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研究 王伟伟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王伟伟
[导读] 摘要:自从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的规模便不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种社会环境迫使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的建设要求,本文就此分析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管理运行过程中的发展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探讨有关水利工程运行项目中管理改革方面的有效措施。
        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707
        摘要:自从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的规模便不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种社会环境迫使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的建设要求,本文就此分析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管理运行过程中的发展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探讨有关水利工程运行项目中管理改革方面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 管理方式 改革创新
        水利工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很大的份额,但是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公共财政不能有效发挥它的指导作用,使得水利工程常常出现“重建轻管”的状态,失去了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统筹规划作用,内部管理体制不到位,无法让制度在企业中达到运行无阻的执行,为此,我们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水平,就要对行业内的管理机制拥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对落后的体制进行创新与变革,促进水利工程健康发展,使国家的水资源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发展状态。
        一、水利工程的概念
        水利工程指的是那些用来控制和调配水资源,使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变化关系能够达到除害兴利目的的修建工程项目,这个项目通常也被称为“水工程”。水作为人类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宝贵自然资源,一方面能够满足人类的日常生存需求,另一方面需要人类主观的对那些不完全被利用的水资源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而水利工程则在后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主要包括防洪大坝、水库、农业灌溉通渠、民生蓄水站等几种项目,通过发挥这些项目的积极作用,达到控制水流大小,防洪防灾、维持人类社会正常运行节奏的建设效果。
        二、水利工程在管理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与现状
        2.1存在的问题
        2.1.1管理方式上的问题
        由于国家政府部门对人们的用水观念缺乏指导,使得人们缺失爱水惜水的用水意识,相关部门要对此加强政策引导与宣传,转变人们的用水习惯。同时,国家水利部门的政策较为落后,管理体制和调整力度不够深入完善,无法为农业生产带去及时有效的利益,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得不到深入贯彻。由此可知,水利工程系统下职工的思想一定程度制约着水利方面的改革发展。
        2.1.2管理体制上的问题
        因为水利产业部门管理不到位,使得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常常出现政体分家的现象,而关于水资源的执法管理权、防洪防灾安全执法权等工作也经常会出现缺位错位的问题,传统管理体制漏洞百出,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与各部门、工作单位存在着诸多矛盾。部门与部门之间因为利益牵绊而职责不清,没有集体意识,造成水利工程项目进度发展缓慢,不能实现政府制定的预期建设目标。
        2.1.3运行机制上的问题
        水利工程单位的管理功能丰富且具有自身的运行特点。首先,它拥有多元化的产业收益划分机制,突出表现为水利行业可同时拥有两种以上的功能效益,例如拥有防洪减灾功能的水库工程,还同时可以用来蓄水发电、养殖生产或者设立旅游观光风景区等产业分配职能,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水利产业的公益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纠葛在一起,分不清各部门发挥的实际效益,不能明确社会和自身经济效益的关系。其次,水利工程的修复养护任务艰巨,通过了解近几年的媒体报道可知,地方性水库频繁出现洪水、大坝塌陷、渠道垮塌等问题,这提醒了水利部门需要加强管理修护机制的工作,定期对那些已有多年建造时间的水利工程进行维护管理,及早发现安全隐患,保护人民财产生活不受损害。
        2.1.4水管部门的问题
        受水管部门管理运行的水利工程是一项关乎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设施内容,国家对其的界定影响着行业的经营动力,因水管部门的经营收入无法从公益性服务支出中获得收益,导致水利行业没有持续经营的发展动力,国家就此要加大财政补贴,以满足水管部门的经营需求,明确水管单位的产业性质,促进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


        2.2运行管理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也在逐年提升。运行管理一直是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核心,加强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建设,能够保证项目质量和资源的优化分配,确保水利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的内容丰富,整个施工过程管理严格有序,在施工期间,有关部门都需要加强对项目的考查审核工作,加强各部门与项目责任人的沟通协作,确保各项程序内容的合理规范,等到施工任务结束时,还要做好检查工作,保证项目的顺利交工。
        三、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的改革
        3.1转变经营理念与发展思维
        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要紧紧依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完善水管单位的供水作用,加强相关企业管理与应对风险机制,使供水单位能够自己承担盈亏状况,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如此同时,水利工程单位要做出实时的运行管理调整改革,把从前在计划经济时期运行管理全靠政府调配的经营方式转变为让市场进行合理配置的经营方式,通过利用各方资源,把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提升到追求社会效益上来。
        3.2界定水管单位性质
        水管单位的类别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是经营性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和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国家根据三类水管单位的经营性质,将他们又区别为事业性质和企业性质两大类,负责防洪排涝的的纯公益性单位和兼具公益性、经济效益的准公益性单位被定性为事业单位,而负责为城市供水发电的经营性单位则被定性为企业性质。不同性质的水管单位相同协作,共同发挥着水利工程项目的积极作用。
        3.3加强供水计费管理
        水利工程要实行计量收费制度,为农业用水的流通渠道安装专门用来进行用水计量的设备,实行按方收费的计费手段,管理单位应对整个过程负责,做好水费征收工作。此外,政府或者相关定价部门要做好各自的价格分级管理工作,要按照不同水利工程项目实行不同的用水供水价格制定标准,规范好供水价格的管理事权划分任务。
        3.4依靠财政补贴
        国家的财政补贴一方面用来补助水管单位的资产收益,另一方面则用来维护修缮水利工程的建设项目。根据不同性质的水管单位实行不同的补贴政策,纯公益性的水管单位的支出由同级财政全额补助;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单位需要根据经营状况实行动态经费核算;对于那些能够自负盈亏的准公益性水利部门和经营性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由他们自己承担经费支出,对于一些政策性的亏损需要提供相关证明对其给予减免税的政策补助。同时,要合理规划水利工程维护工作的资金投入,提前做好预算分配工作。
        3.5创新制水机制
        社会的发展必然会给水利工程带来许多无法预期的新状况,为了及时做好应对这些问题的管理措施,就要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好水利行业的行为,完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的法律体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建立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实现科技兴水的管理目标,扎实推进从科技中挖掘水利工程管理效益的相关工作,加大水利工程科研领域基础项目的人才投入力度,完善和充实科研机构要用到的专业设备,并辅助一套专门用来鼓励奖赏科技兴水的机制,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国际上多数国家的人口基数不断上涨,水利部门如若不能及时认清现实,继续忽略对行业内部的管理,就会容易导致水资源分配不均、供应不足、水质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发生,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对水利工程运行模式加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一些传统制约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相关部门就要解决管理模式上出现的一些偏差,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稳固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忠平. 关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探索[J].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2, 000(004):194-194,193.
        [2]林文强. 分析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J]. 建材与装饰, 2018, No.537(28):292-293.
        [3]陈丽俊. 浅谈水利工程管理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式[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