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楼聪楠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8月   作者:楼聪楠
[导读]

楼聪楠    浦江县中余乡中心小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15-01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创新,当今教育就是要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善于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要更多地加入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实践能够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知识,因为从具体形象的事中才能强化人们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和记忆。例如,“在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花生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实践活动的方式还包括课下练习内容,安排练习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适应新课改要求,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只是死记硬背,缺乏能动性。这种教学形式不利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等各项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改变以往照搬课本的教学模式,拓宽课堂教学内容的范围。同时根据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把数学教学和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教师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好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深入探究,通过学生的自学习和共同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单一地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不同的学生所采取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有所区别。在课堂教育当中,教师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多对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创新情境数学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情境引入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思考,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在参与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培养起来了。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要与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记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四、探究多种解决方法,丰富学生思维
        创新思维就是要求不受束缚,能够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在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
        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逆向思维法,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法是一种由果探因的思维方法,从结果去推导问题的原因。使用逆向思维方法可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在课堂中主体的位置。通过色彩教学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使课堂上的内容不断丰富,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教学效率也有很大的提升。因此,在中职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色彩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专注力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发挥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还要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数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座位编号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座位编号并进行确认练习,学生在相互认识的互动中对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认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而言之,创新意识对个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小学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研究探讨。笔者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包括情境式教学模式的采用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交互式合作的方式以及实践活动的方式。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