贤在内。或者可以说,犯错本身就是人生的必然。学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不是圣人,更何况不同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不尽相同,而家长也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的漠视或溺爱甚至对我们教育方式策略的不理解是在所难免的。这些方方面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要能以平和的心态正视他,能以艺术的方式和睿智的策略来应对这些不同差异下的学生和家长,尤其是所谓的“问题”学生和“问题”家长。
        一、善待学生需要老师尊重学生
        不同学生在性格、智力、能力和体力上必然性的差异既然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我们老师就不能因为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而对学生歧视,我们教师对学生需要做到同等对待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对待后进生的感情方面。教师工作要以心感人,以情动人,以智育人。此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至坚者石,最灵者人,”所以我们老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温情,感受到尊重,从而创造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喜欢一个老师便对这个老师所上的课也喜欢一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相当于又请了一个好老师。 尊重学生的个性,能力,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差异,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继而成了学生的一种前进动力。
        二、善待学生需要老师赏识学生激发学生的闪光点
        十个指头虽然不一般齐,但各有各的用途。 工程师可能不识乐谱,医生不一定会绘画,政治家可能也会骂人,所以后进生、差生、问题学生,这并不等于是没出息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就去欣赏并激发他的尊师守纪的品德,尊师守纪不好的学生我们就去欣赏并激发他的孝敬父母热爱集体的品德,还有诸如勇敢的品德,善良的品德,勤劳的品德,团结的品德等等,老师都可以去赞赏激发。人之初,性本善,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只是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受到这些影响而损失。人世间本来就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所以,我们老师要早早地发现学生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让学生心灵中的真善美在扩大,让假恶丑在缩小,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老师也在赏识激发学生的过程中增进师生友谊和默契,收获快乐创造和谐!
        三、善待学生需要老师在批评学生时研究方式和策略
        有些学生由于个性特别,很难接受老师在教室当众批评,那就在其它人少的地方,让他理解老师是很爱惜他的面子,是不愿当众批评他的,让他感受到老师的丰富情感,然后在批评他;如果实在需要当众批评,那也要事前做好充分沟通和包装,比如对学生说:“你犯了错,老师很心痛,老师也没想到你会犯这样的错,老师一直认为你是一个好学生,一个理解老师、支持老师的好学生,一个内心上进的懂事的好学生,然而今天你犯的错全班都知道,作为一个学生你犯的是多么严重的错,老师不想惩罚你想为你掩盖都不行,你让老师好为难,你说怎么办?”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他在认识悔悟错误的同时甘愿当众被惩。
        有些学生虽然在老师批评甚至惩罚下当时没有表现出逆反,但心中可能种下了隔阂,因为这种隔阂使得之前的批评惩罚的教育意义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在这类学生被批之后还要适时的运用适当的策略和有效简便的方式去化解这种隔阂,从而也升华了之前的批评教育作用。还有些学生可能有很多毛病,如果我们一下的去解决的话,学生可能接受不了,那我们就循序渐进的一点一点的去教育批评改变,在学生进步中表扬,在表扬中批评教育。
        总的来说,在批评教育时多运用欲批先扬、欲惩先护,等惩完后再关心体贴开导等等策略,再在批评惩罚时多注意一些方式的运用,相信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善待家长需要老师有换位思考
        有的家庭因为孩子少而对孩子特别疼爱;有的家长因为孩子身体差而自小娇惯;有的家长忙于生计奔波而疏忽了对孩子的思想关心,只知道一味的满足孩子在物质经济上的需要;这些情理之中的原因久而久之都可使孩子养成很多不良习惯和不好的品质,家长在面对自己孩子的很多不良行为习惯时何尝也不苦恼。家长和老师的愿望是一致的,因此老师在和家长沟通时,多探讨一些孩子进步的方法,少一些埋怨和责备的成分。对于家长的合理要求我们可以适当的满足,以促使家长对老师工作的支持,教育学生是学校的职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要与家长有换位思考,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谋求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场,争取最大范围的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
        五、善待家长也需要老师教育学生善待家长
        教育学生尊重家长,让家长感受到学校教育的魅力,让家长明白孩子除了文化课成绩的进步,还有一种品行的进步,让学生去传递老师对家长的理解和尊重,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段时间下来,家长们会看到了老师的真情和耐心,到那时也是我们老师收获快乐的时候。
        六、善待家长还需要老师即时表扬激励家长
        家长们尽力地配合教师工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真诚地赏识他们。如发表扬信,家长会上设立奖项分类奖励、在学生中通报表扬,在电话中真诚的赞扬,及时发现家长们的优点和进步,予以肯定。表扬家长可以激励家长,使配合的更加配合,不怎么配合的变得配合。
        总之善待学生善待家长不是老师的示弱,也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期待,一种智慧,一种策略……。最后我祝愿我们老师在善待学生和家长的过程中创造和谐收获我们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黄天申. 善待学生善待家长快乐自己[J]. 科学导报, 2014, 000(024):264-264.
【2】李广娇. 教师在学生管理中要学会理解和善待学生和家长[J].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2011(12):182-182.
【3】赵小英. 教师、学生和家长应重视换位思考[J]. 小学科学:教师, 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