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农村小学低年段学生识字面窄、识字量少,没有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问题,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探索适合农村低年段学生随文识字的有效途径:一、创设具体情境识字;二、借助生动形象的图片识字;三、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四、利用形近字辨析识字。
【关键词】农村低年段、随文识字、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然而,对于农村低年段的学生,培养良好识字习惯是个难题,由于缺少家庭教育,没有良好的识字环境,学生经常出现识字量少,对识字兴趣不高的现象,影响学生词语积累与阅读能力的提高,为了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扩大识字量,培养学生良好识字习惯,本人试图探索适合农村低年段学生随文识字的几种有效途径。
一、创设具体情境识字
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有些汉字笔画复杂,读音生僻,仅从字音字形来识记生字,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具体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从而识记字形。例如,“吆喝”一词是统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一课中的生字,如何让学生能深入领会这个词语的意思呢?我创设了小小推销员的情境,让学生们来当青蛙,向小动物们推销泥塘,学生在大声反复吆喝“卖泥塘喽,卖泥塘!”中理解“吆喝”就是大声叫卖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吆喝”一词,都带有“口字旁”,与嘴有关,从而识记字形。创设具体情境识字法,把生字新词与周围具体环境结合起来,学生处在相应的情境当中,理解当下情境中出现的词语,会更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便可加速学生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二、借助生动形象的图片识字
农村低年段学生由于实际生活经验少,见识不够广,对于那些远离生活的汉字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图片来降低学生识字的难度。例如,“祖”字是统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一课中的生字,如何让学生理解示字旁与祭祀有关呢?我通过查找和参考古文字,把古文字稍做改变,手绘了左边是一人跪拜,右边是一块墓碑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很快能说出“祖”字的意思就是一个人跪在墓碑前拜自己的祖先,左边示字旁是跪拜祭祀的意思,进而让学生再说说其他带有示字旁的字,理解这类字都和祭祀有关。直观形象的图片简练、明了,比教师空洞的讲解更易让低年段的学生接受。
三、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可先从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开始。小学生充满好奇和激情,游戏一直都是小学生热衷的事情,比起枯燥乏味的讲解汉字字形字义,学生更喜欢在游戏中识字。因此,我把很多识字任务编成游戏,让学生愉快地在游戏中比赛,在游戏中成长,例如,每学一篇新课文的生字,我会用上猜字谜、闯迷宫、摘苹果等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再如,结合学校各种活动,设计多种识字游戏,在“六一”儿童节,我设计了识字游园活动,让低年段的学生参加,具体的游园项目有:1.“找朋友”识字游戏,学生根据老师随机出的生字,说出带有同偏旁的字。2.“我是小医生”游戏,老师准备错别字卡,学生抽签诊病,说出生字宝宝哪里生病。3.“识字小能手”游戏,学生根据老师随机出示的生字,说出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4.击鼓传花游戏,老师喊口令,学生传花进行词语接龙。在这些识字游戏中,学生们的识字热情异常高涨,收到非常好的识字效果。
四、利用形近字辨析识字
低年段的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字形混淆,笔画错误、识记不清等现象,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比较与区别形近字的字形字义,准确地掌握生字,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上,已有意识地把形近字放在同一课当中给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好形近字辨析的方法来让学生识字,例如,在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课中出现“青、晴、清、请、情”这几个形近字,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区别好这几个字呢?我先让学生们观察这几个生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很快能找出这几个字的偏旁不同,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这几个字的部首所代表的意思来辨析,“青”字表示一种颜色,日字旁与太阳有关,所以“晴”字表示太阳出来,天气晴朗,三点水的字与水有关,所以“清”字表示水透明清澈,言字旁的字与语言有关,所以“请”表示用礼貌的语言邀请别人,竖心旁与心情有关,所以“情”字表示我们喜、怒、哀、乐的一种情感,这样,通过偏旁意义辨析字形,学生能更清晰地掌握生字,再如,“辨”字是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蜜蜂》一课的生字,在教这个生字的时候,我出示“辨、辩、辫、瓣”这几个形近字让学生观察,说出这几个字哪些部件不一样,再引导学生从这几个字中间不同的部件所代表的不同意思来区别,中间有言字旁的与语言有关,中间绞丝旁的与丝线有关,中间有瓜字的与植物有关,学生通过部件的含义区别能更好地辨析字形。
总之,面对农村小学低年段学生识字的困境,老师应通过多种有效的识字途径,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把学生被动识字变为主动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扩大学生识字面和识字量,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段学生的识字要求,从而为将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
2. 浅议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J]. 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