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屋的使用寿命不仅取决于设计,而且与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密不可分。混凝土施工质量取决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混凝土施工技术涵盖了混凝土拌合物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选取、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养护;混凝土质量管理包括原材料管理、混凝土制备及运输管理、混凝土施工方法管理、养护管理。针对建筑项目混凝土施工,应该对其施工工艺技术和质量管控认真研究,高度重视,自主实施对应的治理工作,要做到科学处理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达到混凝土高效施工的标准。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施工经验,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提出了一些粗浅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引言:目前,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主要采用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是采用水、无机胶凝材料(水泥、粉煤灰等)、粗细骨料和各类外加剂、掺合料等按照对应的比例,通过量重以后拌制而成进入可出售状态的拌合物,用泵车把混凝土运输到施工场地中,汽车泵或地泵输送进入操作层。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应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开始,直至混凝土浇筑、养护完成,细腻的施工技术、合理的施工工艺,先进的管理措施均有利于提高其施工质量。
1混凝土土建设现状
在混凝土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含:蜂窝麻面、漏筋和开裂等,因此,将针对混凝土施工建设现状,展开以下分析:
1.1蜂窝麻面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之后,混凝土会因为内部空气没有被及时排除或施工操作不到位等问题,促使混凝土表面质量存有严重缺陷,一般出现的现状是大小不均坑凹类似蜂窝状,这就是施工人员场所的“蜂窝麻面”,此类现象的出现会让混凝土表面不光滑,不仅对建筑工程的整体美观造成了影响,更是对建筑外部造成了施工影响,是目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1.2漏筋现象
构件漏筋主要表现为构件中的钢筋为完全包裹于混凝土中,构件拆模后少量或部分钢筋暴露于空气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1)钢筋保护层太薄或没有。a.与钢筋摆放位置或上层钢筋位置控制有关。b.与测量放线有关。c.与定位筋控制有关。(2)模板拼缝不严,漏浆。(3)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密实。(4)混凝土坍落度太小且分层太厚。
1.3开裂现象
混凝土开裂主要有表现为和裂缝,裂纹是由于混凝土失水太快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龟裂裂纹。龟裂裂纹对结构物无影响,在施工中可以不考虑;裂缝宽度超过0.2mm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有贯穿裂缝和非贯穿裂缝。其形成的原因较多,主要有:(1)塑性收缩引起的:a.混凝土搅拌时用水量太多或中途加水。b.无机胶凝材料中水泥含量过高或水泥标号过高。c.混凝土拌合物中细骨料太多,泥、土块等含量太大。d.原材料中碱或非活性物质含量太大。e.水泥受潮板结,体积安定性不良。f.模板拆除过早未及时养护,混凝土失水过多。(2)环境温度引起的:混凝土浇筑后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尤其大体积混凝土体表与环境温差影响更大。(3)水泥前度太高引起水化热过高。(4)塑性沉降引起的:a.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混凝土分层、离析、泌水导致粗骨料下沉。b.钢筋保护层太薄,骨料沉落,水泥浆在钢筋周围失水形成放射性裂纹。(5)模板支架不稳,地基及支架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引起沉降导致混凝土开裂。(6)混凝土振捣不到位,空洞、气孔太多,混凝土在自重下下沉引起的混凝土开裂。(7)混凝土养护不周到。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浇筑
在正式开始混凝土浇筑工作时,施工人员应对钢筋和模板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其尺寸,确保尺寸在规定范围内,同时,还要根据钢筋结构特点,进行选择科学合理的浇筑方式。
比如:以平面浇筑为例,在此过程应当运用整体式浇筑的方法;以墙体施工浇筑为例,在此过程中则是需要运用分层浇筑法。除此之外,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当避免接缝或接头问题的产生,并且还要保证混凝土的下落高度,能够合理控制在2m之内,促使混凝土质量不会因为遭受到降落受到影响,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
2.2振捣
在开始混凝土浇筑工作时,还需要开展振捣操作,只有两者有效衔接,并确保振捣技术的妥善性,才能促使原材料均匀分布,促使混合料内多余的空气能被及时排除,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密室效果。在经过细致化的振捣工作后,还要在模板中填充混凝土,避免混凝土出现局部缺失现象。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对振捣的适度性展开分析,避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振等现象。如何正确评判振捣工作是否到位,则是需要施工人员观察振捣之后的混凝土,是否存有下沉变慢、没有产生气泡等问题,若是在施工中出现过度振捣,就会引发浆液流失等现象。依照混凝土类型可看出,可以把混凝土振捣划分成为机械与人工两种形式,但无论在施工中运用哪一种操作模式,都需要合理设置振捣插入点,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
2.3养护
养护工作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最终环节,混凝土质量会因为养护方法、养护时间等因素造成影响,目前常见的养护方式是洒水覆盖,促使混凝土结构能够一直保持湿润,进而降低内外部之间的温差,最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防止裂缝现象的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还要注重养护时间,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和使用掺合料的混凝土而言,冬季养护时间应在28d左右,并使用保温材料进行保湿和保温,从而确保混凝土质量。
2.4环境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除了需要注重浇筑、振捣和养护等要点以外,还要对施工的环境条件和地形特点等,有效加固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特别针对薄弱环节而言,更要避免因不同气候因素,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还需要注重钢筋的选择,若是保护层过厚,则是需要施工人员选择抗裂能力强和具有温度构造的钢筋,有效避免冻裂问题的产生。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
3.1有害物质的管理
有害物质一般存在于骨料之中。当有害物质超出了标准值:(1)会严重干扰水泥的水化热反应,从而降低混凝土强度,也降低了水泥浆的粘结性,致使骨料与水泥的水化物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并生成毒害物质。(2)混凝土骨料内的土块和淤泥的含量超出了3%,在集料的表面长生了一层隔膜,就会严重阻碍了集料与水泥石的粘连性。(3)各类不合规的卵石和碎石的含量超出了2%,或者这部分细颗粒的原料是较为松散的颗粒,那么在搅拌时就会增加对水的用量。
3.2资源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做好施工资源管理工作,所谓施工资源指的就是施工材料,施工人员应当根据施工需求科学选择符合标准的水泥,针对粗细骨料的参数规格与质地等,也需要加大检查力度,避免其他杂质因管控不到位掺入其中,影响混凝土拌合与质量。同时,还需要针对水质量进行检测,只有通过检测后的水才能投入使用。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所有在施工现场中使用的设备,都要有相关出厂证书、规格型号等,从而确保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作为常用材料,不仅属于建筑工程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更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要及时对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以不断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胥文昭,江柳铮,王尧,等.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成型质量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4):1257.
[2]邹晓东.分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探究实践[J].智能城市,2019,5(21):179-180.
[3]?王兴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9(20):297.
[4]?马翔.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9(2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