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一些做法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徐志煌
[导读] 中学生经典名著阅读情况堪忧,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内容提要】中学生经典名著阅读情况堪忧,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富有营养的名著以前、现在、以后都会不断地滋养着人们的心灵,学生养成阅读名著习惯,多多阅读名著,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颇有益处。教师要不断创新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经典名著。
        【关键词】  引导  阅读  名著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教材语言资源建设与运用”课题组曾组织了一次全国范围内课外阅读调查,其结果显示,我国四大名著全部阅读过的学生仅占被调查人数的17.8%。这说明学生课外阅读名著很少,需要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1经典名著是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认为有价值的书籍,许多名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名著中总有许多文化的积淀,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人就是在名著中成长起来的。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宽广的思维空间,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更多地阅读经典名著,并能加以思考,这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通过阅读不朽的文学作品,学生自己认识、感知世界万物,认识和理解真善美、假恶丑,领悟人生哲理,这比家长、老师的说教要有效得多。经典名著不但以前影响着无数的人们,甚至现在、以后也会不断滋养着人们的心灵。“由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很稳定的心理定向,需要教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2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在这个电视电脑普及、娱乐泛滥、游戏凶猛的现实下,去阅读经典名著,确实是要花费较大的心血的。“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3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去创新方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经典名著,效果还是明显的。
        一、有效利用教材中现有的名著选段,引导学生延伸阅读。教材中有鲁迅的文章、有冰心的文章、有莎士比亚的文章、有《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的选段等等,在教学中,不停留在课本内,努力拓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名著可谓自然之极。刘良华认为“凡是满足于教材学习的中小学生都是书呆子。”其一,我在导入时,顺势选讲所选名著的其他精彩内容。比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时,我在略讲《水浒传》故事后,就出了个题目,让学生说说《水浒传》中有关“三”的情节,由此生发开去让学生自己去读原著。其二,要求学生了解文章中出现的人物生平事迹。比如让学生了解《智取生辰纲》中出现的那些人物,他们还有哪些英雄事迹。在班级里,请做好准备的同学展示。其三,请熟悉该名著的学生讲述选文前后情节。在学习《杨修之死》时,几个学生很好地介绍了《三国演义》中与该文有关的情节。另外在教学综合性学习内容时,也有意识地联系名著,让学生去接触名著。八年级下册,有一次综合性学习题目是《献给母亲的歌》,很自然地,我要求去寻找有关母亲内容的名著并认真阅读,有的学生也一下子想到了冰心的《繁星    春水》,高尔基的《母亲》。
        二、每周选一节课设置“课前名著三分钟”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次推选学生负责活动。具体形式有:据对联说有关名著人物或事件、猜谜语中有关名著人物或事件、名著人物肖像展示、名著人物武器战斗力评估、衣饰展示、名著人物出生地知多少等等。有学生展示对联要求回答人名: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

(诸葛亮、刘备)有展示一段外貌描写的文字,要求回答人名:
        “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落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鲁智深外貌描写)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关羽外貌描写)
        三、试着编写课本剧,饰演名著人物,加深对名著的了解。比如学习《香菱学诗》,让学生试着据课文编写成话剧,请一些学生表演。很多学生对此有兴趣,又怕掌握不好角色,我并不给与细节要求,只是要求认真阅读原著认真思考。学生认真讨论,还有的去参考《红楼梦》《西游记》电视剧里的表演。通过课本剧的讨论、编写、表演,学生对原著的了解大大加深了。
        四、编写手抄报,展示、交流有关名著的知识。有一份手抄报中展示了许多名著中的经典句子并有自己的评价,真的很了不起。还有的手抄报设置了“名著人物访谈”、“名著人物功过大家评”、“我与名著人物是好朋友”,有学生甚至想到归纳名著中的几种人生。我还指定要有一期是学生各自出一份“名著知识竞赛题”,大家互相测评,效果很好。
        五、举办有关名著的辩论会,让大家各抒所见,尽展所知。比如学习《杨修之死》后,大家对曹操处死杨修意见差别很大,我就利用一节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在做好一定的准备之后,进行辩论。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赞成曹操处死杨修,一组不赞成曹操处死杨修。紧张激烈的辩论之后,大家都对曹操、杨修性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总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思,能想,敢说,思维得到了训练,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4
        六、鼓励学生合作,以一部名著中的一个人物或一个事件为研究对象,一学期至少写出一篇研究报告。至少在一个学期第一个月,就要求确定研究内容,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随时予以关注、支持。这是一项较大工程,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但是这很值得。“通过学习的过程磨练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学生学习的目的。”5
        七、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阅读名著的阶段性效果。学生制定了课外阅读计划,也真的去阅读了,效果却难以评估。我设置了一张表格,明确了阅读的字数、篇数,要求写出10篇以上有关所阅读名著的读后感,要求学生对照计划,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这有明确的时间规定,需要不折不扣的落实。我在既定的时间点里,一一检查落实。
        中考试卷中有名著考题,这明确要求学生去阅读名著,但我们阅读名著又岂止为了这分数。教师应努力创新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培养他们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拓展他们的阅读空间,培养他们成为有文学素养、更为优雅的人。中学生是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他们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了以后,就会有自己内在的驱动力去要求阅读。有专家认为“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高效课堂的起点。”6师生持之以恒的努力,总会有收获的。
【参考文献】
1、莫如彪.对新课标几个教学理念的理解{J} 《语文学习》2011.9(03)
2、王金战.心态比方法更重要 {J} 《教师博览》201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