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由于作文分数在考试中的分值占比较大,再加上习作本身的写作难度较大,导致许多学生觉得写作困难,再加上学生本身对于习作就缺乏热情,导致学生的习作内容较为空洞,缺乏新意,大多是在按照模板在仿写。在过去的习作教学中,很多老师忽略学生本身的特点,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很多老师都是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这些都是导致当前学生习作水平不高的原因。由此,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 习作教学 现状 初探
一、目前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
1、情感表达不丰富。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心智往往不够成熟,少部分学生可能心理成熟,但是这部分学生并不知道将自己的感情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在当前的小学作文写作中情感表达不丰富是小学生写作的最大障碍。虽然小学生没有成年人那些丰富的经历,但是小学生的童年乐趣,好奇心却比成年人丰富的多。所以在小学作文写作中,老师们可以将学生的童年生活经历为基础来深入孩子的内心,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很多老师并没有对情感的表达引起重视,而是直接进行写作方法的教学,殊不知好的文章都是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这也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太过于单调,缺乏情感,而且写作方式单一。
2、习作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当前互联网发展迅猛,不少小学生年龄虽然不大,但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却游刃有余,不少学生在平常的语文写作中会从网络上寻找类似的文章进行模仿,有的甚至直接将别人的文章拿过来用。不可否认网络上的各种优秀文章,以及作文素材对于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正如文化创新一样,对于国外优秀的文化我们要学习,要借鉴然后运用到我们自身的文化领域中进行创新,对于一些糟粕的文化我们要进行舍弃。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缺乏分辨的能力,互联网上有不少优秀的作品但是也有很多糟粕。而且长期模仿写作会导致很多学生的作文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现象。实际上作文本身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表达真实情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过程进行干预,可以选取优秀的文章在课堂上讲解,学习别人的写作手法。
3、教学模式单一。小学作文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观察生活能力的重要渠道。不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按照板书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想法,不少学生在课后自己独立写作时往往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明明自己有很多的话想写但是思来想去却实在不知道怎么下笔。
4、偏离生活内容空洞。小学生由于本身知识储备有限,很多学生的写作语言太过直白缺乏修饰,而且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又不知道将自身情感表达出来。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偏离生活而且空洞。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经历丰富的人往往更有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但是将个人生活转化成有感情的文字是极为困难的。比如题目《快乐的童年》,很多学生拿到这个题目写的全是自己童年中发生的什么事,文章读起来像是听故事一样,将自己的记忆写出来了,可是背后却缺乏情感的表达,比如某件事让我明白了什么,童年的故事对于现在的我有什么样的影响。
二、小学习作教学的原则
1、发挥学生主体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同的学生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写出的文章就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还是以《快乐的童年》为例,当时在批改作文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学生写的都是童年中有趣的故事,但是有一个学生却不一样,文章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童年像一杯苦咖啡,再读下去发现原来是从小父母离异导致这个学生童年并不是很美好。是呀,童年本身是一个词语,但是放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味道,有的是甜的,但有的是苦的。
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学生自身的经历,自身的情感,一定要鼓励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真实感情表达出来,只要文章表达出了感情色彩,无论这个感情是好是坏,但文章却一定是好文章。
2、培养学生的兴趣性。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遇到感兴趣的东西总能多说几句话。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在日常的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传统的板书写作已经很难在适应当前的写作教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比如采取游戏,动画的形式来引导,对于第一次接触写作的学生们可以采取情景互动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学生要进行必要的鼓励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 小学习作教学方法的创新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素材。积累素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生活积累,一种是从课本互联网上积累。这两种方式都很重要,但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的素材会让学生的体验感更强,学生更容易写出话。比如对于习作《春天》来说,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往往无从下笔,因为春天虽然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又太过抽象。这时候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出去,带学生观察春天的树木,近距离的看看春天里开的鲜花等等,带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感受春天的气息,万物复苏,学生亲自体验积累素材之后再进行写作就更加容易了,因为春天这个本身抽象的概念就被转化成鲜花,大树,动物这些具体的概念了。在比如说题目《我的妈妈》,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妈妈是很熟悉的人,但是写起来却不知道从哪里写,这时候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可以提醒学生去关注一些细节,比如妈妈每天给你们做饭,妈妈每天送你上学的路上,你生病的时候妈妈是如何照顾你的,学生通过观察这些细节之后自然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更容易表达出自己对于妈妈的这种感情。所以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积累素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亲自带学生们去体验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话来写。
2、加强阅读,在课外阅读中扩大学生视野。生活中的素材很重要,通过网络,课本阅读积累的素材同样重要,特别是日常的教学中。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中,学生必须要大量阅读课外素材,作文能否写好除了自身的情感表达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阅读量。日常的教学中,好多老师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拓展,因为这些东西一方面操作性较为麻烦,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考试不会考这些东西,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是有课外阅读这一项的,但是真正认真去研究这一章的老师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阅读课外素材的习惯。
3、 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当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即使是农村学习也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多媒体上课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以板书的形式,不少学生大多是听老师讲,具体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无法体会到,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只能尽量的去回想课堂上老师的描述。在多媒体的条件下,通过放映的方式学生能更直接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4、有的放矢,开展习作专题训练。平时积累再多的素材关键的时候用得上才算真的学到了,因此对于习作教学必须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写作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日常的积累中慢慢形成的。不同的学生由于写作特点不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写作特点并进行针对的训练。小学作文目前大多都是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老师要针对这两种文章形式进行训练,要注意从易到难的顺序,训练时候形式要多样,不要局限一种题材的写作。总而言之写作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引导学生,并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客服写作的一些困难,让学生投入写作当中。
习作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只要我们抓住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写作方法,不断探索就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今后更好的学习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陈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18(1):12.
[2]刘湘.探究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 2018(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