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下新型延续性护理模式对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5月9期   作者: 陈梦霞
[导读] 医共体下新型延续性护理模式对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研究。

                 陈梦霞
(浙江省东阳市东阳市人民医院;浙江东阳322100)

摘要: 目的:医共体下新型延续性护理模式对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直肠疾病术后有造口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域或区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常规造口护理方法,B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医共体下新型延续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结果:A组患者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价得分为社会功能(60.21±1.85分)、物质生活(60.36±2.31分)、躯体功能(61.52±1.22分)、心理功能(63.77±0.83分)与B组未出院时生活质量评价得分为(59.45±1.11分)、物质生活(61.29±2.69分)、躯体功能(63.02±3.64分)、心理功能(62.97±4.87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出院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价得分社会功能(69.58±3.11分)、物质生活(71.23±1.05分)、躯体功能(84.05±3.67分)、心理功能(82.11±0.34分)明显低于B组出院3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社会功能(92.13±2.91分)、物质生活(94.12±0.58分)、躯体功能(96.78±3.06分)、心理功能(96.11±2.47分),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A组出院时的疲倦、恶心、呕吐、疼痛、气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评分与B组出院时的生活质量的子症状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出院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的子症状评分显著低于B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本组研究数据表明,造口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较好改善。结论:造口患者实施医共体下新型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临床相关领域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医共体下新型延续性护理模式;造口;患者;生活质量;调查
   近年来,我国医疗改革中提出医共体建设,以此来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看病挤等突出问题,医共体建设,凝聚了医疗改革破冰的思想共识[1]。目前,一些直肠癌、膀胱癌、肠梗阻等疾病患者,会出现直肠膀胱病变,为了保住这些直肠膀胱病变患者的性命,用外科手术的方式自腹壁所作的开口,以利排泄物的排出,从而出现造口[2]。造口病人的心理变化非常复杂,受患者的性格、疾病、文化背景、社会和家庭背景以及其对肠造口的认识程度的影响,从而促使患者随临床的手术前期、恢复期和康复期的病程变化存在较大差异[3]。目前,我院提出医共体下新型延续性护理模式,主要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帮助患者适应从医院到家庭,从有医务人员的照顾和监督到自我照顾,以及根据医嘱能够自我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心恢复。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直肠疾病术后有造口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域或区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常规造口护理方法,男20例,女20例,年龄28-85(65.75±3.98)岁,造口类型:回肠27例,结肠13例;B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医共体下新型延续性护理模式,男20例,女20例,年龄26-86(65.55±3.43)岁,造口类型:回肠27例,结肠13例。两组上述基线资料相匹配(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查,并且行直肠癌、肠梗阻等病变切除手术[4]。②本次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患者有其它心、脏、肝、肾类疾病[5]。②存在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
1.2方法
1.2.1常规造口护理方法
   A组患者采用常规造口护理方法,常规造口护理是指将在围手术期、手术后,以及患者住院期间实施的护理方法,向患者纷发造口护理手册,在院期间常规给予患者造口护理,除常规健康教育知识讲解以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
1.2.2医共体下新型延续性护理模式
   B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医共体下新型延续性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成立医共体下新型延续性护理教育小组:由东阳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护士长作为小组负责人,5名资深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基它护理人员为责任护士,并分别对医共体下新型延续性护理模式进修,学习如何运用该护理模式的程序。由小组负责人向科室其它护理人员普及医共体下新型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内容、方法等,护理人员则按照内容方法,实施具体护理流程。
   (2)明确护理职责:在造口护理中,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明确对患者如何实施医共体下的新型延续护理。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各自职责,除在院期间的日常护理以外,还应重点明确患者出院后如何达成延续性护理。
   (3)责任护理的实施:在院期间除了解患者病情发展以外,还需要充分了解患者具体的个人情况,做到人性化护理,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尽量缩短患者突发事件的复杂就医时间。在院期间可责任护理人员需要对病人的详细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且对业务范畴外无法解决的问题,立刻上报,并由小组人员共计探讨,并对病情进行讨论,以此来提供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造口评估,以及病情发展的能力;责任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告诉患者如何添加院内公众号,并且成立微信病友群,针对内心产生关于造口的实际问题,可给予在线及时解答,由此,解决患者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进一步达成医共体的核心思想。另外,可以与患者进行电话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了解患者内心,建立患者对于后续治疗的信心,对于永久性的造口,有勇气面对,并且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管理水平。
1.3观察与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子功能评分比较:采用中文翻译版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the short-form 36 item health survey,SF-36)[6],该量表共设计了11个条目,分别就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跟1年前比较的健康状况、健康与日常活动(10个问项,包括重体力活动、上、下楼梯、弯腰、步行、500m短跑、1500m长跑、屈膝等),共计划分为四个维度,主要包括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范围在1-100分,最高分为100分,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分数越高,评价两个阶段出院时、出院3个月以后。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子症状评分比较,仍然采用中文翻译版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the short-form 36 item health survey,SF-36),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疲倦、恶心、呕吐、疼痛、气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评分范围在1-100分,最高分为100分,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分数越高,评价两个阶段出院时、出院3个月以后。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用SPSS24.0软件核对数据,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X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子功能评分比较
   A组患者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价得分为社会功能(60.21±1.85分)、物质生活(60.36±2.31分)、躯体功能(61.52±1.22分)、心理功能(63.77±0.83分)与B组未出院时生活质量评价得分为(59.45±1.11分)、物质生活(61.29±2.69分)、躯体功能(63.02±3.64分)、心理功能(62.97±4.87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出院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价得分社会功能(69.58±3.11分)、物质生活(71.23±1.05分)、躯体功能(84.05±3.67分)、心理功能(82.11±0.34分)明显低于B组出院3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社会功能(92.13±2.91分)、物质生活(94.12±0.58分)、躯体功能(96.78±3.06分)、心理功能(96.11±2.47分),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所示。


3讨论
   医共体的建设核心思想下,演变而来的新型延续性护理模式,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从医院至家庭的延续性护理操作模式下,能够促进患者身心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新医改的不断推进下,实施医共体,助力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当下医疗领域重点突破的问题[8]。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看病挤等问题突出,而在这一运行情况下,也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而实施医共体建设主要解决的就是这些比较突出性的问题,真正为病人提供一套完善的护理服务,形成具有高度人性的护理理念,从而以此来提高护理质量[9-12]。医共体的建设引导下,使新型延续性护理模式更好的得到实施[13]。本次研究主题造口患者,对于延续性护理模式的需求比较明显。大量研究显示[14-16],一些直肠癌、肠梗阻等疾病患者,必须行病变切除术,而这类手术下会导致患者造口生成,并且日常护理中,患者会引造口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大量研究认为[17-19],有效的对造口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心理负担,提升患者的后续治疗信心,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研究显示[20],造口患者出院时的身心处于生活质量的低分值,大部分患者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而这种状态下极其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对于后续治疗的依从性也存在较大影响。因此,该项研究中认为,合理的护理干预,应延深至患者的家庭,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时,应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病情进展,以及患者的家属情况,在多方位的了解下,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跟踪护理服务,患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或病友微信群,对自身的情况及时有效的实施沟通,利用现代化的科技软件,真正达成医共体建设的核心目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价得分为社会功能(60.21±1.85分)、物质生活(60.36±2.31分)、躯体功能(61.52±1.22分)、心理功能(63.77±0.83分)与B组未出院时生活质量评价得分为(59.45±1.11分)、物质生活(61.29±2.69分)、躯体功能(63.02±3.64分)、心理功能(62.97±4.87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出院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价得分社会功能(69.58±3.11分)、物质生活(71.23±1.05分)、躯体功能(84.05±3.67分)、心理功能(82.11±0.34分)明显低于B组出院3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社会功能(92.13±2.91分)、物质生活(94.12±0.58分)、躯体功能(96.78±3.06分)、心理功能(96.11±2.47分),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本组研究数据进一步表明,对造口患者实施医共体下新型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身心功能的平衡,相较于出院时的身心状况,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出院时的疲倦、恶心、呕吐、疼痛、气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评分与B组出院时的生活质量的子症状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出院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的子症状评分显著低于B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本组研究数据表明,造口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较好改善。
   综上所述,造口患者实施医共体下新型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临床相关领域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瑞丽, 杨洪喜, 郭立双. 延续性护理对痛风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8(2):228-231.
[2]姜海碧.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8(5):249-252.
[3]张新春, 王义海, 葛玉红, et al. 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2):199-202.
[4]黄一涛, 余雪梅, 陈春妹, et al. 延续性4C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22):2863-2866.
[5]姚林英, 叶积美. 4C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36):4439-4442.
[6]阳惠, 徐晓丽, 何秀云, et al. Ahmadi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肠造口新生儿父母心理健康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 2019(3):40-45.
[7]付梅英, 吕峦, 张玉霞, et al.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5(3).
[8]刘娜, 皮红英, 周静, et al.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35):4252-4256.
[9]姚丽, 李镜, 丁楠楠, et al. ICU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J]. 护理学杂志, 2019(15):89-91.
[10]周丽平, 许文芳, 金轶, et al.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19(6).
[11]王凌娜. 激励式护理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35):4257-4261.
[12]叶丹, 王凤英, 刘祚燕.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2):377-383.
[13]吴培玉, 李碧香, 黄文婷, et al. 延续性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 35(16):1219-1223.
[14]苏畅, 王进菊, 孙法强, et al. 基于行动研究法的动机性访谈式康复延续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10):1280-1283.
[15]杨巧玲.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20):160-161.
[16]严明珠, 张婷, 赵艳秋, et al. 延续性护理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化学治疗依从性及生存状况的影响[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8(05):435-438.
[17]李利娟. 家庭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12):2133-2135.
[18]马晓薇, 刘淑贤. 基于微信的健康教育模式对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4):509-512.
[19]李雁, 褚旭丽, 吴玲玲.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合并单纯房间隔缺损生存质量的影响[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3):281-282.
[20]何金辉, 杨晓丽, 顾倩, et al. 延续护理在日间手术中心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9(5):6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