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改造升级升级工程效益分析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钟林
[导读] 摘要:农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开展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成效,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社会效益如何,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等,都需要全面、客观的进行评价,以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作精益化发展。
        内江星原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资中分公司  四川省内江市  641200
        摘要:农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开展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成效,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社会效益如何,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等,都需要全面、客观的进行评价,以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作精益化发展。
        关键词:农网改造升级升级;工程效益
        1.农网改造升级升级工程效益描述
        依据电网工程效益的研究现状,结合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效益的多面性,可将其效益细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
        1.1经济效益
        农网升级改造工程能够提高地方的供电能力,加快该地区经济发展,提升整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并且随之带来就业率的增加等间接的经济影响,因此,经济效益是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带来的最为直观的效益之一,可以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方面分析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经济效益。
        1.2社会效益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服务优质、业绩优良"的标准,要提供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提供规范高效的能源综合服务;服务理念先进,服务体系完备;品牌形象好,利益相关方综合满意度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国际公共服务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社会效益既体现在项目建成后对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又体现在对当地社会发展的支持等多个方面,此外,农网改造升级升级工程本身的技术先进性也会给之后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提供先进的经验,由此带来社会效益。因此,全面分析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社会效益至关重要。
        1.3环境效益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不仅能够提高农网的供电能为、地区经济等,还能够改善农网工程的环境影响,原有农网工程在噪声、电磁环境的影响上要求不严,而新的农网改造工程将在上述环境影响提高标准,减少农网项目对环境的危害,也就是带来了环境效益。因此,应从生态环境、电磁环境、声环境、站址及路径影响、环境管理能力等方面分析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环境效益。
        2.农网改造升级升级工程要达到既定效益的措施
        2.1建立责任机制,各司其职、高效协作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载体,以企业为例,为了保证农网改造升级升级的事业畅通无阻地进行下去并圆满完成,企业内部应当建立健全如下制度:将总经理认命成小组长,将副总经理认命成副组长,联合行政部、财务部、质量管理部、营运部、技术部、维修部、人力资源部以及客户服务部等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协调统一、各司其职但又高效运行的责任机制。在总经理与副总经理的带领和指导下,各部门明晰各自职能,在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基础上配合其他部门工作,做到“各司其职,问责有人,赏罚分明”。以企业为例,此套运行机制也可推广到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组织中。
        2.2营造和谐氛围,沟通有效、动员有力
        农网改造升级升级事业波及领域广、作用范围大,具体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各行各业、各方各面的利益,假设处理不当必然会引发矛盾,更有甚者可能会引起激烈的冲突。因此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一是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送电影下乡等形式广泛宣传网改工程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农村居民充分认识到农网改造升级升级是造福农村居民的高效手段,有利于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美化农民的生活环境,使农民心服口服地支持农网改造升级。二是沟通有效。加强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高效的沟通,加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平等有效的沟通,加强政府引导下的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农民与农民之间的高效的沟通,尽最大努力争取各方各面的大力支持,尽量规避因为不了解、不懂得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2.3制定规划可行,合理有理、兼顾四方
        制定规划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为农网改造升级涉及范围领域的广泛,对各行各业的不同人员的切身利益都会有所影响,因而在总体上,制定的规划和方案必须不违背不同群体的合理利益,同时对经济能力受限的弱势群体给予一定的利益补给,避免因利益照顾不全面所引发的各行各业对政府政策的反对、甚至于敌视。


        2.4有序高效实施,不断发展、创新改进
        在实施过程中,有序高效进行农网改造升级升级实施规划的同时,应当增强管控力度,如对关键点的管理力度、对安全性的管理力度、对物料的管理力度等等。在实施过程中,应当依据实际进程条件与情况,不断调整与实际相悖的不合理的规划,以期取得更好地实施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应当不断提高实施规划时所使用的科学技术、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不停滞、不落后。
        3. 某农网改造升级升级工程效益分析
        某县10kV线路多投运于70年代,虽历经了一二次农网改造升级,但由于资金有限等历史问题,电网整体状况仍然较差:导线线较细,水泥杆风化严重,平均档距较大,抗灾害能力较为薄弱;此外,在农村电网中使用了大量的S7系列高能耗配电变压器,台区0.4kV线路多为集束导线。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经济发展飞速前进,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电力建设相对滞后愈加明显。
        本轮农网改造升级项目,选择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时优化创新,本着“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指标优秀”的宗旨,建设改造坚持“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绝缘化”的四个原则,高标准改造一个、完好一个。高压进村全部实现绝缘化,配电变压器设在台区负荷中心,台区以下低压线路全部实现绝缘化,整体建设改造效果良好,各类指标优良。
        改造后,该县供电区域内10kV公用线路共计72条,线路长度达1088.85公里,均为架空线路,绝缘化率62.30%;10kV柱上断路器267台。低压公用配电台区1420个,变电容量182MVA。
        3.1 10kV配电线路效益分析
        经过农网改造升级,农村10kV线路状况有了很大改观,新建10kV线路16条,切改原有线路负荷,基本消除了线路重载、供电能力差等状况,新建10kV线路主干线多选用JKLGYJ-240/30绝缘导线,分支线为JKLGYJ-120/30绝缘导线,供电能力有明显提高,该年1至11月份售电量完成86176.4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26%,线损率同口径降低了0.60个百分点。经计算可知,改造后10kV配网全年可节损电量517.056万千瓦时,假设年节电量以6%d的速度增长,该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0.3年,内部收益率即为10.7%。
        3.2低压台区效益分析
        低压台区改造主要是更换高耗能变压器和改造低压线路,增大线径,缩小了供电半径,减少了低压线损,以新改造的某低压台区为例,详情如下:该低压台区原有S7-100kVA配变1台,供电容量不足,低压线路线径较细,导线型号为LGJ-35,供电半径长达1.1公里。改造前,末端相电压186V,功率因数为0.88,低压配电设备老化,突发故障较多,频繁停电,影响居民正常生产生活。
        该村完成投资32.66万元,更换原有变压器为SH15-200kVA非晶合金变压器,并于合适地点新增配变一台(SH15-100kVA非晶合金变压器),新建10kV分支线路采用JKLGYJ-95/15绝缘导线,0.4kV低压线路采用JKLGYJ-120/20绝缘导线,下户线采用YJLV4*25低压电力电缆,更换非金属集表箱50只。
        改造完成后,台区实现了诸多功能:远程集中抄表,其监控率100%、负荷自动平衡补偿、智能漏电保护以及运行数据实时监测等等,该村台区线损率仅为3.31%;末端相电压为218V,功率因数提高到0.96,电压合格率为100%;供电可靠率达到99.9%,满足了曹庙村群众生活生产用电需求。
        节电分析:电网改造后,年节电量约为102万千瓦时,年节电量如果按6%速度增长,该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2.7年,内部收益率为6.5%。
        4.结束语
        农网改造升级,不仅为供电企业自身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手拉动直接投资,一手带动农民消费,为新农村建设、家电下乡等发展举措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电网结构明显增强,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明显提高,农村电力管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用电价格显著降低,对于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巫尚东.中低压农网改造升级升级中的典型经验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8):6163.
        [2]申强中.中低压农网改造升级升级中的典型经验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8):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