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学习,指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基于自身内在动力需要自发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本文认为,自主能力学习能力培养,其最主要特征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持续深化,内生动力来自于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则作为外部条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人结合八年来的政治教学经验,认为就思想政治课而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让政治课生动有趣以及如何让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兴趣;二是如何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有机结合。
关键词:基本概念 能力分析 对策探讨
一、自主能力学习基本概念
自主学习,其主要是指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由于自身内在动力的需要自发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自主能力学习能力培养,其最主要特征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持续深化,内生动力来自于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则作为外部条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
(一)学生自主学习愿望强烈,但是学习能力不强。政治课其独特的魅力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学科特质。学生从进入群体性学习环境中(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稚园开始),我们教材体制设置一是数理逻辑(计算类的数学)一是语言逻辑(如语文、说话等名称各不相同的课程称谓),这种分类逐渐最终演变为文科理科两大分野,泾渭分明。在绝大多数教师家长心目中,都把音乐美术舞蹈等一概认为是副业,美名其曰“兴趣班”。搞得好是锦上添花,拖累语文数学学习则把其视为“不务正业”乃至“洪水猛兽”。但是初中开始思想政治课横空出世,用一种有别于数学语文的视角和解读手段,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其对学生的吸引力和震撼,对学生的思维是革命性的。尤其高中政治思想课程分别从政治、思维(哲学)和经济三大层面,引导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影响了一大部分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学习选择有倾向性、关联性大的专业,结果是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最终促进学生社会化完成。我所教学的学生因为受政治课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经济类、政治类大学以及专业,少数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学生选择哲学类专业;在高考作文具有独特的一面,其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无思想深度的局限,因为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思想性确保作文更加容易获得高分;其后续发展由于政治课程学得比较扎实,在考研进一步深造的时候占得较大优势。我所任教的学生都有写周记的习惯,从周记当中我了解到比分发调查问卷更加准确和真实的信息。但是,学生对政治课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限。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强调知识的背诵,因“背多分”片面强调对知识的背诵,最后走进生搬硬套、机械生硬;做的是苦行僧的工,对政治课的感觉爱你在心口难开,热情拥抱政治课程汇报却是冷冰冰的分数。2.由于认为政治课程属于人文类思辨课程,片面地去抛弃对基础知识、概念等的识记,甚至走火入魔,直接以自以为是的政治思维,用一知半解乃至错误的知识,过度地去解读现实生活,结果是对社会认识逐渐偏离,考试的时候是“满纸方唐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最终结果是对政治课程心生厌恶。3.有一些学生没有政治思维,迟迟不能进入课程思维角色,不能用政治语言表述政治,不能使用政治思维思考政治问题。学的是政治课,做的是政治题,但是听进去的不是政治,写出的不像政治。
(二)普适性政治教材缺乏地方特色与学生实际有所脱节。教育的进步在于因材施教,最理想的境界是给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套针对性很强,完全符合这个学生的具体实际的教材,采取完全适合需要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去教育学生。事实上这是完全办不到的事情。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普遍使用人教版教材(当然全国各地有不同的版本教材在同时使用)。统一使用全国的教材其优点是非常明显的,就是有利于选拔的公平。但是,就政治课程来看,即使是单以应试的角度去衡量,虽然使用大一统的教材,也并不能确保实现选拔的绝对公平。而从思想政治课育人的角度来看,只要确保课程的马克思主义本质和体现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完全可以更具地方特色。这是教育主管方面的职责,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去思考。校本研究是弥补这一不足的最好办法。但是,1.现行体制忽视中学教师校本研究。由于中学的现状,我们的校本研究是比较薄弱的,认识是偏差的,行政管理部门等各个方面对教师的校本研究支持力度是不够的。
我们现行的教学研究体制,学术研究一般认为是高校教师或者教学研究机构的责任,中学教师的主要职责还是以课程教学为主。2.中学教师校本研究意识不强。很多教师认为,无论课程如何改革,考试制度如何改革,衡量教师水平和能力的最终还体现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主观上把绝大多数精力放在教学上,其科研主动性不比较缺乏的,同时由于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中学教师的科研根本上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总的来看,由于校本研究的缺失,政治课程在具体到某一个课堂教学上,出现水土不服。如在讲解环境保护的时候,我们还以北京雾霾作为例子,对于广西的学生特别是贺州的学生来说,实在有点遥远。如果我们使用2013年的贺江水污染事件作为例子,学生一定更加能够切身体会到其深刻。现实中我们完全缺乏这样的校本研究。
(三)过分强调教师主导性地位削弱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满堂灌,“越俎代庖”,严重削弱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从而导致中学政治课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自学能力较弱,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思想政治课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绝大多数的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学生没有掌握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仍然是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学。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知识接受阶段,绝大部分依赖教师的讲解总结和习题的反复磨练,自我学习力还不强。
三、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对策探讨
(一)增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索实践。因此,必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教师要不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情境中、在“最近发展区”内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始终产生愉快、惊喜的积极情感,增强学习信心;通过多样的课堂模式、灵活的教学形式、多变的教学方法、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恰当的激励机制,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思路,巩固和提升学习兴趣,并持续不断地诱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新的学习需要。
(二)强主体,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应试教育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注重“灌输式”教学方法和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法,教师把持课堂唱“独角戏”,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使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并获得发展的机会。真正的教学,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教师要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怪圈中跳出来,努力构建一个让学生成为课堂核心人物,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与探究性学习促进自身主动全面发展。
(三)重引导,促进学生自学习惯养成。自主学习愿望、意识与习惯是学习的关键。教师要通过构建学生主体参与探究式教学模式,唤醒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与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不断在学习实践中获得成功、体验快乐,成为乐学的主人。布鲁纳认为:“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鉴于此,教师要通过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创设既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又生动灵活的教学内容、体现独立探究与思考的教学过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评价机制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亲身参与的机会,凡是诸如课前预习、资料查询、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等学生能通过自身努力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都要提供充分的时空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判断、质疑,现象让学生去观察,规律让学生去发现,思路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创造,结论让学生去总结。
(四)加强校本研究,提高课程“本土性”特质。“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学生社会化的独特作用。特别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校本研究工作,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课说教刻板、课程枯燥、教师古板和内容空泛的困境,让学生爱看、爱读、爱听思想政治课,自觉接受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熏陶,自觉实现社会化。
参考文献:
1.殷三收:高中生自主学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教育建议[D];河南大学;2011年。
2.陈鸿:高中生自主学习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钟志贤:新型教学模式新在何处(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4.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5.周炎根:桑青松;;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管茂武: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2006年10期。
7.单志艳:中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相应教学行为的评价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