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中的建筑风水学运用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聂帆
[导读] 摘要:窑洞是中化民族重要的建筑形态之一,它既经济适用、节能环保又防火防噪,悠久的建造历史中蕴含了诸多建筑风水理论,文章从选址、建筑形式、建筑布局、建筑装饰特点等方面对窑洞建筑风水学进行了分析。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230
        摘要:窑洞是中化民族重要的建筑形态之一,它既经济适用、节能环保又防火防噪,悠久的建造历史中蕴含了诸多建筑风水理论,文章从选址、建筑形式、建筑布局、建筑装饰特点等方面对窑洞建筑风水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窑洞;建筑风水学;选址;建筑形式;建筑布局;建筑装饰
        Architectural geomantic omen in Cave Dwelling
        Nie Fan
        CCCC-FHDI Engineering Co.Ltd.,Guangzhou,Guangdong 510230
        Abstract:Cave dwelling is an important architectural form of Chinese culture. It is economical and applicable,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fire prevention and noise prevention,and the long history of construction contains many Geomantic theo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omantic omen of cave dwelling from the aspects of site selection,architectural form,architectural layout and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characteristics etc.
        Key words:Cave dwelling;Architectural geomantic omen;Site selection;Building’s form;Indoor layout;Building’s decoration
        “风水”即“堪舆”,是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之一,被称为“地学之最”。风水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选址,人们运用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其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人们选择建筑建造场地时,对气候、地形、地貌、环境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权衡判断,并且在建筑营造过程中,对某些技术和各种禁忌运用于建筑中,从而将居所变成一个幸福吉祥的场所。我国古代各种建筑景观中都包含了风水文化观念,从人居环境选择的角度,它蕴涵的风景美学,人文地理学,生态建筑学,环境心理学,地理学等科学成分也越来越被现代人支持。
        窑洞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重要民居形式之一,起源于原始的穴居,将风水文化运用到窑洞中,是人们在数千年的生活经验中得到的总结。窑洞不破坏地表植被和自然风貌,是从大自然中走出来的雏形,使人们为了生存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着自身独特的一面,体现出古时候人们对天地的认知,寄托了人类辟邪积福的愿景,是人们将精神寄托——风水文化运用于居住环境的典范。
        1 窑洞的选址
        黄土高原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从秦岭以北延绵至古代长城脚下,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广漠的黄土高原给人们的生活场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且由于黄土颗粒较小,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较好,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整体性、稳定性、可塑性较高,使挖掘建造的窑洞坚固耐用。以黄土为材料建造房屋,又有防火抗震,防噪,建造费用少等优点。从风水角度看,土在八卦中位于中间,性质浑厚适中,利万物生长,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利于营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但是由于黄土沉积的年代不同,有些黄土层坚硬难以开挖,有些黄土层含水量较大,抗剪强度底,易于湿陷,在窑洞选址时,需要避开土质差的黄土区域。
        窑洞的选址时,需要现场勘查当地的地理形势。依照传统的风水学,窑洞建造的选址遵循“负阴抱阳”、“近水向阳”、“前高后低”的原则,这样建筑出的窑洞有良好的日照、通风、御寒、排水、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特点。风水学中的“背山面水”是指优良的宅穴须有山作为背景,且不能仅有一坐山,而应该是一群山,因为“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其次,要根据不同季节的风向及风的特征进行挡风聚气,宅穴的外界环境如果被群山所环抱,有利于避凶聚气。窑洞一般依山依崖而建,防卫、防风性能好,同时象征着驱邪祈福。此外,《管子•水地》云:“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窑洞一般都修建在水域附近,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更易形成气运通达的居住环境。
        2 窑洞的建筑形式
        传统的窑洞以黄土山丘和沟壑为主体,具有立体分明的层次景象,不同地域的窑洞样式和材料均有差别。
        从建筑布局方面来讲,窑洞大体分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结构形式。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这样的窑洞常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着非常和谐的建筑艺术效果。靠崖式,前有沟壑,留有一块平地院落,后靠土崖或石崖,通常呈现曲线或折线排列的建筑群落布局。符合阴阳,还有“风水过白”的说法。下沉式窑洞又称地下窑洞,主要分布于没有山坡和沟壁的黄土塬区。建造过程是先挖一个方坑,再在四个方向上的墙壁开凿出窑洞,形成了一个四面围合的院落。

下沉式窑洞,是我国风水理论的起源,闭合环绕的四合院,向上可以看见天,向下可以接雨露,同时“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的这种整体布局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符合风水理论中藏风纳气、联通天地的理论。下沉式窑洞四周封闭的模式遮挡住外界污秽之气,保证内部空气的洁净,中间敞开的院落空间又可以将自然光、雨水等引入,形成良好的局部微气候。下沉式窑洞多为独门独院,也有二进院,三进院等多个院落延伸,形状有正方形和长方形。通常在建造之前,根据选址的地势、面积等,按易经八卦来选择院落形式,确定凿窑的总孔数、各方位孔数、大门和厨房的方位等。根据风水学来确定建筑的格局,展示出人们保瑞辟邪的愿望。独立式窑洞没有“靠山”,四面临空,在平地上,用土坯、砖、石砌筑而成,能够自身独立,更加灵活,同时保留了窑洞的诸多优点。
        3 窑洞建筑的布局
        窑洞的大门一般安置在大屋正中,院前要有影壁,影壁也称为照壁。影壁在风水理论中是对于避开外界气流的煞气,减少建筑外强大气流对屋内的冲击,同时可以保留室内的生发之气。风水认为“吉气走曲,煞气走直”,在运气过程中讲究弯曲延绵,忌讳直来直往。影壁可以屏蔽掉“走直”的煞气,让吉气沿着“S”型路线进入住宅内部,对屋内人的身体及运势大有裨益。从科学角度来讲,黄土高原屋外呼凛冽寒风经过影壁的阻挡,速度和强度减弱,与室内的空气及人体气血运行速度接近,增加了居住的舒适感,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窑洞室内平面组合,中间房间设祖堂,两边房间是卧房,靠窗的外侧设火炕。锅灶的烟道和火炕联通,利用烧饭的余热来供火炕采暖,俗称“一把火两头烧”。这样不仅可以将造饭的余温进行循环再利用,而且烟尘在经过土炕复杂的环路过程中,将灰尘沉积,达到净化烟尘的目的。黄土窑洞一般深七八米左右,高三米多,宽三米多,最深的窑洞可达二十多米,窑脸一侧来采光通风的。窑洞内部环境冬暖夏凉,从风水学的角度分析,对“聚气”非常有利,土体的厚度为室内能量的聚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黄土高原的人体魄强健,寿命长久与窑洞生活有一定的关系。
        4 窑洞的装饰特点
        窑洞民居装饰在表现形式和技艺上既秉承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精髓又反映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物质生活。窑洞民居装饰在表现形式和技艺上既秉承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精髓,同时具备其独特的建筑文化内涵,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连续性。
        窑洞门窗上面为拱形下面为方形,形状上体现了古代人们“天圆地方”的宇宙认识,其次最重要的是须符合建筑技术与生活需要。窑洞在面对庭院的一侧开大窗,窗上设置各种材料做成的窗帘或窗板,通常用棉、毛毯、牛皮、茅草等具有保温性能的材料,白天可以卷起,让窗吸收大量的太阳能,提高室温,晚上放下,保持夜间房内温度。门窗在风水中被称作接受传递天地阴阳之气的关口,要根据阴阳两气的收纳运行理论来进行设计。窑洞只有一面有门窗,即使是建于地上的独立窑洞也只有一个方向设窗,在满足采光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对外的开放,在风水学上有“门多必失”之说,认为外门太多,内外之间的气息交流太过,真气、吉气、元阳之气运转容易失去调控,不能聚集,并且避免外来邪气得入侵,窑洞很少向外开门窗。窗户上面的装饰也比较讲究,根据窗户的格局,把窗花布置得美观而又得体窗格疏朗,窗花贴在窗外,外看颜色鲜艳,内观明快舒展,阳光照进,会产生一种独特的光影美感。
        在窑洞的内部装饰中,一般窑壁用石灰涂抹,装修古朴清雅,这样经过光线的漫反射就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居民的土炕周围的墙上会贴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被称为“炕围子”。“炕围子”可避免炕上的床褥与粗糙的墙壁的接触摩擦,保持清洁的同时美化装饰居室。窑洞建造过程中,内部主凶之处会放置石雕和砖雕的八卦、宝剑、虎、桃枝等各种镇物,建筑细部的栏板、滴水、瓦当、马头墙等地方也常常会看到这一类驱害的图案。民居中的匾额、对联、题字中,也反映了封建道德、伦理及百姓的生活信念和追求。窑洞的影壁墙面也有如牡丹、荷花、龟、龙等砖雕图案,这些装饰象征着吉祥、富贵、合顺、长寿等等。窑洞的各种装饰体现出祈福消灾、趋吉避凶的传统风水观,传达着窑洞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5 结语
        风水理论对中国传统居民有着深远的影响,规定了居民的“凶”与“吉”,把福禄寿喜、生老病死与居住的地点、形式、布局、装饰等方面联系起来,强调好的民居要聚财敛气,几千年来风水观念深入人心。窑洞的风水追求的是生存,安全及精神的需要,窑洞风水特别关注窑洞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关系,追求特定条件下生存的最佳方式,从而使窑洞与自然的和谐,到达风水中天人合一的境界。窑洞是远古人类为生存而遗留下的宝贵的遗产,现今人们可以用科学的态度来阐释建筑风水,使其更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要求。
        参考文献:
        [1]杨柳.从得水到治水——浅析风水水法在古代城市营建中的运用[J].城市规划,2002(01):79-81.
        [2]陈宏.风水的空间模式对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的影响[J];城市规划,1995(04):18-21.
        [3]许美群.人居环境与建筑风水学[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03):12-14.
        [4]陈安全.风水理论在住宅环境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广东园林,2008(01):38-41.
        作者简介:
        聂帆(1988-),女,陕西咸阳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建设设计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