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王英东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英东
[导读] 摘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建筑行业得以全面的发展,推动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借助最先进的勘察技术,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地质灾害问题,这样就可以针对性的制定出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规避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
        身份证号码:13063119831005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建筑行业得以全面的发展,推动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借助最先进的勘察技术,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地质灾害问题,这样就可以针对性的制定出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规避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但是因为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或者是处理技术不适当的问题,往往会增加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所以我们需要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问题以及预防和治理技术展开全面的分析研究,为土木工程各项施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治措施
        引言
        在岩土工程建设快速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新的、多样化的工程地质工程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工程中。除了妥善解决当前岩土工程地质建设中经常出现的各种问题外,施工中的问题也暴露出来。随着工程造价的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不达标,地质构造的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不仅会给岩土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很大的制约,而且会给周围的人们带来生命和巨大财产的损失。在这方面,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充分重视科学研究的发展,针对客观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和计划。
        1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
        1.1地表变形灾害
        实际上就是工程所处地区出现地表塌陷、地表裂缝或者是地表下沉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岩土工程中非常的常见,灾害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同会对工程建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发现,现如今地球处在地质活动十分活跃的时期,在我国大约有七十多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地表下沉的情况,其中大约百分之四十的地区受灾情况较为严重,其中沉降最为严重的地区沉降量达到了三米,并且部分地表沉降地区,地表沉降问题存在十分突出的密集成群的特征,导致地表变形灾害的主要根源包括地表岩溶运动,地下矿产,地下水体运动等等。
        1.2泥石流灾害
        岩土工程如果处在降水较为丰富的地区或者是临近山体的地区,极易因为降水量较大的问题而导致山体结构破损,而引发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灾害就其性质来说属于洪流的范畴,导致这一灾害的主要根源为:工程建造中的违规操作,长时间乱砍乱伐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等等,往往这类地质灾害的破坏性较为严重。
        1.3岩土滑坡灾害
        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地质灾害,斜坡岩体以及土体在受到外界各种灾害的影响,坡体结构的中较为脆弱的结构往往会出现下滑的情况,最终就会导致岩土滑坡灾害的发生。导致这一灾害的主要根源涉及到:地震、积雪融化、降雨冲刷以及地表水的侵蚀等等。
        1.4崩塌灾害
        通常这类灾害都发生在较为陡峭的坡体结构中,有可能因为坡体底层出现空虚的情况而发生部分结构的位置移动,最终会造成岩土结构失稳的情况。引发崩塌灾害的主要根源涉及到:严重的地质振动,不合理的矿产开采以及边坡挖掘施工等等。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必须要根据山体崩塌、泥石流以及滑坡等多项灾害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效果最好的防治技术。本文根据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准则,提出六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第一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主要针对中小型山体崩塌情况,可以使用修建明硐以及棚硐等工程;第二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的是在山体的坡脚处,设置落石槽,拦截落石并编制钢轨或钢钎栅栏来挡截落石,此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尤其在雨季发生山体滑坡时,达到的防治效果尤为明显;第三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是利用支柱,在岩石突出或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档墙;第四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是在易风化剥落的边坡地段,通过修建护墙以及水泥护坡等护墙方法,达到护坡的防治效果;第五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可以利用片石填补空洞的方式,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进行填补,致力于防止裂隙、缝、洞由于进一步恶化所导致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第六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主要是在危石、孤石特别突出的坡体风化破碎的地段,采用刷坡的方式使边坡边缘放缓的技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做好排水工程。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提出的六种防治技术,减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3.1在施工之前树立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理念
        在岩土工程施工之前,施工设计人员需要第一时间到施工现场进行勘察,通过全方位的勘查来为整个建筑物结构的设计积累资料。在开展勘查工作的时候,地质环境是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因素,即要求相关人员通过勘查全面了解施工场地的地质环境,对岩土工程施工中可能导致的地质灾害规律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思考,从而制定出安全有效的施工优化措施。
        3.2强化对岩土工程的生产勘探
        第一,开展生产勘探工作。生产勘探工作是岩土工程矿山资源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减少贫化损失。第二,完善岩土工程矿山生产过程的补充勘探,及时更新工程勘探资料。第三,打造能够推进岩土工程矿山企业自主投资打造的接替性资源勘查体系。第四,打造岩土工程剩余资源储量和资源消耗后储量运用情况的动态化跟踪。
        3.3岩土工程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是岩土工程建设工程中的一种相对性生态型防治技术,这项技术在应用的时候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对生态平衡的维持。岩土工程生物防治措施的具体实施主要是指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大自然的调节能力来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其中,对山坡的水土保持是生物防治措施实施的关键,通过开展山坡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提升整个岩土工程土体的稳定性,确保整个工程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也不会轻易出现滑坡、泥石流。
        3.4采取必要的避让措施
        第一,雨季避让措施。岩土工程在雨季施工会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因此,如果岩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遭遇雷雨天气,则是需要相关人员根据气候和施工场地情况适当的采取避让措施,编订科学合理的安全转移方案,从而在方案的指导下级及时将人员撤离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第二,搬迁避让措施。如果是出现地质灾害频率比较大的地区,该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消耗远远超过搬迁费用。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该地区实施搬迁避让行动,并在搬迁的过程中做好人员安置工作,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5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分析
        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综合预警工作中,群众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响应群众的力量能够进一步扩大观察面,及时获得地质灾害信息。为此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综合预测工作中需要发挥出通信技术在灾害信息捕捉、整理和应用方面的作用,即应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来全方面的收集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同时发挥出传感器和手持移动终端作用,实时性的获取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并使用系统进行辅助决策,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及时预警,为搬迁转移工作的有效展开助力支持。
        结束语
        岩土工程与社会发展存在密切的关联,但是在岩土工程发展过程中因为会遭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所以极易引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为了彻底的规避地质灾害的发生,我们需要综合各方面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制定出预防和解决方案,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余敬豪.分析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运用[J].西部资源,2018(02):63-64.
        [2]王雷.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03):175.
        [3]赵怀.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应用实践之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06):45+47.
        [4]郭华江.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02):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