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蒋世标
[导读] 摘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高支模施工技术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很容易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出现一些质量和安全问题。
        浙江陆光正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高支模施工技术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很容易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出现一些质量和安全问题。从更好的保障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成效的角度出发,工程人员要把控好高支模施工技术,加强施工过程中技术的管理,同时关注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保证工程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和管理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关键技术
        前言
        社会公众对建筑结构造型复杂化及高度、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出现了高支模施工等新的施工技术。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与安全。但是此施工技术在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施工技术难度,因此需要结合实际的施工要求以及此施工技术的规范标准,做好每个环节中技术要点的严格控制。
        1 施工准备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1.1 技术准备
        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指导,安装模板的施工人员应该具有相关专业的技术能力;处理在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致使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得到了相应的保证,同时操作人员之间的技术衔接工作也能更好的展开。施工现场应标有安装规范和准则,对其标准的安装进行标准的检查,以保证零误差出现,对于高支模体系设计人员(技术员)来说,要认真编制技术方案,反复验算检查体系安全性能。认真贯彻落实工作,对其不符合标准的应当有针对性的校正,保证施工技术的高水平,并且由项目部专业技术负责人统一指挥。
        1.2 材料准备
        高支模施工中支撑系统材料强度需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材料应附带出厂合格证明,通过进场检验,严禁使用出现裂纹、锈蚀或其他质量缺陷的材料。例如,高支模架杆通常选用外径48.3mm 的钢管,以碗扣或扣件方式进行连接。其中,架杆连接节点处必须选用扣件方式,扣件合理拧紧扭力矩在45~60N•m,要求对接扣件开口向上。另外,支撑系统顶托通常选用厚度在5mm以上、高度超60mm的U型钢,梁模板选用16mm厚的多层板,模板支撑木方规格应在50×100mm以上。若建筑工程中梁、板等结构跨度超过4m,需对模板做起拱处理,起拱高度保持在0.1%~0.3%跨度到3cm之间。
        2 高支模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某地区一房建工程项目,项目总层数27层,建筑总高度87.6m,面积为27523 m2,首层高度为5.9 m,架梁间的最大跨度为7.8 米,截面为620 mm×1200mm,次梁截面250×780 mm,230×780mm,支撑采用多功能门式脚手架。下面主要对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展开相关的分析。
        2.1 设置剪刀撑
        在高支模架四周应由下至上设立竖向连续剪刀撑,中间每隔约4.5m 应在纵横向加设竖向连续剪刀撑,其宽度一般为4~6m;并在梁下第一步水平杆、扫地杆处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较高的支模架沿竖向每隔4.5m 加设1 道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在45°~60°。剪刀撑斜杆与立杆或水平杆的每个相交处应采用旋转扣件固定。需在大梁支撑两侧加设竖向连续剪刀撑。当架高在8~20m 时,相邻的竖向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超过20m,之字撑改为连续剪刀撑。
        此外,通常可利用高支模架的水平拉杆采用双管箍柱的方式,在距楼地面1m 和梁下1m 以及中间每隔2m 处将支模架同邻近的框柱用直角扣件拉连加固;水平拉杆的端部应与柱、墙板等结构件抱紧顶牢。梁柱板墙等支撑架应进行有效的连接,使整个支模架形成一个稳定、刚性良好的整体。
        2.2 模板安装
        2.2.1 墙侧模安装
        墙侧模:支架安装好后,拼装模板,然后调整支架,使模板垂直,安装完毕后,检查一遍支撑和各种扣件是否紧固,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最后清扫墙内杂物。模板的垂直度采用经纬仪吊线复核,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2.2.2 墙顶模安装
        支模前,从建筑物标高控制线向上量出板标高,并把板底线弹在适当位置上。
        2.2.3 梁模板安装
        (1)模板体系
        梁底主、次楞:次楞为80×80mm 方木,间距为300mm,跨度900mm,主楞采用2φ48×3.5mm 钢管,间距450mm,跨度900mm。
        梁侧主、次楞:次楞为80×80mm 方木,间距为300mm,跨度600mm,主楞采用2φ48×3.5mm 钢管,间距600mm,跨度600mm。
        (2)支撑体系
        梁底支撑体系采用φ48×3.5mm 扣件式满堂红钢管脚手架,顶部为可调支托。顶板梁的支撑为:450×900×600(1200)mm;梁侧采用φ14 对拉螺栓固定主、次楞。所有水平杆与侧墙顶牢、与柱抱紧。
        (3)模板安装
        梁模板采用侧模夹底模的方式安装,上端与板模的关系为板模夹侧模。
        施工时,首先在基坑侧墙上弹出梁的轴线点,并在已经浇注完毕的中柱混凝土上弹出梁的下部边线。然后沿梁轴线方向铺设底模的主楞,铺设横向次楞,然后按照梁下净空尺寸调整模板标高并起拱,最后铺设木模板。
        梁的钢筋绑扎完毕后,开始安装侧模,调整紧固,并校正梁中线、标高和断面尺寸,最后与两端的板模连固。
        2.3 支撑体系安装
        支模时,从跨的一侧开始安装第一排立柱,临时固定再安第二排立柱,依次逐排安装。立柱要垂直,确保上下层立柱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立柱上、下端均采用U 型托槽,上方支撑在顶模板主楞上;支架立杆顶端采用U 型托槽与模板主楞连接,底端根据需要设置垫块,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立杆顶及底部底部支撑细部详图
        2.4 楼面支顶安装
        首先,要做好梁与轴线的放线,确定楼面的水平高度。其次,再沿着纵梁安装门式脚手架。同时,要先将脚手架的两侧锁紧,然后从两侧同时开始安装。这是为了确保脚手架上下层的立柱处在同一垂直中心线上,保证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都是稳定的。最后,将脚手架安装整齐。
        2.5 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施工阶段,浇筑之前需要结合设计方案中的混凝土配合比来进行混凝土的拌制,并且结合现场施工环境中的温湿度以及所用材料中的含水量等因素来对配合比进行优化调整,必要时要对混凝土进行浇筑试验和质量检测。在严格控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质量以及数量,并保证混凝土质量达标之后,合理规划运输路线,保证在混凝土初凝之前运输至现场并且浇筑完毕。在使用汽车泵向楼面进行混凝土的泵送和浇筑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分段和分层浇筑的连续浇筑方式,而且结合混凝土的供应能力来对浇筑高度进行明确,如果在上述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中断,则需要对中断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在浇筑作业中还需要做好振捣工作,保证全面和均匀振捣,并且做好浇筑和振捣作业中保护工作,避免出现孔洞位移、变形等问题,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述意外问题进行彻底解决。
        2.6 模板拆除
        一旦整个建筑物的建造完成,就必须拆卸高支模。在拆卸高支模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为确保施工人员在此过程中的安全,就必须按正确合理的顺序进行拆除工作。如果在后续构建过程中仍需要使用高支模,则可以重新安装。当拆卸具有高支模的模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必须严格监视检测时间和拆卸顺序,其次,在开始拆卸时,必须要提前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以及掌握整体施工现场的详细情况。在拆卸后,如果能够保证这些模具将不再被二次使用,那么就可以把这些被拆除的模具被回收,再进行一定的加工,然后就可以被重复使用,这样就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并且还可以减少施工现场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查施工中的所有步骤,以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
        3 结语
        现阶段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高支模施工质量效果关乎到建筑的整体安全性与稳定性。鉴于此,要想进一步促进高支模施工技术作用和效能,要依据对高支模施工技术特点、要点的分析,严格按照相关高支模施工技术要求和方案,通过施行高质量高支模施工措施来实现对建筑施工效果的显著体现。
        参考文献:
        [1]武志勇.探讨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20(17):130.
        [2]陈爽,梁伟,王涛.浅析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20(06):173+175.
        [3]程毅.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在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20,39(15):138-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