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入门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作者:李鑫
[导读] 作文水平体现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摘要:作文水平体现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将学生带进作文之门,让学生尽享作文的乐趣,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万事开头难,如何把好作文写作的入门关,在作文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探究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留心周围事物,写下你所看到的、感觉到的、想象到的,并注意你认为是新的、有趣的或印象最深刻、最感动的内容。这些目标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本文从激发写作兴趣、培养观察能力、鼓励自我积累等方面探讨了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年级是作文的初级阶段。学生们刚刚跨入写作的门槛,写作要求比低年级高一个层次。许多学生害怕作文,感到无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自觉地练习写作,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写作,由兴趣产生写作动力,从而更快地提高写作水平。
        范文激趣。许多小学课文都是由著名作家写的,内容充实而又有美感,是学生写作的好榜样,很多知识值得学习。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如何运用课文指导本单元的作文。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情感。学生不熟悉如何写人物的作文,我在教学<<我的老师>>这课前,首先让学生猜一猜作者是如何写他的老师的。同学们议论纷纷,但大多是自己平时普通作文经验的表达,然后,让学生打开书本,快速阅读课文,并与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学生们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随后,他们很快被引导转移到单元作文上来,具体安排如下:通过几件事写出一个难忘的人。学生课后主动收集整理写作材料,由于选材广泛、思维广泛、结构容易掌握,他们大多数在作文课上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作文,作文质量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开设“美文”鉴赏课。学生的情感丰富而强烈,他们爱美,追求美,他们有强烈的美感。他们深受艺术的影响和熏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给学生美的享受时,我经常为他们指出什么可以借鉴,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构成谈自己的看法。如果学生作文中有类似的写作方法,就应该当众表扬,释放他们的心理和情感约束,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写好文章的欲望和兴趣。
        以说激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罗列一些他们爱谈论的话题,先说后写,以说促写,“以吾手写吾心”。如作自我介绍,说自己的性格、爱好,说自己亲临的难忘景点,说家乡的特产,说家乡的变化。一次,我布置了一道作文题——《说说我的老师》,要求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在课堂上先向同桌介绍一位自己熟悉的老师,然后动手写下来,但不能指出写的是谁,我收集后再抽取优秀习作展示,让学生猜写的是谁。结果有不少同学没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令下面听的同学不知写的是谁。随后,我再宣读几篇写得成功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指导写法。该节课,同学们兴致很高,深感写作之趣,并在乐中学到了关于人物描写方面的写作知识。
        活动激趣。教师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然后作文,以激发写作的兴趣。如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参观访问,郊游等。我曾要求学生游览本市的“一河两岸”、“淘金湾广场”、“梅岗公园”等景点,然后让学生自由作文。同学们写出了诸如《玉湖荡舟》、《美丽的淘金湾》等内容充实的文章。
        鼓励激趣。成功带来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在作文批改中,我注意努力寻找学生习作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虽然有些学生的作文存在很多不足,但只要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就要注意表扬,在鼓励的基础上再提出修改建议。每次作文评讲时,我总是先宣读该次作文写得好的或进步较快的学生名单,首先肯定同学所取得的成绩,再详细评讲。


        我善于用心去发现他的作文的优点,并用一种很小的方式加以肯定。从肯定学生在作文中用好一个词到句子、段落再到整篇文章。一般学生会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新的观点,表达出独特的感受,有的有一个好的开始,有的有一个新的结尾,有的有生动的细节,有的有一个巧妙的过渡等等,把每一个优秀的学习“作品”安排在班级作文园地里,让这部分学生从自己的一点点成功中看到希望,从而提高他的写作兴趣。每个月,学生写的优秀习作都会定期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
        此外,在布置作文训练内容时,我特别注意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表达真情实感与吐露心声的平台。如:《XXX,我想对你说》、《我的愿望是      》等题目,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发表内心的独白,使“要我写”成为“我乐写”,让学生爱上写作。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作为一种心理素质,学生的观察是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教师的正确及时的引导对学生的观察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只有接触事物,仔细观察,才能得到真实、深刻、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只有他们写作的时候,才能有文字来写,他们写的文章才更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刻刻关注生活的人、物、事。
        生活中的人、物、事,都是他们观察的对象。例如,在描述一种水果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石榴》的时候,出示石榴的信息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场景,对石榴的颜色和石榴花的形状有初步的印象,并拿出实物供学生观察加深印象。这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描写水果的写作方法。正式写作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大小、形状、颜色、味道、食用方法等。
        三、鼓励学生大量积累语言
        大量的语言积累可以导致质的飞跃,因此,首先要让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捕捉生活的真谛、情感和趣味。不分时间,不分地点,时时处处注意观察。除了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外,我还要求学生建立“积材本子”,收集和记录写作材料,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但是,大多数学生缺乏自觉的意识,老师要不断的鼓励和监督,才能帮助提高语言储备。我让学生每天学习好的单词和句子,按时进行检查。在课堂和活动课时,我们将开展有趣有益的活动,如读书交流、朗诵比赛、文学知识比赛、成语比赛等,从而提高学生自觉积累和加深对语言及其应用印象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如上网查询信息、做实验、咨询他人、边旅游边观察、边记录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信息,还有助于学生获得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材料。经过长期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数据库不断丰富和完善,写作中遇到的障碍将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当学生有写作兴趣和欲望之后,再引导他们写作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大大降低。
        总之,学生作文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广阅读,善观察,多积累,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从而写出一篇优美的习作。只要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作文教学将不再是一件令人头疼的难事。
        参考文献
        1、孙大庆,《作文训练的五个步骤》作文教学研究 ,2009
        2、仲慧君,《刍议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新一代(理论版),2016
        3、李彩萍,《守望精神交流的家园——作文教学随想》2010
4、王全志,《作文,是心灵的轻吟低唱——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