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对比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晏培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都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基础上,回顾这两种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状况并进行对比研究。
        湖南中环领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2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都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基础上,回顾这两种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状况并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对比研究;分析;探究
        根据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不仅明确规定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而且还将规划纳入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中。为提高对环境评价的认识,首先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详细的介绍;其次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分析区域环境和规划环境的异同,然后对比研究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类别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范围较广、类型众多,能够全面对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可描述环境的状况、检测规划实施与计划的偏差、预测规划环境的效益等,一下是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类别:
        (一)物理属性
        以物理属性为标准,评价指标包含物理、生态以及社会系统三类指标。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中物理系统指标包括大气、热、水、光、声等资源指标。生态系统指标由包含生产力、能量物质转变、生态效益等生态功能指标组成。社会系统涵盖了经济结构、效益以及功能等指标。
        (二)指标代表的内涵
        根据环境指标代表的内涵,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包含环境行动、环境质量和环境影响三类。环境行动指标是经济子系统对规划调整反应情况的指标。环境影响指标是量化表示经济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像程度和范围的指标。环境质量是通过比率对环境状态的描述指标。
        (三)定量化程度
        以定量化程度为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主要包含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和半定量指标三类[1]。
        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类别,更好对比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一)区域环境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区域环境是由自然环境、社会区域环境、农业区域环境以及旅游区域环境等组成,是指某一地区中自然形成环境与人为活动过程的全系统,其结构相对复杂,功能种类较多。区域环境系统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是一种较为开放的有规律性的系统结构,必须要遵循开发系统的特征和原则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一定区域内应用科学技术的方法和原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区域发展规划为依据,综合评价区域内环境中,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过程及其规律。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如下:
        1.区域环境的总体发展规划;
        2.环境问题的识别和筛选;
        3.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区域环境影响分析;
        5.环境保护综合对策研究。
        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可制定和维护最佳的区域规划方案,实现区域环境过程的良性循环,为区域开发的管理和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达到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要求[2]。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开放系统,对于建设环境的影响具有自己的特点。
        1.整体性
        由于在评价区域内自然、社会和环境构成了一个大系统,内部因子大都是不确定的,各种因子之间不断进行着各种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因袭从区域环境的整体方面来说,要把握区域环境影响的功能、特征记忆主要的矛盾等本质,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
        2.可变性
        区域内各种环境因子是可变、动态的。当一个或几个因子发生变化时,会影响到其他因子的变化。如何改变和最大限度降低区域环境内因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问题[3]。
        3.不可叠加性
        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任务中,评价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承受能力可以用环境容量进行量化表示,而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环境容量是不可叠加的。


        (三)区域环境影响的评价原则
        区域环境是一项综合性、科学性、规划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工作,应该遵循以下几种原则进行评价:
        1.整体性原则
        由于区环境影响评价是不能够独立进行的,因此要站在区域环境的整体方面进行评价,不仅评价区域内外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要评价各种开发活动的影响和时间的积累效应。
        2.综合分析原则
        区域环境开发活动在生态系统、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中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评价中要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保证得出的结论正确。
        3.战略性和可持续性原则
        为了保证区域话环境开发的可持续性,要从战略性角度,保持区域发展规划和区域开发活动的一致性,建立在具有可持续改进功能的环境管理体制中。
        4.实用性原则
        在进行区域环境开发时,要做到经济的合理性、技术的可行性以及效果的可靠性,提出符合区域的技术水平、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的水平,实现区域环境开发的实用性原则[4]。
        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规划层次中,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可以及时协调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所运用的规划和决策手段,属于战略环境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发展规划阶段的项目进行的前瞻性预测,通过考虑多种建设项目的环境和影响因素,将环境、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为高层次决策之前提供科学合理的选择方案和环境措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象主要是区域发展规划以及产业发展的规划,考虑规划决策的代替方案,克服单一建设的项目环境,更好满足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求。区域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中心内容主要包括:
        1.根据确定的区域发展规划方案,分析总体项目实施中对不同开发阶段的区域环境的累积效应;
        2.分析区域环境承载力;
        3.确定区域环境容量;
        4.在论证区域基础上,开发备选方案,提出经济合理、满足区域环境容量的区域开发方案;
        5.开发布局与污染治理方案,提出区域开发项目的布局与产业结构、排污分配方案方案等[5]。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导原则
        1.经济影响与环境影响原则
        在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同时考虑到经济影响和环境的影响。因为对社会和经济有直接影响的政策以及规划会直接影响环境。常常为发展规划的初步方案和修订提供一定的基础。
        2.综合参与指导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需要结合多方的参与和看法,来对最后结果进行总结。通过不同利益集团的参与,可以得到集团宝贵的信息资料,参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利益集团也包括大学教授、专业协会、研究院所专家等。在专业知识和信息方面可以得到针对性的意见,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3.环境累计效果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考虑到环境累计效果,联系行动建议和未来可见的行动,造成的累计影响效果。审议所制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计划,对发展规划进行事后监测,避免出现环境的消极影响[6]。
        四、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对比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对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社会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发展规划阶段的项目进行的前瞻性预测,通过考虑多种建设项目的环境和影响因素,将环境、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规划环境影响测评需要考虑到区域环境的影响,以及区域环境的分类,是对未来工程建设的一种预测和预估,避免建设过程中出现消极的问题。区域环境影响测评是对地区环境的一种划分方式,结合自然、社会以及经济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别对区域环境和规划环境进行概述,在原则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两种环境影响评价。结合多种方面正确认识区域环境评价和规划环境评价。
        参考文献:
        [1]赵义亭.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理论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08,21(06):15-17+59.
        [2]鲁炜,赵云飞.中国区域环境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3):30-35.
        [3]鲁炜 赵云飞.中国区域环境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3).
        [4]文鹏飞.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比较[J].华北自然资源,2020,(3):124-125.
        [5]黄钦佩.规划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及案例的思考[J].当代化工研究,2020,(11):122-123.
        [6]叶诗林,魏然.初探工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9):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