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既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能开拓学生阅读视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理念逐渐地深入教学各个领域。当然在语文这个领域中,很多一线教师也都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运用新的理念并体验着新课标带来的巨大成效。那么如何教会学生去个性化阅读呢?鉴于此,笔者从关注细节,贴近生活开篇教学,带入诗意化的情境这三个方面来简要谈谈。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细节;
统编教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它是学生提高核心素养的实践基地,所以用好教材的起始点在于一切要从核心素养出发,基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教师的眼中要有学生,以生为本,真正落实生本课堂。《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由此,个性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
一、关注细节,感悟知识
正如王楠在文章《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说的那样:“为了体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个性,教师让学生进行所谓的自主学习,完全抛弃了教师在课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怎么想以及怎么说,完全无目的化的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基本失去了控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强调对学生对个体体验活动,缺少对共性的探寻。个性是在共性基础上提出的概念,是对文本给予多元化认知的倡导。”[1]笔者认为在每一个上课的环节中能多多让学生关注细节才能更好地去生命阅读。这个关注细节应该如何培养?我想是每位教师应该深思熟虑的事情。
例如: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大小多少》一课,这是一首儿歌,这首儿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认识鸟字边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鸭的“鸟字边”的时候,笔者尝试用一个小细节引导孩子们马上发现了鸭的偏旁不是“甲”。而是“鸟”。笔者在做幻灯片的时候,精挑细选一张图片。鸭子拍打着它的翅膀。
师(指课件):小朋友,谁知道这个“鸭”的偏旁呢?
生:鸟字边。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呢?(请生答)
生:因为鸭子在扇动翅膀,鸟类有翅膀。所以鸭应该是鸟字边。
师:你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老师奖励你来给“鸭”找找小伙伴。
生:小鸭,鸭子。
师:所以我们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呀,一定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多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带给我们的小提示哦。 用心去关注小学语文的各个教学有效细节,为了使课堂有良好的效率,教师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细致,积极思考。那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乐趣,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从而学生会认识到学习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兴趣也随运而生。有些细节处理的巧妙得当可以引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笔者认为每一堂课都必须精心设计长此以往孩子们肯定受益匪浅。
二、贴近生活,巧妙开题。
一切灵感来源于生活。而小学语文也离不开生活,小学语文教学也必将接近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变得非常重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语文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让孩子们真正的掌握语文知识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不能让孩子们一直如花朵般生活在温室里,只在课堂中学习,必须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通过一系列手段内化为学生所得,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让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让语文教学回归到生活中去,让生活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例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大小多少》一课。开篇我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苹果和糖导入课题,取得的效果不错。
师:(出示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小朋友们,瞧老师这里有两个苹果,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一个大一个小。
师:你们瞧!用过比一比,我们就可以知道谁大,谁小,谁多,谁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大小多少》。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小朋友的眼睛亮亮的很快就进入的课文的学习,从那一双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中,我看到了小朋友们对知识的渴望。将语文教学回归到了学生的实际中,会让小朋友产生浓厚的兴趣,切实做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冬日里的一缕暖阳;如满坡黄花间衣袖盈风的少女笑靥;如初春河上飘过的第一丝草垒。让语文的生活化去唤醒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精致的灵魂。
三、创设情境,音乐渲染
牛卫红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讨》中论述道:“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独立思想和个性的人,要“内外兼修”,注重个人素养的提升,才有可能建构充满生机的课堂,才有可能尊重、张扬学生个性。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凸显出自身教学的独特个性。 同时也要有创新意识,进取精神。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创设情境,令课堂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阅读方法策略有一定的感触,慢慢地提升自己的整体感知能力。教师是学生活动和学习的创造者、引领者,在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是有灵性和生命力的,同时也是诗意化的。这就需要教师也成为一个有品位,有诗意的学者。语文课堂教学如若也能创设出诗一般的意境,放飞诗一般的情感,那么我想无疑是成功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诗意化的海洋中自由徜徉,去实践、去探索,才能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中处处流淌着儿童的味道,纯真曼妙,这是师与生心灵的内在契合。语文课就应该有文本特点,上出语文味。我想教师应该先让自己沉浸在文本中,陶冶自己的情操,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让文本阅读,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改善语文教学的环境,丰富语文的多种表现形式。笔者在教学《青蛙写诗》这一课第一自然段的时候,运用了多媒体教育技术,课件中雨丝慢慢地飘落,落在了池塘里,蘸开了一圈圈的圆晕,小鱼儿在池里欢畅地游来游去,青蛙正在放声歌唱,荷叶如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正卖弄着绰绰的风姿,粉色的荷花显得特别得妖艳。动画搭配美妙的音乐旋律把孩子们带进意境当中。
个性化阅读不仅是学生语文课程中学习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学生的基本学习方式。在上一年级下册最后一篇课文《小壁虎借尾巴》的时候,孩子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有了提高。当我抛出一个问题:小壁虎还有可能向谁借尾巴呢?其中有一个孩子回答: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树干上。他看见猎豹甩着尾巴,在森林里跑来跑去。小壁虎说:“猎豹叔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猎豹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保持平衡呢。”多么令人咋舌的回答啊。于是我又抽了三位小朋友回答。一位向狐狸姐姐借了,可是狐狸要用尾巴比美。一位向松鼠哥哥借了,松鼠哥哥要用尾巴取暖。还有一位向小鹿借了,可是小鹿要用尾巴报警呢。这些回答让我瞠目结舌了,没想到班上的小朋友不仅课外阅读信息量很大,而且注意到了回答问题要回答的完整,仿照课文段落说话。我相信这一学年还是蛮成功的,课内阅读走向了广阔的课外阅读。
我也深刻地体会到,要使得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得以高效开展,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也要重视课堂的情境创设,关注细节,贴近生活等等。语文教学中的那一些微光,教师一定要关注,这样一定能够使得语文教学大放光彩,时时能够寻到一抹靓丽的风景线。孩子们才能够彰显个性魅力,做学习真正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楠.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科教创新.201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