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让当下的学生无时无刻都在接受互联网思想的冲击,由于互联网是开放形式的交流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所以就出现了许多与主流思想价值观相违背的不当言论,进而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考验。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一、大数据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方向
在过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的是向学生教授道德规范、政治理念以及思想观念的方法,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互联网发展至今,平台为留住用户,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会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自动为用户匹配或提供与用户喜好相符的商品、音乐、视频以及新闻,便于用户快速检索自己想要的内容。
而高校学生作为当前的网络主力军,学生通过互联网会接触到各种信息,不论是听歌、打游戏、看视频、上网购物,还是检索资料、发布文章、制作视频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都会受到大数据技术的影响,接触到良莠不齐的网络思想。基于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上,要做到紧跟时代潮流,对现有的思政教育模式进行创新,通过大数据技术利用数据媒介,观察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方法
(一)教育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理论为主,课题枯燥而乏味,未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为改变这一情况,必须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为此,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学生的偏好,将学生感兴趣的新闻和案例等内容与教师所要教学的思想理论结合起来,作为课堂教学案例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习空间。同时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将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教育平台的创新
在过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止于课堂教学,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无关,再者,课堂教学受时长限制,教师并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感受,也就无法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保障。为改变现状,高校要对思想教育平台进行创新,积极搭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多媒体互动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视频网站账号等,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教学平台,让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此外,高校教师在思想教育平台搭建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对各种与思想政治相关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归类,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可阅读性,不能一味的对着课本内容生搬硬套,教师要引导的对学生去关注或检索与思想政治教学相关的内容,之后再借由大数据技术带来的便利,为学生主动推荐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最终潜移默化的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进行影响,塑造学生的美好品德。
(三)实现对大数据平台的利用
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离不开对大数据平台的利用,为了实现对大数据平台的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技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互联网工作意识。同时,高校要定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与大数据技术实际应用相关的教学培训,提高教育工作者对大数据技术的利用水平。
此外,高校还应建立自己的大数据技术平台,通过互联网对学生的生活情况、图书借阅情况、课堂到课率、以及兴趣爱好等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进而有针对性的对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模式进行调整,提高思想政治的教育质量。
(四)教育主体的变更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更多的是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侧重于注重教师的教学感受,而非学生的学习感受,这使得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旧在采用的填鸭式的老旧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现今社会的教学需求,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
为此,高校要扭转教学理念,真正的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注重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教学感受,打破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教育主体的变更。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预留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组队,就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中的观念或疑惑,进行辩论、演讲或竞赛等,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并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观念的体现,进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论述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拉近圾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从而全面推进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 胡冰.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逻辑互动视域下培育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19(18)
[2] 孙铭涛,宋晓东.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研究的计量分析与评价——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J]. 湖南社会科学. 2019(05)
[3] 肖丽. “立德树人”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 黑河学刊. 2019(05)
[4] 邓宇,王立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审思[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5] 方向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成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3)
[6] 王珮璇.新时代“互联网+”视域下转变思政教育思路 创新思政教育方法——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实现劳动精神嵌入思政课教育为例[J]. 中国培训. 2019(09)
作者简介:王浩丞(1989.3—),男,汉族,籍贯:吉林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教师,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