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阶段的教育发展趋势下,构建高效课堂逐渐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实际的教学研究活动证明,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发展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因此,笔者将结合当前实际的教学情况,谈一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是在有效课堂基础上引申出的概念。简单来说,它主要是指以更高的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并达成教学目标的课堂组织形式。具体来看,高效课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说,在高效课堂理念中,不仅仅关注学生是否实现了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发展,而且十分关注学习目标的达成是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的。毋庸置疑,这一要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对高效课堂的内涵和要求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以此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1.情境激趣,激发学习意愿
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要素在于学生,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得到优化,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意愿,从而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为此,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如:音乐渲染是一种重要的情境创设方法。以《慈母情深》为例,通过整体分析发现,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一件生活往事表现出了母亲对子女的深情。也就是说,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母爱”。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而是结合文本主题播放了《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在这首歌曲中,作者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感激之情,再加上优美动听的旋律,使很多学生的情绪都受到了感染,并且被“母爱”所感动。在此基础上,我顺势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而且使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了比较强烈的探究意愿。由此可见,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利用恰当的方式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
2.问题引导,优化探究过程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构建必然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而在新课标的设计理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要求就是强调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有效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知识探索活动。
当然,站在教师角度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然离不开引导与点拨。为此,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探索活动更加有的放矢,从而使学生取得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如:教学《祖父的园子》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性的文本探索活动。首先,学生通过独立性的阅读对文本有了整体感知。然后,我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1)在祖父的园子里,“我”做了哪些事呢?在这些事中,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事?(2)对于“我”在园子里做的事,祖父的态度是怎样的?(3)在祖父的园子里,“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在“我”的眼中,园子里的景物又是怎样的?(4)在“我”的童年回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然后,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了互动讨论。这样一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散,从而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对文本内容有了比较准确的解读。
3.创新练习,深化知识理解
为了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需要及时巩固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基于此,课后练习环节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在传统的练习中,教师采用的往往是单一的书面练习方式,但这种方式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缺陷。为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开放性的语文练习活动,以此来使学生在练习中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
如:《将相和》这篇课文中一个重点目标就是使学生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的语文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参与表演的学生要自主选择蔺相如、廉颇、秦王、赵王等角色。进行表演时,除了要考虑语言的准确性之外,还应该结合当时的情境设计具体的表情、动作等。最终,通过这种方式,无论是参与表演的学生,还是观看表演的学生,都对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总之,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应该充分思考应该如何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熟练掌握学习方法,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应该将构建高效课堂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并且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具体的教学手段。这样一来,能够逐步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取得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汪军.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J].甘肃教育,2018(24):100.
[2]杨伟薇.多种活动构建高效语文阅读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