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第一地质勘查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由于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出现了比较典型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对各地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何调整发展策略,在发展中逐步缓解上述问题,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转型,推行新型可持续发展模式,这是全社会关注的现实课题。本文将分析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机理。
关键词: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措施
1矿产资源密集区域的特点
1.1对矿产资源的高度依赖
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是依托优势的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一类特殊的区域类型,区域发展特别倚重自然形成的矿产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在短期内财富急剧聚集,为区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2矿产资源型产业一业独大
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的优势资源多为煤炭、石油、铁矿石等,其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相关产业包括勘探、采掘、冶炼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区域的主导性支柱产业。
1.3矿产资源型人才结构明显失衡
在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由于产业链条中各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釆掘业更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不够高,学习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缺乏大量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系统的运行机理
2.1动力系统内在运行机理
动力系统,探讨的是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的原因。在这个系统中,其内部的社会、经济、技术、资源、环境等因素相互联系。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其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倚重特别明显,矿产资源型产业是这类区域的支柱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速推进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经济效益,甚至能够延长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的生命周期。而生态系统的平衡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感受,也即人们幸福指数的高低。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幸福指数,推动社会进步,必须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注重生态环境质量,走绿色发展之路。
2.2推力系统内在运行机理
推力系统探讨的是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的方法问题。推力系统中包含了三个子系统,其中,企业是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的微观推力主体,产业是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的中观推力主体,政府是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的宏观推力主体。
这三大推力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的绿色发展。企业是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中的关键性微观推力主体。随着绿色运动的普及,社会公众的绿色消费和环保意识在逐渐增强,企业必须通过绿色技术提高产品的绿色科技含量,增强绿色附加值。产业是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系统中的中观推力主体,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能力的提升,需要区域产业结构的绿色重组。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主导力量,政府实施绿色管理,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代表着一种思维和姿态,是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3效力系统内在运行机理
效力系统探讨的是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即效果问题。反映了在动力系统和推力系统的共同作用下,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达到了什么程度。它由社会和谐美好、经济快速发展、技术创新进步、资源有效利用、生态环境友好、企业绿色运营、产业绿色重构、政府绿色管理等八个具体目标共同组成,提炼概括了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所耍达到的效果。推力系统中三大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作招,共同推动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的绿色发展,其中企业是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的微观推力主体,产业是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的中观推力主体,政府是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的宏观推力主体。
因此,需从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的内涵出发,评价并调整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能力,从而考察经济社会无限需求和资源环境有限供给相互存在的内在矛盾,推动矿产资源密集塑区域绿色发展的顺利进行
3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的保障措施
3.1经济方面
3.1.1以绿色经济为指导,营造绿色产业环境
在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过程中,应以绿色经济理念为指导,实现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要实施绿色管理,营造绿色发展环境。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在绿色发展过程中,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绿色管理水平,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建立科学、高效的政府决策体系和严格、规范的内部监督机制,进一步降低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政府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绿色发展环境。
3.1.2注重经济效率,改善经济结构
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主导产业矿业经济受外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因而抗风险能力较弱。尽管生产总值能够保持在一定的规模,但增长率却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因此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要考虑全面科学,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的比重,改善经济结构,而不仅仅依赖于矿业经济的突飞猛进,使得经济增长率能够保持在合理的稳步上升态势。
3.2生态方面
3.2.1大力推广新工艺,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严格执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大力推广新工艺,促进废物利用,鼓励工业企业利用新工艺生产尾矿砖,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以农业结秆和畜禽粪便为重点,提高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推广稻秆、粪便沼化还田,逐步推进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推广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沼气技术,提高农村户用沼气普及率。
3.2.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生态恢复补偿机制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人均园林绿地面积。健全和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恢复补偿机制,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矿山开采项目,一律取缔;对已审批的矿山开釆项目,按照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坚持“谁开采、谁恢复、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积极恢复生态,确保生态平衡。
3.3企业方面
3.3.1强化企业节能减排主体地位
加大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能环保意识。强化企业节能的主体地位和责任,引导企业采用有利节能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调整原材料结构,实行产品生态设计,鼓励使用再生材料。鼓励包装容器的重复使用,推广使用可降解、易回收、低成本的包装材料。
3.3.2建立绿色企业运营制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整合优势矿产资源,推动矿山企业的兼并重组,建立绿色企业运营制度,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完善企业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支持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攻关,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申请专利数逐年增多。
4结语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要坚持绿色发展,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应认清绿色发展的本质,减少对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追求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凯生.中国矿产资源型城市(地区)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2018
[2]余际.从矿业城市界定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京地质出版社,2018(3):117.
[3]高天明.我国资源型城市界定及发展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