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呼吸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3期   作者:张维
[导读] 目的:探讨重症呼吸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和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呼吸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呼吸疾病患者92例,起止时间是2019年6月~2020年6月。2019年内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2020年内的4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比较2组患者的急救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急救时间更短,患者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7.8%vs84.8%),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5.6%vs79.5%),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重症呼吸疾病患者,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能缩短急救用时、提高急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症呼吸疾病;院前急救;优化护理流程;满意度
        重症呼吸疾病是常见的危重疾病,近年来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空气污染加重,该疾病的发生率明显提升[1]。院前急救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是受到药品、器械、线路、医患沟通等因素的影响,会降低急救成功率。文中选取92例患者作为对象,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呼吸疾病患者92例,起止时间段是2019年6月~2020年6月。2019年内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包括男性28例(60.9%)、女性18例(39.1%);年龄位于32-87岁,平均(57.4±6.8)岁;疾病类型:呼吸衰竭13例、重症哮喘11例、重症肺炎9例、急性肺水肿5例、肺栓塞4例、其他4例。2020年内的4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包括男性25例(54.3%)、女性21例(45.7%);年龄位于31-88岁,平均(58.2±7.3)岁;疾病类型:呼吸衰竭14例、重症哮喘10例、重症肺炎8例、急性肺水肿8例、肺栓塞3例、其他3例。2组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以下研究是可行的。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试验组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具体如下:(1)病情评估。提前备好常用的急救药品和器械,接到120急救电话后,院前急救人员在2min内出车。途中和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因,了解有无既往史、过敏史等。到达现场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初步判断严重程度,重度和危重患者,分别间隔30min、60min评估1次。(2)呼吸道护理。将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对痰液粘稠患者,通过拍背、用药促进排痰;咳嗽无力者使用负压吸引器。(3)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开通2条静脉通道,其中1条用于补液支持,另1条用于输注抢救药物。用药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对针头和管道进行妥善固定,防止松脱或移位。(4)吸氧支持。协助患者取半卧位,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调整中低流量,危重者可短时间内高流量吸氧。对昏迷状态的患者,使用S型口咽管,防止发生舌后坠;呼吸衰竭的患者机械通气;发生气胸的患者穿刺抽气,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操作。(5)转运护理。转运途中,和医院急诊科室沟通,介绍患者病情和院前急救措施,以便做好抢救准备。搬运患者时取坐位,休克昏迷者使用担架;保持平稳行驶,减轻颠簸程度,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急救环境。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急救效果和时间。(2)出院前,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测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其中,>8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2]。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类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类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急救效果和时间比较  数据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急救成功率更高、急救时间更短,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急救效果和时间比较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比较 (n,%)

3讨论        重症呼吸疾病,多见于呼吸衰竭、重症哮喘、重症肺炎、急性肺水肿、肺栓塞等。以呼吸衰竭为例,是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无法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因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生理和代谢紊乱[3]。该类患者的发病急、病情重,尽早接受规范治疗,才能保障生命安全。实践证实,院前急救过程中,做好护理配合工作,能进一步提高急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4]。        文章以92例患者为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试验组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结果显示:试验组急救时间更短、急救成功率更高,且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於娟娟[5]的研究相近。分析可知,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的优势如下:①提前准备好急救药物和器械,能加快120出车速度,为患者急救提供宝贵时间;②呼吸道护理、建立静脉通道、吸氧支持,护理具有规范性和连续性,能避免盲目操作;③转运途中和医院急诊科积极沟通,能实现院前和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提高抢救效率。        综上,针对重症呼吸疾病患者,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能缩短急救用时、提高急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燕斐.150例院前急救中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转运护理体会[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7,(11):231-232.
[2]李秀霞.重症哮喘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6):208.
[3]邓敏.院前急救护理和转运改良流程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7,7(14):74-75.
[4]张玲.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人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211.
[5]於娟娟.院前急救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效果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0):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