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第一地质勘查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保护资源是我国发展中的一项基本国策,代表资源保护在经济发展中已上升战略的高度。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矿产资源的概况和基本特点,梳理了资源保护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针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保护,提出具体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保护
引言
矿产资源是极为特殊的一种自然资源,又是社会生产必不可少的“粮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所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在矿产资源日趋减少和需求日趋增加的今天,矿产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矿产资源概况及特点
我国矿产资源种类齐全,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59种,发现矿床(点)20多万处,经勘查的矿床有2万多个。我国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其中有20多种矿产资源的探明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的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53位。我国矿产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用量较少的矿产资源较丰富,而大宗支柱性矿产储量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我国石油、天然气、铝土矿、铜矿、铁、钾盐等45种主要矿产中,目前已有10多种矿产探明储量难以满足持续利用的需求,如果没有新的找矿突破,不能尽快提供新的后备接替资源,将很难满足我国未来工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2)贫矿多、富矿少,开发利用难度大。铁、铜、锰、铝、磷等国民经济紧缺矿产的贫矿比例,分别高达97.5%、64.1%、93.6%、98%、93%。其中铁矿查明的资源总量95%以上是难以直接利用的贫矿,平均品位仅为33.5%。
3)共生矿多,单矿种矿少,难以利用且成本较高。我国开发利用的139个矿种中,有色金属矿的85%以上是共伴生矿,有87种矿产部分或全部来源于共、伴生矿产。由于共伴生矿的复杂性,开发利用难度大,生产成本较高,导致很多共伴生矿目前还难以开发或共伴生元素无法实现回收。
4)中小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矿山规模偏小,增加了集约化大规模高效开发的难度。如我国迄今发现铜矿矿产地900个,其中大型矿床仅占2.7%。
5)人均占用的资源少。虽然我国资源总量大,但因人口众多,人均矿产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有效资源相当紧缺。
2矿产资源保护现状
2.1矿产资源形势受到新增储量下降
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受到新增储量下降与开发利用粗放的双重制约。资源储量的消耗速度大于储量增长速度,尤其是煤、铁、锰、铜、铝土矿、磷、钾等国民经济支柱性重要矿产“寅吃卯粮”的情况尤显突出,矿产资源新增储量与消耗储量严重倒挂。一方面由于找矿难度加大,以及商业性地勘工作运行缺乏有效的机制,社会投资商业性地质找矿工作的机制远未形成,造成新增储量减少。另一方面,已有的资源储量在开发过程中未能得到合理有效利用,浪费严重。如某铜矿还有200多万吨储量就申请闭坑,闭坑后剩下的部分资源储量就埋在地下,难以被开采,造成极大浪费。
2.2未建立完善的矿业权市场与体制
矿业权市场的建立是激活商业性地质工作的重要前提。
目前矿业权市场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有效地保护,部分地区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或部门利益的存在,以权代法,非法侵占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出现了越权审批或非法设置矿业权、阻碍合法矿业权的设置、非法招标、拍卖矿业权人依法取得的矿产资源等违法行为,使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依法维护,一定程度上影响矿业权市场建设的发展。此外,在矿业权出让收益分配等方面,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咨询、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矿业权交易中法律责任的界定缺乏规范依据等等问题,也影响到矿业权市场的发展。
2.3综合利用技术、管理双滞后
在改革的过程中,关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如原各工业部门相应职能撤销或弱化),实际上已经弱化。在综合利用的技术和管理上乏力,导致粗放开发利用资源的现象难以改变。我国矿产资源的一大特点是共伴生矿多,开展综合利用研究的资源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是很可观的。此外,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政策机制。目前,我国实行的矿业权有偿使用取费制度与资源产出量没有联系,大多数采矿权人没有把对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其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即对矿产资源的保护缺乏自觉性。
3加强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建议
3.1树立起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意识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资源消耗大国,矿产品需求大幅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受制于人的情况日趋严重,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已成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矿产资源所涉及的是全体公民的利益,目前全社会对矿产资源紧缺状况的认识还不够,节约还没有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影响到资源节约、降耗减排措施的有效推行。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关键是政策,根本在认识。普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人人有责的意识,应当成为当前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树立资源节约观,强化节约资源理念,充分认识矿产资源的稀缺性,逐步形成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相协调的资源利用模式。
3.2完善矿产资源法规体系
我国矿产资源法规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仍有许多不适应。矿产资源行政管理重权属管理,轻利用和保护监督管理。为了促进我国矿业发展,合理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利用效率,亟待加快资源综合利用法规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资源综合利用法》、《金属尾矿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使资源的综合利用纳入法治化轨道。标准体系的建立,是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评价体系的关键,以便按标准保护、按标准利用、按标准监管。打破传统的行业、部门界限,尽快建立分矿种、分类型、分规模、分地区的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标准体系,建立矿山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指标和评估验证体系,修改完善矿产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的技术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
3.3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有赖于现代科技的支撑,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应以科技进步为根本,科技进步是扩大国家原料基地的潜在力量。国家应加大资金投入,组织科研骨干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努力提高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链上各环节的技术水平,推进技术进步和科研成果转化。在采选矿过程中,针对我国矿产资源共伴生组分多,贫矿多等特点,加快提高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链上各环节的技术水平。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过适用性改造或者通过自主开发适用技术,推进技术进步和科研成果转化,实行采掘并举,掘进先行和贫富合理的正规化作业,加强对低品位、难分难选的技术开发,努力降低贫化损失率,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4结语
总之,资源保护是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有关单位需注重和积极响应我国的财税、环保、信贷、环保相关政策,将矿山企业带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与综合利用的轨道上来,理顺矿产资源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培育特色产业市场,实现资源节约与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徐晓春,陈友存,陈天虎,等.论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2):36-40.
[2]侯万荣,李体刚,赵淑华,等.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J].采矿技术,2018,6(3):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