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级组织,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同时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础,也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保障,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党中央从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并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实际出发,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推动发展作用、服务群众的作用、凝聚人心的作用、促进和谐的作用,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党的执政根基,这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务。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党员;作用
1 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 “三个不到位”
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工作重心的偏移。表现为会上讲得多,真正抓落实的少,口头强调的多,实际行动的少;任务布置的多,检查落实的少;当传声筒多,结合实际少;思想上的一时硬、一时软导致工作中的一手硬、一手软。
第二,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职责不清的偏差。 一些基层领导认为只要把工作做到位, 支部工作应付了事,没有很好地担负起对该单位、该部门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责任。在贯彻落实党建工作制度方面,只顾简单的照抄照搬,能过得去,或对要求贯彻不彻底,理解不深刻,生搬硬套。
第三,效果评价不到位,导致监督内容的偏颇。 对一些党建工作的评价考核,经常是要求 “是否有”,而不注重“内容如何”“效果怎么样”“是否有创新”;对支部手册等具体工作进行自查自纠时, 只注重检查支部台账是否清楚、各项目内容是否齐全,集中学习是否有记录,是否按时讲党课等,并不注重学习的质量或是效果;在具体党建工作检查时,只关注数据统计,并不考虑数据的来源。
1.2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别党务工作者放松了学习,不能很好地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与时俱进,片面地认为支部工作能应付过去就行了,不必把过多的时间或精力花在支部工作上, 完全把精力集中在业务工作上,忽略支部的工作与学习。 这种现象在个别的党务工作者中普遍存在,使得支部具体工作流于形式,并不能与时俱进。
第二,“重业务、轻党务”现象,导致行政职能大于党的建设。 一些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同时担任主要行政职务,在工作考核上有指标、有压力,使得党务的主要负责人把重心放在抓业务成效上, 认为只要业务工作水平高, 基层党组织建设自然与工作业务或其他工作相挂钩,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可以流于形式。
第三,党组织的学习实践活动,注重量、忽视质,注重形式、忽略效果,缺乏凝聚力。 近年来,党内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学习活动,从形式上、内容上越来越丰富。但下沉到党支部,却简化成了完全的理论学习,照本宣科,以工作会议代替学习、教育活动,甚至没有交流讨论记录。
2 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工作思路、工作载体和工作机制创新
2.1 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第一,在工作指导思想上要牢固树立“四种意识”。一是基层党组织是党建工作的主体, 要提升主体责任意识,通过党组织的力量提升业务水平;二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要有创新意识和主动性,主动带领部门开拓创新、不断探索; 三是党员同志要自律自强,要积极主动地开展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四是通过与党外人士“一对一”结对子,切实走群众路线,接受群众的监督,加强群众意识。
第二,在工作方法上要尽量做到“四个转变”。 一是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方式的转变, 从主观化向规范化转变,由随意型向制度型转变,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科学管理水平;二是基层党组织的党内活动,在评优、评比过程中从静态型向动态型转变,由表彰型向鼓励型转变,
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三是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质量评价标准, 从封闭型考查向开放型考核转变,由自我评价向科学评估转变,把支部工作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四是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考核形式,从单项型向一体化转变,由烦琐型向标准化转变,党建工作带动重点工作,使得工作同步、责任同担。
第三,在工作重心上要突出抓好“四个重点”。一是以支部工作为龙头,牢固树立“不抓基层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基层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 整体推进的局面; 二是以强化责任落实为关键,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 全面完善和落实党建工作逐级负责制;三是以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为载体,注重总结经验,培树典型,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进一步强化支部的日常性建设;四是以“考核”为手段,把支部工作与单位管理全面工作相结合, 将党建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方方面面, 使党建工作与单位工作紧密结合、 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重要举措,使支部工作全面“纳入”单位、部门管理工作。
2.2 创新工作形式,鼓励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在动力
一是认真抓好创先争优活动。 创先争优活动是党中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部署, 反映了中央对这一活动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创先争优活动这一载体在新的历史时期并没有过时, 而且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创先争优活动的激励下,我们党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是党的骄傲。 要通过各种形势树立楷模,宣传典型,激扬正气,增强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是切实弘扬党员先进性。 先进性体现一个政党的生命活力, 党组织的生命力需要广大的党员同志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体现出来。新时期新形势下,每名党员都应该自觉的按照《党章》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从理想、信念、宗旨、作风、能力等多个方面坚持不懈去努力,真正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只有这样,党员队伍才能呈现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三是全面提高党员内在素质。 之所以要提出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 是由党员队伍在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期性、党员在基层所起的作用决定的。 提高党员素质,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化、常态化,认真学习《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争做合格共产党员。最重要的是完善让党员长期受教育、 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不断激励广大党员增强党员意识,把党的先进性要求变为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 让广大党员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3 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效能
一是健全学习机制。 学习是保持先进性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健全学习机制,让每名党员同志在思想政治觉悟上高于群众、在业务能力上强于群众、在工作业绩上优于群众。通过健全学习机制,使每名党员同志在学习上、动脑思考上、在工作上形成良性循环,在思想上、工作作风等方面始终保持先进性, 使得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
二是健全激励机制。 激励是保持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重要动力,按照中央提出的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点”的要求,把“争创一流业绩”等主题活动实现常态化,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在创先争优评比活动中应遵循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并重的原则,积极为党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生活环境,切实为党员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健全监督机制。 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全体党员评议大会,让每个党员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切实维护责任制的权威性。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对思想不重视、抓基层工作不力、没有达到目标要求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4 结语
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具体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基层党组织实现了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这些与我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相应的。但目前来看,党内仍然存在着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基层党组织、不履行党员义务的党员。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于少数,但是,它们严重削减了我党在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等方面的发挥,严重损害了我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了我党在群众中树立的形象和党的威信。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出现什么问题就抓紧解决,不能放任不管。否则,大到党的十九大做出的战略目标难以贯彻落实,小到对一个单位的健康发展也难以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 彼得·圣吉 .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 上海 : 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