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   作者:蒋慧云
[导读]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及发展备受关注,作为学生综合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及学科学习意义重大。

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  蒋慧云 

摘要: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及发展备受关注,作为学生综合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及学科学习意义重大。许多老师开始着眼于学科教学的现实条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为依据,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保障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本文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和分析对象,了解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理核心素养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地理核心素养分析
        地理是高中教育教学阶段中的基础性学科,这门学科对培养学生正确的自然观、社会观以及资源观意义重大,高中地理老师在学科教学实践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采取创造性的教学思路和手段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其中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和品质,主要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以及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深度学习意义重点,学生能掌握恰当可行的地理学习技巧以及认知方式,打下扎实的理论学习基础,进而在社会生活实践的过程之中实现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利用个人所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我国《义务教育地理学课程标准》在对地理学进行定义时明确提出,地理这门学科的地域性、生活性、思想性以及综合性比较强,是一门自然学科以及社会学科,只有根据这一学科教学的核心要求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地理教学的人文价值以及实践作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稳定提升。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综合上文的相关论述不难发现,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关键,老师一方面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学思路,关注教学创新、教学改革和教学优化的相关要求,践行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原则的教学理念,积极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地理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避免教学遗漏以及教学方向偏差,地理老师需要重新调整教学思路,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这一重要方向,积极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保障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作为学生地理核心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老师的要求较高,但是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那么对学生的综合成长及发展将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的综合性、多样性以及真实性较为明显,老师可以将分析法、比较法、信息统计法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保证学生在认识世界以及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产生更多的良性情感体验,主动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加深个人对地理知识的认知以及理解。


比如在学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注重课前观察、调查以及思考,分析过去和现在家乡种植的农作物的变化,利用各种网络学习平台了解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的实际原因,思考将后来该怎么样发展农村经济?在调查和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中思维方式以及分析方法的创新以及引入尤为关键,老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将小组教学、情境教学和提问教学融为一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精神,提升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保障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
        (二)传授地理学习技巧
        为了实现高效教学、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老师需要结合自身已有的教学经验以及主观判断,积极传授地理学习技巧,保证学生能够实现事半功倍,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地理知识与人文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学生对地理知识技巧的掌握则显得非常关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世界,结合个人已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感知世界、认知世界,其中地理认知技巧的应用以及分析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进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之下实现个人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比如在与八年级地理之中包含有许多与我国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特征相关的知识,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资源意识为依据,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和自主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在学习“区位”这一地理专业术语时,很多学生感觉晦涩难懂,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观察大型商场、居民小区、道路、工厂,让学生在一边观察一边讨论的过程中了解这些地理事物的布局因素,从而实现“区位”这一概念的形象化和生动化,这种生活化的学习技巧对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意义重大。
        (三)培养学生正确学习观
        高中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是非判断能力较差,因此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之中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为了避免学生消极应对和半途而废,老师需要关注学生正确学习观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坚持个人的理想信念,主动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学习地理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地理学的学习难度偏高,包含有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地质特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习经验是一个较大的挑战,老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以一个辩证的眼光看待自己与世界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以及提升。
        三、结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以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依据,了解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关注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积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有效的地理学习技巧交给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参考文献
[1]王琛.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7, 000(031):P.149-150.
[2]向楠.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 000(010):86,88.
[3]王广剑.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索[J]. 考试周刊, 2017, 000(027):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