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高中线上教学小思考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9期   作者:王祖龙
[导读]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依托互联网,我们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线上教学。
        摘要: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依托互联网,我们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线上教学。这种方式带来了传统学校教学方式的变革,但也引发了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的线上教学体验,阐释了一些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借以抛砖引玉,引起教学者的思考,同时对如何更好地线上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线上教学 线上学习 高中化学教学  高中教学


        笔者所在学校为重点高级中学,学生比较优秀。在疫情期间,笔者实践了三周左右的高一化学线上教学,结束之后回到学校,通过效果测验和学情观察不由得有一些思考想与广大读者,尤其教育同仁一起分享。
       
一、平台及准备
        线下原定2月17日正式开学,但是提前一周左右,学校、年级就已经着手对老师和同学进行相关操作线上培训,所使用的平台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教师教学用平台,为东方闻道网校提供专门平台;第二是班级教师辅导答疑平台,为腾讯QQ直播平台,主要利用共享屏幕功能。依托我们国家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采用各种平台、终端设备进行,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
二、教学实施
        与平常线下授课相比较,备课上大体相似。笔者是有着翻转课堂教学经验以及网校直播课堂教学经验,所以在应用技术和课程准备方面不存在什么问题。直播授课过程中,借助课件等多媒体充分展示教学过程和内容,基本比较顺利;答疑过程中,主要先收集学生作业中错误率较高的题型,然后晚自习利用QQ及时统一解决。
三、效果反馈
        对于学生来说,效果的反馈直观的便是作业。在线上教学期间,整体来说,作业反馈及时。笔者所授三个班,一个普通班,一个适应直播的班级,一个实验班,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相关作业,不能完成或者完成不佳的同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醒。
四、几点小思考
    前面笔者已经提到,本校学生是很优秀的,作业大多看上去也是完成得相当优秀,但是回到线下学校检测,效果却与教师的预想差距甚远,包括许多优生,这不得不引发思考。
1.如何破解线上教学管理难?
班主任每天准时在相应平台清点学生到位情况,直播教学平台也有统计学生迟到、早退等情况,科任答疑期间也可通过QQ观察学生在线情况。但人都是有惰性的,成年人都如此,更何况是学生呢?虽然高中学生也有适当的管理自己的能力,但严格自律不是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做到,而且面对电子设备更易出现自律性欠缺。笔者所在班级就有学生控制不住游戏的诱惑,甚至成瘾,导致和上期在学校时有天壤之别。当然,在学校也可能说人在心不在,但其实大氛围下,而且有老师在场,明显可以更好地约束这种行为,或者说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自我控制(self-control)。
        解决小建议:
        教师的管理有必要,但毕竟鞭长莫及,更需要的是加强家长的核心监督作用。成功的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家庭教育应该说最为重要,可以占到教育的3/4。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而把这块大理石造成一座雕像首要的雕塑家便是家庭。所以特殊时期(其实任何时候)更需要家长的陪伴与督促。
2.线上教学效果如何提高?
前面说到作业反馈很及时,表面看上去完成得很好,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返校后的测验情况一看,便一目了然。

多数学生也谈到了线上教学时笔记做得很好,因为自觉的学生会将未记录到的重新观看回放,但是脑袋里记不住,这其实主要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缺乏氛围和互动,接受和整合信息没有到位,潜意识当中并未对信息进行深入加工,也就是缺乏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的认知学习(congnitive learning)。这也导致经常会有学生问一些课堂上讲过的非常简单的问题,但线下的话多数自己完全可以解决。
解决小建议:
①减少课堂教学的容量,重点在落实。相同时间,在学校注意力肯定相对来说要集中,理解问题自然要深入,并且同学之间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启发,思维相互碰撞,便容易形成深入认识。故而实行线上教学应当注意把控好教学容量,一定要有所缩减。
②增加教学吸引力和趣味性。师生共同面对的是一块屏幕,教师授课时没有学生的互动,所以对于课程展开笔者认为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如何尽可能吸引学生?我们看电视节目,面对有趣的自然会投入更多。笔者经过几次调整,后期主要是课件上采用留白形式较多,比如一些化学的规律,例题可能当场手写,这样学生便能够跟随思考,同时会忍不住思考下一步会如何,以集中注意力。同时,教学语言上便需要幽默化,笔者会结合生活实际等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一个知识阐述,这样学生也会更加津津有味地接受。
③实行小班制授课。在实行大班教学时,无法关注更多的人的状态。所以不论是从管理上还是教学过程,或者答疑解惑来看,面对小团体显然是更具有优势的,可以随时提问,既可监督又可加工信息,掌握更好。
④鼓励学生多问。班上最典型的例子是一刘姓同学,几乎每天都会整理问题并及时询问,成绩逐渐上升至优生行列。当然,这与个人的习惯分不开,爱学习、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学生自然会闪耀光芒。线上教学的可以接收学生反馈的问题并予以个性化地解答,但缺点是由于化学科的特点,解答某些问题不够便捷。
3.线上教学如何更有效与学科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以笔者教授的化学为例,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个人认为自然科学的实验地位用多媒体是不可替代的。虽然有些实验可以用视频形式呈现,但是在视觉效果上肯定现场的演示更容易走近学生。尤其是对于中学阶段,作为初步接触化学者,现场或者亲身实验的方式显然更佳。那么,媒体技术是否就完全不具有优势呢?显然不是,有了这种在线的方式,对于不具备实验条件的 地方显然能够更直观地认识基本实验,同时,现在许多新的技术可以模拟一些实验过程,特别是复杂的化学实验,所以线上展示也是一种与更高等的教育以及未来相结合的趋势。笔者认为传统与线上谁更合适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得受何种课型何种内容影响,还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因此需要因课制宜。
4.线上教育如何更好育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对教育做了如下定义:教育不是广义的一切教育活动,而是认为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则认为: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所以,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也是美德的弘扬。人是群聚性的,线上教学代替了部分活动,但是代替不了学校育人的根本。所以,可能在育人方面笔者认为线上不太适合。
五、结语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粗略思考。虽然疫情期间,许多行业开启了线上模式,但是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笔者认为线下教育有着其不可替代性。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学校教育涉及的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等多方面的,既有知识的碰撞,也有品质的锤炼。信息技术的发展的不可阻挡是历史潮流,这次疫情也启发了我们,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但是传统的优点也不能摒弃。如何更好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是每个教育者应当积极思考的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靳玉乐.教育概论[M].重庆出版社,2007
[3]张辉蓉,刘燚.重大疫情下的中小学教育审思:基于实证分析的视角[J].教育与经济,2020(02)
[4]刘向永. 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0(Z2) 



附:电话13541109739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荟锦路33号2栋804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