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陈建宇
[导读] 数学是一切理科学科的根基,是引导学生用理性的观点思考和认知问题的基础,
        摘要:数学是一切理科学科的根基,是引导学生用理性的观点思考和认知问题的基础,小学算理问题是小学数学中非常常见的问题,而数学计算教学强调学生思维的培养,提倡学生严谨思考、有序思考,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再研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以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为原则,解决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对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来优化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分析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内涵
        新课程改革贯彻了“立德育人”的教育目标,在继承了小学数学教育对“双基”的着重要求之上,让学生理解数学“基本理念”,并通过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体验活动,让学生能够体验和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最终要求,其建立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学习成绩进步、能以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新课标“三维四基”的继承与延伸,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能用数学的眼光,解决数学抽象和数学直观的一般性问题,第二,能用数学的思维,以严谨的逻辑推理正确开展数学运算;第三,能用数学思想解决数学应用中的一般性问题。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通常是环环相扣逐渐开展的,并根据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设计教学计划,而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体系中也能看出,一年级先学会加减运算后,延伸到二年级的乘除运算和混合运算,而在小学高年级中的分数小数混合运算、实际应用题计算,都是建立在一二年级的计算基础上开展的教学延伸。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开展一系列教学的基础,其更需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律,理解计算的意义,掌握计算题的重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计算教学就是生搬硬套、单纯做题,这样也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开端,在这个阶段学习难度不大,在教有余力的基础上,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益,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余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模式僵化,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教师在实际的计算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的基础理解,而不重视计算的实际应用实践,会导致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疲倦,对计算题兴趣不高,而往往计算题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不仅强调算法的正确性,也考验学生的细心程度,若在思想上不能有效规范,学生解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生解题效率和做题准确性都不会太高。
(二)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不深,学习质量参差不齐
        小学生一般在三年级之前数学成绩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在三年级以后,因为教学内容的拓展、混合计算、简便方法计算、立面体计算等计算内容的深入都令学生产生学习困惑,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逐渐拉大。


(三)数学知识拓展性不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无论是解决实际问题还是做应用题上,不能灵活应对计算问题、解决生活问题的现象在小学生群体中都非常常见,知道200千克比140千克多60千克,却不知道多百分之几,知道一个班学生的出勤率和人数,算不出请病假的人数,这些问题在数学学习中都是非常常见的,而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上都存在影响,学生不懂得“变通”,不会灵活思考的问题比比皆是,非常影响数学计算教学质量。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
(一)扎实计算基础,强调灵活化教学
        计算教学效果好坏,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能否正确认识计算教学的内涵,并应用计算教学,而为了提升学习效果,强调打牢基础是必要环节,而教师需要摒弃灌输式教学模式,并不是以让学生见识更多的题目、考个好分数而做题,而是通过基础的打牢和方法的引导,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学课堂灵活化,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引导,在学习中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一个特定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回答不上来的问题,首先让学生简单地思考,然后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再思考,然后指导,如此反复。当问题被解答出来时,学生已经获得了多次思考过程。教师需要以计算基础知识作为学生指导的“引子”,通过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发散思维获得新知识,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计算教学带给学生的疲惫感。
(二)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提升计算教学的直观性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如何善于表达,也很难形象论述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往往是计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圆柱体的体积”为例,单凭口述很难解释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πr2h是怎么得出来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计算教学氛围,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让数学计算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用多媒体演示了“圆柱体切割和拼接形成长方体”的flash动画,怎么样将一个圆柱体平均分成若干个部分,然后组装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演示,能让学生们豁然开朗,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灵活渗透,可以变枯燥的知识为有趣的知识,变静态的讲述为动态的演示,真正做到灵活多变、图文并茂,课堂教学效率也会不断提高
(三)重视计算教学拓展,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在实际的计算教学中应当加强教学的拓展,多用“举例子”、“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在一个具体的数学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新课导入还是复习提升,都能以这种模式开展,如小学三年级的一位数除法教学,把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用一个生活常见物体替代,最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给学生拓展一个计算环境:我们班共有42个同学,平均分成几个小组,怎么分最合适?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研究每个小组4个人、5个人、6个人等不同的情况,余下几个学生,再将分组人数、学生总人数、分成小组数和剩下的学生数与数学概念一一对应,学生在掌握基础概念的基础上,也能发散思维积极动脑。
        参考文献
[1]钱雯.新课改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278.
[2]赵丽.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型建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五步尝试教学模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253.
[3]单德昌.新课改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2):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