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综合管廊工程移动模架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2期   作者: 漆爱国 黄嘉敏
[导读]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环境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  要: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环境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城市大型综合管廊的建设,对改善城市道路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对知识城综合管廊移动模架的研究进行介绍。
         关键词:综合管廊  移动模架  研究
引言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2020年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务院于2013年9月颁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政策支撑。随后国务院办公厅、住建部、工信部等部门颁布多项关于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定及指导意见,明确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责任体系,并推进了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进行,提出了“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要求。
1 工程概况
         知识城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工程项目由八条道路组成,道路长32公里,其中综合管廊为16公里,项目批复总投资约40.33亿元,其中工程建安费约32.23亿元。工程共分为二个标段,我司承建二标段,包含KN1号路(钟太快速-知识大道)、龙湖大道(盘龙大道-景观大道)、狮龙大道北延长线(钟太快速-区界)、凤凰一路西延长线(永久快速-景观大道)、红卫路西延线(永久快速-景观大道)、KN1-2支路号路(kN1-2号路-凤凰河)、规划一橫路(永久快速-kN1-2号路)共七条路,全长20km,其中综合管廊为11公里,工程建安费20.23亿。本标段综合管廊主要采用矩形二舱断面(电力舱+综合舱)(7.45×4.9)。
2 移动模架结构的设计
         知识城综合管廊是矩形二舱断面(电力舱+综合舱)(7.45×4.9),每一施工段为30米,每施工完一个施工段段移动到下一个施工段进行施工。
         2.1移动模架主要支撑系统的组成
         移动模架的特点:适用于结构标准,周转次数多,周转时间短,铺助设备少,减少人员物资的浪费,特别适用于连续多段墙板的施工,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能加快施工进度,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移动模架系统主要由门架台车系统、移动系统、支撑系统及模板系统组成(如图1),每一部分都配有液压和机械系统,各组成部分结构功能如下:

         图1:移动模架断面图
         (一)台车门架系统
         台车门架由上纵梁、门架支柱、门架横梁及副门架支柱组成,由上纵梁与门架支柱构成主要的竖向力承受系统。外模台车门架由下纵梁、门架支柱、门架横梁、侧纵梁组成。
         (二)移动系统
         移动系统由行走轮、电机、减速器、轨道及木方组成。每舱台车底部设计有4组行走轮。2组7.5kw的电机及7.5kw的减速机,轨道之间采用连接板连接,轨道下面放置300mm×200mm×100mm厚木方,间距为500mm。
         (三)支撑系统
         支撑系统由顶升液压、侧顶液压及液压泵站组成。每舱台车设计为4个15t顶升液压及4个10t侧顶液压。外模液压系统由外模侧顶液压及外模液压泵站组成。外模每侧设计为4个10t侧顶液压,每舱台车共用1个液压泵站。
         (四)模板系统
         模板系统分为内外侧墙钢模、内顶钢模。内顶模板与角模采用合页连接,侧墙模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侧墙模板与侧纵梁连接板连接,然后采用螺旋丝杆将侧纵梁底座与台车门架连接。
3 移动模架的应用
         3.1工艺流程
         底板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外膜台车及调试→内膜台车安装及调试→侧墙钢筋绑扎→内外模就位及标高复核→顶板钢筋绑扎及预留预埋→混凝土浇筑→脱模及台车移动到下一舱室
         3.2施工方法
         (一)底板模板安装
         综合管廊底板侧模使用厚度8mm钢模,采用人工进行拼装,混凝土浇筑前在底板外侧预埋22mm螺纹钢筋用于与外模台车下部纵梁相连(如图2),底板上翻墙身模板采用止水对拉螺栓加固。
        
         图2 外侧钢模预埋钢筋
         (二)外膜台车安装及调试
         底板混凝土强度需达设计强度80%时,在底板表面定位出轨道线路并进行标识,用于铺设移动模架的轨道,同时轨道下方须垫枕木,轨道铺设完成后,采用人工配合50t汽车式起重机安装外模台车。先安装外模台车门架,然后依次安装外侧模、螺旋丝杆、液压装置,最后进行使用前的调试,包括移动系统、支撑系统、模板系统等调试。(如图3)
        
         图3 外膜台车实体图
         (三)内膜台车安装及调试
         同样在底板混凝土强度需达设计强度80%时,在底板表面定位出轨道线路并进行标识,用于铺设移动模架的轨道,同时轨道下方须垫枕木,轨道铺设完成后,采用人工配合50t汽车式起重机现场安装内模台车。先安装内模台车门架,依次安装内侧模、内顶模、螺旋丝杆、液压装置,最后进行使用前的调试,包括移动系统、支撑系统、模板系统等调试。(如图4)
        
         图4 内膜台车实体图
         (四)侧墙钢筋绑扎
         每一施工段的墙身钢筋绑扎、预埋、预留等工作必须在移动模架驶入前超前完成,移动模架驶入新施工段后模板系统进行加固。(如图5)
        
         图5 内墙钢筋绑扎
         (五)内外模就位及标高复核
         支模时,启动液压泵站,同时开启内模台车顶部油缸液压系统操作杆,使顶部油缸同步缓慢顶起综合管廊顶板钢模。校核模板高程和中心线位置,当高程和中心线位置有偏差时,需要进行局部调整。对局部需要微调的顶模,采用开启单个或多个油缸液压系统进行高程调节,使整个内顶模板高程符合设计和验收要求。
         (六)顶板钢筋绑扎及预埋预留
         内外模就位及标高复核无误后,将顶板钢模表面清理干净,涂刷脱模剂,随后进行顶板及二构钢筋绑扎,水电安装同步进行预留预埋施工。
        
         图7 顶板钢筋绑扎
         (七)混凝土浇筑
         钢筋、模板、预留、预埋件安装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使用汽车泵浇筑混凝土,混凝土供应要满足现场连续浇筑的需求,间隔时间不能过长;浇筑自由高度不能大于2m,防止骨料分离。混凝土振捣时不得欠振、漏振及振捣过度。
         (八)脱模及模架移位下一施工段
         在综合管廊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脱模,移动模架移位至下一施工段,具体操作包括:①卸除外模侧向螺旋丝杆,启动侧向油缸液压系统,收回外侧墙模板;②卸除内模螺旋丝杠,启动侧向油缸液压系统,收回内侧墙模板;③卸掉顶板螺旋丝杆,启动顶模油缸液压系统,降下顶模;④检查所有内、外侧模已脱离混凝土墙体,顶模脱离顶板,将内外钢模台车牵引至下一施工段,进行下一施工段的施工。
4 结束语: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型综合管廊的建设将会越来越多,知识城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用移动模架,在经济、安全、质量、环保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总结了的一套施工方法,为后续移动模架的研究、推广、使用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白海龙 城市综合管廊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市政工程[J]2015,06(1)
[2]陈灿亭 应用钢模台车施工隧道混凝土技术[J]2004,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