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小学音乐教学也在发生改变,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就要不断地优化教学内容,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理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新课程;全面发展;小学音乐
所谓的奥尔夫教学法,即为集舞蹈、音乐、动作以及语言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的音乐教学体系。其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天性,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得学生的各个感官得到有效调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乐理乐谱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因此,为了可以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对此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科学合理地融入游戏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为学生讲解乐理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歌唱。学生要跟唱或是记忆乐理知识[1]。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觉得比较枯燥,影响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为了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全面地贯彻落实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实现音乐教学和游戏的有机融合,从而更好地提升音乐课程的价值。例如,在学生学习《一对好朋友》这首歌曲时,教师就要采用奥尔夫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找朋友”的游戏活动,组织并且引导学生参与游戏活动,使得学生在愉悦的“找朋友”的游戏过程中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在学生找到“好朋友”以后,教师引导并组织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歌曲,这样一来就会使得课堂的教学氛围十分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学习的乐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以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充分重视到友谊的珍贵,要真诚对待培养,用心交朋友,和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手拉着手,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就会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有趣,拉近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根据音乐作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表演活动,使得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除此以外,也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课程的魅力。例如,在学生学习《三只小猪》这首歌谣时,为了使得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教师就要改变简单的“唱”的模式,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由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由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猪大哥、猪二哥、猪小弟、大灰狼,接下来在预定的场景中开展表演活动,从而使得学生在自主的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采用新的授课模式
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教师采用的授课模式较为单一。然而,因为在音乐领域中包括多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因此在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时,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音乐演奏模式,从而帮助学生对音乐形式给予全面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学生在学习《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时,教师先要引导学生对此歌曲进行独唱,然后再让学生对此歌曲进行合唱,利用合唱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不仅如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设置多声部,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演唱,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抗干扰能力[2]。除此以外,在学生合唱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一位学生进行指挥,然后在学生演唱时教师用钢琴伴奏,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对多种教学形式的有机融合,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对音乐的了解程度。
四、加强节奏训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节奏的训练,在学生具有良好节奏的前提下就可以利用节奏了解作曲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中重点强调的一点。在实际教学中,在开展节奏训练时,此教学方法主要是选择节奏游戏训练法。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手打节拍,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和节奏匹配的词汇,词汇可以涉及到校园中的场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要选择较为简单的节奏,可选择二拍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二拍子下反复地朗读相同的词语,在学生深入掌握此节奏后,再根据座位的次序逐一起立,根据节拍将词汇说出来。除此以外,针对三字与四字的词汇也要根据二拍子节奏说出来。比如,擦黑板。学生要按照“擦 黑板”的节奏说出来,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节奏感,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
五、合理地应用乐器
目前,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主要是针对演唱部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然而一味地采用此教学方法会影响到音乐教学的完整性。所以,要在教学中使用一些乐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与了解音乐,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声乐、器乐结合能力。不仅如此,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充分重视对乐器的运用。因此,教师要对乐器的使用给予充分的重视,要结合学生的年级高低科学地选择乐器。针对一、二年级学生而言,要加强对其的节奏训练,因此主要选择打击乐器,经常使用的儿童打击乐器包括小堂鼓、三角铁、木鱼与铃鼓等;
针对三、四、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要为其选择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例如口风琴与竖琴等[3],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音乐声调。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音乐学习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乐器使用技巧与搭配技巧等展开训练活动,使得学生可以具备更强的音乐素养。
总之,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科学地运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得教学形式更加多种多样,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与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值得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给予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南美娜.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思考[J].求知导刊,2018,(23):125-125.
[2]陆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探析[J].艺术评鉴,2018,No.565(14):131-132.
[3]唐晓菁.试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对策[J].北方音乐,2018,38(05):195.
作者简介:叶诚慧(1989-12-11),女,汉族,籍贯:湖北省鄂州市,当前职务:小学音乐教师,当前职称:初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