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故障巡查与应对策略 张莹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张莹 余正源 黑金辰
[导读] 摘要:配电网路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便利,而且还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故障,直接影响用户的电力使用,配电网的可靠性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重大的网络故障中断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国网长丰县供电公司  安徽省长丰县  231100
        摘要:配电网路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便利,而且还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故障,直接影响用户的电力使用,配电网的可靠性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重大的网络故障中断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相关工作单位需要解决一些较常见的障碍,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群众也需要树立正确的用电常识,加入到电力保护行列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配电系统的安全,改善人们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配电线路故障巡查与应对策略。
        关键词:配电线路;故障巡查;应对策略
        1、引言
        在配电线路的运行过程中,常见故障的发生原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种,其都可以通过专业化人员的日常检修和故障的及时排除,防止安全隐患的进一步延展。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包括建立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完成各类信息的日常上报任务等,以确保配电线路能够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
        2、配电线路的常见故障类型
        2.1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通常情况下在线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无法全面规避,最为常见的有自然状态下的线路损坏问题、自然环境的负面作用问题等,都会导致线路中的绝缘层破裂、线缆整体断裂等故障。同时在一些区域的发展和运行过程,发现周边的自然环境中,森林资源对线路造成的磨损作用日渐凸显,而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10kV配电线路的周边区域通常不允许将树木大范围去除,这就导致整个区域在后续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该区域的线路更容易出现绝缘层失效问题。
        2.2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的存在是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导致线路出现安全故障,其中最为显著性的因素是,线路的日常检修人员未能履行职责,导致在后续的发展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绝缘层失效乃至整条线路完全断裂的问题。另外客观因素的存在也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缺陷、基础设施的日常运维质量不足等,这些严重缺陷的存在都会降低整个供配电项目的运行质量,不利于整个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能提升工作。
        3、配电线路故障预防及改进
        3.1减少配电线路中电缆设备故障率
        电缆故障是当前配电线路中故障率较高的一类故障,在预防工作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电缆铺设在电缆沟以及室内的管道之中,避免因为外力的因素导致线路破损。对于那些必须在野外装设的配电线路,有条件尽量使用聚氯乙烯绝缘阻燃电缆,穿管敷设且沿途做好标识,这样可以对电缆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针对逐步普及的电缆线路,加强电缆头制作工艺把控,对电缆中间头等隐蔽工程的监管以及中间检查及验收工作的力度,可通过接头冷缩管中位线是否处于同一个垂直面,来判断冷缩管与电缆接头是否合理连接,严格监督工程施工质量。此外还要关注接头的运行环境,采取措施防止受潮、阻燃,并安排计划进行震荡波试验、介损试验,及时发现电缆缺陷并处理。
        3.2配网线路配电设备也应当加快自动化的改造升级
        行的过程中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自动地将单相接地线路搜索出来,一旦发生线路故障,就可以在较短地时间内锁定故障线路,从而缩小故障区域,缩短用户停电的时间。(2)加大配电线路断路器柜的使用,将较长或用户多的线路进行分段及分界,在线路发生故障时,断路器能够起到减少线路上非故障用户的停电,将停电范围较小。(3)加快配网自动化线路改造和信息化建设(OCS配网自动化集成系统、EMS能量管理系统、DMS配网数据实时监控)的完善:①配网线路三遥环网柜及光纤通信建设;②完善三遥系统中遥测、遥信、遥控功能系统;③加快配网线路自愈线路的投入。目前配网自动化建立了基础功能平台,具备了一定的配网监控、分析、馈线自动化、配网状态估计、潮流计算、安全预警、负荷精细化预测等功能。但最为未来智能配网的基础,配网自动化还将进一步承担起配网规划、新能源接入、合环转供电安全性分析、优化运行方式、需求侧相应等决策性功能。


        4、配电线路故障巡查的应对策略
        4.1建立起完善的线路监测系统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配电线路监测系统,同时要投入相应的资金来不断完善监测系统,以此来确保配电系统线路发生故障时可以第一时间准确发现故障所在,采取针对性措施恢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从现阶段来看,监测系统设备中比较常用的是“声控探测装置”以及“红外探测装置”两种,其可以有效减少对于系统装置的破坏。除此之外,激光技术探测器也是较为常用并且效率较高的监测装置,应用范围较广泛,能够降低外部因素对监测准确性的影响。巡查监测系统中最为常用的为视频式监测、雷达信息技术监测、微波感应探测等等技术,会对周边线路环境造成某些影响。
        4.2红外线防外力破坏装置
        此装置主要包括“红外线探测”以及“声控装置”等部分,其基本原理在于红外线能够感知人体,从而及时发出相应预警。一旦人体发射的红外线出现变化时,该装置内部的红外线探测器就会将相应信息传输到外部。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故障巡查时利用红外线防外力破坏装置,就是借助红外线探测器将信号发送到外界实施报警,从而实现对配电线路的有效保护。但是此装置在应用时存在一定问题,非常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短路或者误报的问题,因此更多应用在人为因素对配电线路破坏方面的巡查监测,可控制的范围相对有限。
        4.3雷达探测系统
        雷达探测系统主要就是通过信号处理技术对系统中的杂音进行分析,从而判定是否发生异常问题,并且针对异常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从现阶段来看,雷达探测系统运行过程中依照的是开普勒理论实施信号的探测监视,此系统具有探测范围广、灵敏度高等优点,能够准确判断出高压线中的磁场的强度变化值以及激光在目标之间的往返情况,从而在高压线以及探测物体间确定出配电线路是否受到破坏。
        4.4基于微波技术的感应式配电线路防盗在线监测系统
        此监测系统主要是利用微波感应原理进行工作,微波感应技术能够有效感知配电线路周围10m范围内的信号,能够准确检测配电线路现场的具体情况。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配电线路的规模不断增加,所以配电线路一旦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噪声以及振动微波感应,可以准确感知非常微小的声音以及物体,因此在电力系统配电线路故障的巡查中采用此种技术可以及时、准确获取线路所受到的破坏。一旦人为操控端获取相应的报警信息就可以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利用滤波器方式对信号实施有效处理,能够将其中的干扰因素去除,从而对现场破坏现象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
        4.5加快配网自动化线路改造和信息化建设(OCS配网自动化集成系统、EMS 能量管理系统、DMS 配网数据实时监控)的完善
        ① 10kV 配网线路三遥环网柜及光纤通信建设;②完善三遥系统中遥测、遥信、遥控功能系统;③加快 10kV 配网线路自愈线路的投入。目前配网自动化建立了基础功能平台,具备了一定的配网监控、分析、馈线自动化、配网状态估计、潮流计算、安全预警、负荷精细化预测等功能。但最为未来智能配网的基础,配网自动化还将进一步承担起配网规划、新能源接入、合环转供电安全性分析、优化运行方式、需求侧相应等决策性功能。
        5、结束语
        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故障,需要加强其巡查监测。提出了配电线路故障巡查监测策略,通过介绍能够对配电线路巡查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马晓电.配电线路故障巡查与应对策略[J].时代农机,2020,47(01):46-47+49.
        [2]陈玲玲.电力系统配电线路故障巡查与应对策略[J].内燃机与配件,2018(13):163-164.
        [3]周庆春.关于配电线路故障问题的思考[J].低碳世界,2017(20):75-76.
        [4]刘锡洪.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巡查系统原理及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0):80.
        [5]王珏.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巡查系统原理及应用[J].硅谷,2015,8(04):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