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王琼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环境问题,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城市的进步与发展。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是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首要工作,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本文将指出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意义,并具体分析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思路。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意义;思路
         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是我国未来大部分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建设是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首要目标之一,是指将城市和周边地区的雨水资源化,增加雨水的地表下渗率,增加城市绿化、水域、湿地等海绵体面积,减少洪灾、内涝等现象的发生,并将收集到的雨水通过收集、储存、净化等方式处理,再合理分配到有需要的地方。目前,我国有许多地区和城市都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研究也成为了不少工作者所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意义
1.1生态效益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会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个城市和地区的道路建设较为完善,硬质铺装作业较多。过度的硬质铺装作业会导致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环境遭到破坏,下垫面的过度硬化,会导致雨水无法下渗,或下渗的速度减慢,进而导致原有的地下河、天然湖泊、湿地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每当遇到暴雨天气时,城市就会面临严重的内涝问题。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一方面,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保护城市的天然海绵体,如绿地、湖泊等,减少城市的内涝问题。另一方面,建设海绵城市还能够对雨水中的污染物产生净化作用,有利于减少城市水污染现象,促进水体环境的保护。
1.2社会效益
         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海绵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及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构建了一个及休闲、娱乐、展示、避灾为一体的多功能城市,如绿地花园的建设、公园湿地的建设、空中花园建设等工程,即起到了储存雨水的作用,又起到了美化生活环境,提高居民娱乐生活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此外,海绵城市的建设同样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居民群众的参与,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加强对城市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城市居民意识到海绵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自觉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参与到保护城市绿地、保护湖泊的工作当中。
1.3经济效益
         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海绵城市的构建不仅是土建领域,与技术服务领域、材料领域、工程、管理、居民生活等息息相关。构建海绵城市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进步发展,如园林、休闲、制造、服务等产业,促进产业的进步与升级,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另一方面,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水资源,将雨水收集起来,通过储存、净化再进行利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2.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首先,再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水文状况、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和社会经济等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有些地区的降水量较为丰富,有些地区的降水量较为匮乏;有些地区的经济状况较好,有些地区的经济状况较差;有些地区水文状况较为复杂;有些地区水污染严重,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都会影响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当地实际的降水情况,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等情况。目前我国有部分城市在开展海绵城市规划过程中盲目的照搬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经验,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最终导致海绵城市建设的执行性较低,难以发挥海绵城市的积极作用,导致海绵城市的功能难以正常发挥。
2.2坚持绿色生态的原则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作为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重点工程,在规划时,设计师要坚持绿色生态原则,在建设海绵城市的同时坚持保护环境,将环境保护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海绵城市规划过程中,设计师要明确规范建设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尽量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绿色材料,并且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将保护环境放在第一位,避免因施工建设所产生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海绵城市规划时,还要考虑到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如生态园林、城市内部的绿地湖泊,尽量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防止因海绵城市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
2.3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分布
         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设计师还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功能区分布,不能只解决城市的水资源循环问题,而不考虑城市发展和其他功能区的正常开展。在以往的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有不少设计师在设计时只考虑到能否进行水资源循环等问题,导致出现了新的城市遗留问题,如交通堵塞、城市功能区分布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时,设计师还要考虑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科学设计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三、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具体措施
         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时,设计师首先要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水文状况、地理特征、社会经济等进行充分的调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再制定下一步的计划。在进行充分的调查后,设计师要对城市的水域进行功能评估,优先规划生态敏感水域和生活水域,如湖泊、湿地、塘坑等,尽量做到保护水域环境,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其次,设计师还要划分排流路径和蓄水区域,通过对城市功能区、水域环境进行考察,选择适合排流或蓄水的区域,尽量不影响其他功能区的正常工作。第三,设计师还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海绵城市建设主要包括下渗、收集、储存、净化、利用、排水等六方面技术,整体的施工技术和单项施工技术之间的配合,可以提高建设的效率,更好地发挥海绵城市的功能。最后,设计师还要明确水资源的后期分配,海绵城市能够收集到的水资源较多,如何合理的分配和排放,决定了海绵城市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设计师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各地区的用水情况,将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避免后期出现水资源分配不合理或产生争议等情况,设计师应提前设置分配计划,并规范各地区水资源的使用标准。
结束语: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是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首要工作,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内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还可以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各地区政府要看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积极作用,在建设规划过程中,尽量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还应坚持绿色生态原则,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在建设规划时,还应考虑到城市其他功能区,尽量不妨碍城市其他功能区的正常运转。坚持了这三个原则,可以构建科学的海绵城市规划模式,能够有效发挥海绵城市的积极作用,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促进城市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晶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江西建材,2019(07):112-113.
[2]刘侃.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0):6.
[3]李晶,张莉,尹勇.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4):152+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