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寻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 王艳慧 朱雪
[导读]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给数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给数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而作为小学重要基础课程的小学数学,它紧贴学生日常,关乎着学生的现在和将来,是新课标环境中最需要关注的地方。目前,各学校也纷纷开始积极开展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目前的现状和对新课标的理解,探寻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方法,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教学方式
引言:
         新课标理念的提出使得小学教育教学方式也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这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难免有不足之处,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研究和创新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与不足
1.为了创新而创新,生搬硬套,不考虑实际情况
         个别老师对新课标背后的目的理解不到位,加上自身的教学经验受限,在实际的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大多时候会存在固化思维、形式主义,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实现课堂的新式教育方式而忽视了学生、学校、课堂、课程的实际情况。将课堂形式改革看的太重,导致课堂的主角从学生变成了授课形式。学生要一边按照学习新的课程内容,一边要去适应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授课形式,本来很简单的一些教学内容,也要生搬硬套,用新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去授课,生生拖走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消耗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课程的教育教学方式没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这也是个别老师在进行小学数教育教学方法探寻时容易发生的问题。没有找到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最完美的结合方式,而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我们举两个例子,在小学数学的授课中,学生对于连除这种计算形式普遍存在理解困难的现象,这时教师如果采用数形结合、多媒体两种方法,就能够事半功倍;但是现实情况中,有些教师为了进行形式的创新和对授课内容的不充分认知,却采用了小组互动讨论这类教学方法,反而达不到效果,甚至会影响大大学生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的探索
1.努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要时刻谨记,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不能创造或者默许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赖老师的现象。

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就要注意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呈现方式的预备,提高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主动与其他学生交流。只有学生积极自主思考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了,学生才会会心一笑,心底产生一种深深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养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这个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好奇、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或与周边同学一同解决问题、养成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过程,远远比授课内容更能对学生的未来人生路产生深远的影响。
2.将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中融合情景教学的因素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加入情景教学的因素后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更主动的精神去投身到数学的学习当中去。久而久之,学生会培养出优秀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对学生以后的各学科学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情景教学紧密地联系现实,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生活环境或场景,而在角色扮演或换位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以主角的身份代入,去解决问题,保证了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与后期应用,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但教师不能随意创设环境,一定要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紧扣主题,同时要注意层次、难度、代入感的把握,避免因小失大。
3.要与社会相连,与生活相连
         任何事物,脱离了生活和实际就没有了意义,小学数学,虽然是一门抽象学科,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身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一定要找到数学知识与相关实际生活的关联,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实际事物的能力上,同时避免所授知识严重超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范围,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把握好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两者之间的联系适时引导。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既不过度干预,又要适时提供一些引导,帮助学生努力完成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这样才符合新课程要求下对学生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的培养,也才符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新课标逐步深入的实施,小学数学的教学要体现出更多的创新性,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         要注重教育教学方式与班级、学生、授课内容的有机结合与统一,同时,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转变授课思路,适当联系实际,增加情景教学,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主体性,多多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更深层面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谭友利,申群友.落实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条件[J].新课程(中),2016(04):6-7+9.
[2]赵莹莹.语文核心素养与初中语文教学改进[D].青海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