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技巧与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司志鹏
[导读] 摘要:广播电视在社会舆论方面往往承担着很大的责任,传统的传播方式受到了很大冲击,新媒体的诞生也让广播电视的地位岌岌可危。
        陵川县融媒体中心  山西省晋城市  048300
        摘要:广播电视在社会舆论方面往往承担着很大的责任,传统的传播方式受到了很大冲击,新媒体的诞生也让广播电视的地位岌岌可危。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占据传媒市场的一席之地,这一问题亟须解决。采编人员在抓取社会热点问题时目光要更敏锐,要不断完善采编技巧。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分析;策略研究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概念
        新闻采编工作内容包括新闻采访和新闻编辑。新闻采编通过收集新闻行业热点,将其重要的信息汇总,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新闻记者通过采访获取第一手材料,而新闻编辑是对采访内容进行后期制作,经常以书面材料和视频的方式呈现,编辑新闻避免内容混乱,内容简洁、画面清晰,才能吸引广大听众。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特征
        1.信息来源的多元化
        在传统媒体中,采编在新闻中占据关键性地位,但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信息的挖掘、传递甚至是编辑润色,都不再完全依赖专业采编人员。人们可以借助自身的移动终端发表观点、传播新闻事件及观点信息,新闻的来源及信息量随之有了数以万倍的增加。为了赋予新闻单位所产出的新闻有更高的公众关注度,就要求更专业的采编人员,用更独特的视角和更别具一格的表达风格,对新闻事件做另类的呈现。因此采编人员要保持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接触度,持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
        2.信息传播多样化
        随着新媒体的全面发展与运用,社会信息的传递速度及广度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新闻事业随之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但与之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挑战——比如受众对时效性的要求增强、对新闻真实性有检验能力、要求有趣味性。为满足受众需求,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转型势在必行。新闻单位必须高度关注新媒体行业的特性和发展趋势,使传统媒体的固有优势在新形势下得到更多发挥,顺应时代潮流。采编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认识到信息的新特征,注重其转播的多样化趋向,不仅要在海量信息中捕捉到有价值的内容,还要在采编技术上推陈出新,利用多种手段对信息进行多元式传播,促进新闻传播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三、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中存在的问题
        1.脱离生活实际
        从现有电视广播发展情况来看,很多节目没有真正实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相结合。而广播电视的受众就是普通群众,新闻内容更应该贴合实际,若是抓不到焦点,不了解人们真正关心的是什么,甚至不符合人们生活的真实状况,会招来人们的质疑,影响节目的收视率。
        2.商业化气息浓厚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是互相影响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商业化属性,因此二者都必须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由于新媒体的受众较广,商业广告等都被其吸收,传统媒体所接的商业广告的质量远远不如新媒体,运营工作压力随之而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播新闻事业的发展。另外受新媒体的影响,传统媒体的主题定位等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要,受众会大批流失,造成收听率大幅下降,给广播新闻行业带来了极大冲击。
        3.新闻采编工作理念滞后
        我国民生前沿信息来自广播电视新闻,观众通过新闻获取信息,与以往的新闻信息相比,新闻采编人员渐渐意识到自身的工作职责所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始注重对采编人员的培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密切联系群众生活,广播电视节目采编工作内容与时俱进,多体现民生,不宜偏离传播导向,脚踏实地为群众服务。
        4.新闻质量低
        如今新媒体越来越多地涌入媒介市场,对电视新闻也有着一定的影响,部分落后地区,地方广播电视台缺乏专业的高素质新闻采编人员,制作的新闻质量不高,自身节目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就导致了部分观众的流失,地方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新闻资源,不利于新闻采编人才的良性竞争。
        四、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技巧与策略
        1.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新闻采编工作
        在新媒体大范围推广的背景下,新闻行业变得更加复杂,一些媒体单位为了博人眼球,报道失实新闻,或者盲目夸大、过分渲染形成“标题党”现象,这样的新闻报道并无价值,也是违反新闻报道职业操守的。就其造成的社会影响看,此类现象会使得虚假新闻、八卦信息充斥版面,使社会群众失去对新闻的信心。为杜绝此类现象的大量出现,维护新闻的权威,并且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自觉遵守并践行其所担负的职业操守和工作使命,多角度全方位开展采编工作。在出现突发性事件的情况下,采编工作者应该以确保信息真实性为前提,尽快、尽量全面地获取资料并核实资料,同时持续跟进事件的后续发生发展过程。此外,采编人员必须对自身所撰写完成的新闻内容负有高度责任,严厉杜绝为获取个人声誉的有偿报道。
        2.提高新闻的时效性
        广播电视新闻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时效性,其二是客观性,优秀的新闻节目可以真实体现信息的价值,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工作职责,发挥新闻的时效性,提高新闻发布的速度,可以有效地吸引观众关注。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人员在进行采编工作时撰写稿件,必须注意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同时语言表达必须精炼,提高撰写稿件的速度,也将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人员今后的工作重点。
        3.适当进行模糊处理
        ①紧急新闻稿件
        新闻有很强的时效性,所以经常会有一些新闻稿件需要紧急处理,但是由于时间紧,对一些细节并不能够完全确定,这个时候为了保证稿件的准确性就需要对没有完全弄清的信息进行模糊处理。这不仅能保证稿件不出错,也能避免误导观众。
        ②涉及未成年人的报道
        一些涉及未成年人的报道往往需要模糊处理,国家规定要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更要如此。在不少报道中,“未成年人”这个关键词并没有引起相关媒体的重视。报道出发点也往往不是将未成年人作为一个法律保护对象进行考虑,而是作为一个博取眼球的消费卖点,罔顾《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③监督类报道
        在稿件涉及监督类报道的时候,对线索提供者的保护也是新闻采访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所以必要的时候,需要给受访者的面部打上马赛克,名字也多采用化名。这既保证受访者的信息安全,也能保证节目的播出效果。
        4.创新广播新闻采编内容
        首先广播新闻采编要在创新节目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新媒体在传达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面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同时也拥有更多的受众,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新媒体作为党和国家舆论宣传的新阵地作出了新贡献。传统媒体由于受到自身劣势以及新媒体冲击的双重因素影响,并不能够进行及时传播,影响了传统媒体的地位。因此,广播新闻行业要注重转型的力量,在创新节目的基础上对自身工作进行相应改进,相关管理层应懂得“放手”,让年轻的、更适合新时代发展的新闻采编人员进行新闻采编,对形势做出准确判断,促进广播新闻行业的发展。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当前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新特征及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编工作创新策略,针对受众心理特征改革新闻采编业务,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新闻采编工作,深入挖掘新闻信息,提高采编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孙小波.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及策略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9(10):22-23;
        [2]陈瑞北.新时代背景中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研究[J].新闻传播,2019,327(06):11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