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稳定长效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基础建设内容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和长足建设。要想保障和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大坝的施工质量,最大化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就需要提高对灌浆技术要重视程度,通过发挥这一技术优势进行大坝加固,有效防范施工环节的安全隐患最大化减少外部环境因素对工程施工带来的影响,提升工程的应用性能。
关键词:水利;水电;大坝;灌浆技术
引言
水利水电作为一项极具复杂性的工程,在建设与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与关键环节,其处理效果影响着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是整个施工环节的关键。相关人员在水利水电的规划与设计阶段,要重视其基础处理,保证其处理效果符合施工的规范性要求,使得后续施工不受不良基础处理的影响,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效果,使其发挥最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1灌浆施工技术的作用分析
对于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而言,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艺流程,主要是将灌浆的液体以相应的压力打入到水利工程建设地层的岩石缝隙之中,并通过相应的施工方式来提升地面设施的可靠性。灌浆施工技术能够使整个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使周围的地质得到全面的改善,提升了整个建筑物的安全系数。一般来说,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大坝施工中有着以下几种作用:首先是压密作用,浆液在被机械作用的挤压之下能够产生较为强大的压力,而通过这种压力能够使浆液深入到孔隙和细小的裂缝之中,使浆液与裂缝之间能够紧密结合,进而使地层的密度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建筑物本身更具有安全性与稳定性。其次,灌浆施工技术能够起到较为有效的填充作用。众所周知,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往往会受到地层的全面影响,而对于一些填充物不达标的软土地层,我们可以通过浆液的压力使浆液注入相应的层级之中,浆液在温度下降之后往往会形成凝结,而结石则能够有效地填充地层的空隙,从而起到阻止水流的目的,使施工建设地点周边地层的密实程度得到有效的提高,使整个建筑物的施工建设更具可靠性。
2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
2.1基础沉降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环境各有不同,尤其是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使得工程的基础沉降成为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种基础沉降的问题是基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而产生的。因此,就必须对施工现场不良的地质条件等加以改进,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控制基础沉降,避免由于沉降现象所造成的工程质量下降、结构性变形等,使得工程运行面临极大的威胁。
2.2地基稳定性
地基稳定性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地基稳定性是影响工程安全性、耐久性的基础,并且决定着工程施工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在基础处理中,要注重对地基稳定性的处理,降低施工风险,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整体工程结构在施工与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
3水利水电工程大坝施工中的灌浆技术应用
3.1接缝灌浆施工技术
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大坝施工环节,坝体填筑施工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整体施工的重中之重,这部分的施工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稳固性。在坝体施工环节必须严格依照工程背景和施工标准,科学规划与部署工作量,以便获取最佳施工方案,同时还需要科学选择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保证技术应用效果。在灌浆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需要充分考量坝体施工的具体需要,保证施工技术选择更具针对性。在这一过程当中,不单单能够使用灌浆技术完成坝体施工,还可以处理好对接缝问题。
重复灌浆技术、骑缝灌浆技术、盒式灌浆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可以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与灌浆特点进行科学选择,或者是搭配不同的灌浆方法使用。重复灌浆不容易出现管道阻塞问题,可满足重复施工要求。骑缝灌浆形式流畅,压力均衡,不易阻塞管道。在施工当中需要控制好灌浆压力,把控接缝灌浆的开张度和泥浆粒径比例。
3.2高压喷射灌浆技术
高压喷射的灌浆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防渗透,与其他灌浆技术相比,开挖的面积小、工程施工量小、造价低,对水域周边环境的影响小,在提高水坝的防渗透的能力的同时,提高对洪水的抗压能力。高压喷射的灌浆技术在施工时主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方面,要注意钻孔的工作,为了保证后期的喷射工作顺利进行,要在钻洞的同时将漏洞填充好,还要保证套管和钻进的正常工作,来维持孔循环。钻孔时,要注意钻孔的角度问题,角度要与平面垂直,偏斜率要保持在1%以下。另一方面,进行高压喷射灌浆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的灌浆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基础参数,岩层在变化时,灌浆的速度会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变快或变慢的现象。如果是砂卵石地质,灌浆的速度会变慢,而在砂质的区域,灌浆的速度就会变快。高压喷射灌浆用高压喷射流直接将土体破坏,再以灌浆的方法加固土体,使固结体的质量得以提高。在施工时,钻孔直径为30~50mm,就可以在土中喷射成直径为0.4~4.0m的固结体,因此高压喷射灌浆技术比其他灌浆技术更为灵活、更易成型。
3.3基础灌浆技术
基础灌浆技术可以在不同深度的熔岩区域使用,如果应用到深度较浅的熔岩区域,施工人员需要将浅层内部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向其中灌注相应的混凝土,进而提升地基到合理的强度。除此之外,基础灌浆技术可以增强地基的牢固性,同时它具有较高的便利性。如果基础灌浆技术应用到较深的熔岩区域,施工人员则要充分考虑高压旋喷灌浆技术的应用给基础灌浆带来的具体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人员需要使用传统的、常规的灌浆方式,进而充分发挥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加固作用。
3.4承压条件下的灌浆施工技术
在水利工程大坝施工中,灌浆孔中涌出的承压水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水库蓄水,灌浆孔中的水位低于水库水位;第二种是地层中的含水层,具有较高的压力水源,此时灌浆压力要大于涌水压力才能顺利完成灌浆。比如:P 1是稳定时期的涌水压力,P 2是要求灌浆压力,P 3的地层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此时要想灌浆施工能顺利进行,则灌浆压力应当大于P 1和P 2的和,并小于P 3,才能满足灌浆的实际需求。在承压条件下,灌浆操作需要按照以下方法来完成,其一压力屏浆,当灌浆结束并达到设计标准后,为避免裂隙中的浆液发生回流,需要采用相同的压力把原浓度的水泥浆液持续灌注4~8 h;其二闭浆,当灌浆结束并达到设计标准后,立即关闭回浆阀门,待凝固6~8 h后再打开阀门,如果无涌水则表示灌浆合格。
结束语
水利工程大坝工程项目施工环节较多。其中,工程施工中的基础施工工作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基础工程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目前,基础灌浆技术在工程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因为各种影响因素,使得此项技术在实际使用中未能完全发挥全部作用。针对该问题,本文从工程施工经验出发,对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大坝工程施工中的实际使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提升工程施工质量,以利于提高大坝工程施工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袁爱华.水利水电工程大坝施工中灌浆技术的分析[J].居舍,2019(10):62.
[2]曾鹏,沈慧芳.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大坝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内蒙古水利,2019(01):59-60.
[3]杨春辉.水利工程大坝施工中的混凝土碾压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0):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