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节一环保”技术在大型商业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7期   作者:周禄 张立鹏 李伟奇 胡崇琦
[导读] 绿色施工是在国家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循环经济
        摘要:绿色施工是在国家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五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节时和环境保护)。商业建筑的能耗较普通住宅高,应率先做好“五节一环保”的绿色施工。
关键词:  大型商业建筑     绿色施工   五节一环保    设计与施工 
引言:
据有关专家统计,商业建筑的能耗是普通住宅的2~5倍,最高的可达10~20倍,由此可见,做好商业建筑的节能工作是发展节能环保型建筑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某商业项目总建筑面积201399.62㎡,其中地下77058.42㎡,地上124341.20㎡。整体地下2层,层高3.9m、5.7m;商业茂地上5层,层高6m、5.4m;商业街地上3层,层高 5.6m、6.6m、5.4m;两座办公塔楼分别为13层、19层,层高4.7m,建筑功能为商业+办公。我们对该商业建筑在设计、施工中注重“五节一环保”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梳理分析,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一、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全面推行
各设计单位及参建单位在设计和施工等环节全面推行建筑节能。
        1.设计方面
        1)建筑内部
在建筑方面,外围护砌体结构使用强度等级不低于A3.5级、容重不大于700KN/m3的200mm普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采用专用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砌筑,干导热系数仅0.18W/(m·K),外围护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施作20厚抹灰砂浆找平后刷界面剂一道再锚固85厚岩棉保温层,其传热系数仅为0.599W/(m·K2)。
透明幕墙玻璃采用辐射率≤0.25的Low-E中空玻璃(离线),12厚空气间隔层,整体气密性能不应低于建筑幕墙国家标准中规定的3级。其气密性能分级指标值:建筑幕墙开启部分为0.50<ql≤1.50[m3/(m.h)],建筑幕墙整体(含开启部分)为0.50<qA≤1.20[m3/(m2.h)]。玻璃幕墙设置手动开启扇及电动开启扇,最大限度利用自然通风在春秋季节达到节能效果。
外门窗采用PA隔热铝合金中空玻璃窗:6+12A+6,玻璃采用辐射率≤0.25的中空玻璃,12厚空气间隔层,其物理性能指标:(1)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分級与检测方法《建筑外门气密、水密、抗员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外气性为7级。其气密性能分级指标值:7级,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为0.5<q1≤1.0[m3/(m?h)];单位面积空气渗量为1.5<q2≤3.0[m3/(m2.h)]。外门窗框与门窗洞口之同的缝隙,应采用聚氨酯高效保温材料,并用密封膏嵌缝,不得采用水泥砂浆填缝,且外门窗洞口周边侧墙均采用30厚胶粉聚苯颗粒A级保温层。
在设备方面,空调内区采用全空气系统,冬季及过渡季均采用新风作为冷源,减少冷机的开机时间。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采暖热水泵、空调机组的送风机、室内街新风机组的送风机,均采用变频控制,节省运行电耗及新风能耗。首层步行街公共区域的中庭上部设有外窗,可自动开启,开窗面积为首层步行街公共区域面积的20%,采用自然通风消除室内余热,节省制冷电能。
    在电气方面,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选用SCB11型低损耗、高效率的电力变压器,变压器负载率在65%~85%之间。设置电力监控和电能管理系统,对建筑内的照明插座、水泵、风机、空调等设备分别设电能表独立计量,可实时监测各区域设备用电负荷,并可对电能使用进行优化管理,实现节能目的。所有照明灯具均采用LED节能型灯具,节省电能损耗;车库、门厅、走廊等公共区域及大空间区域设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对照明等末端电气设备进行智能控制,实现对灯光、温度环境的最佳控制。
        2)建筑外部
项目依地势而建,北入口与主干道无缝连接,直达首层中庭。北广场下沉庭院经自动扶梯进入地下连廊可直达大型商超,便捷的交通路线设计,可以让市民更方便地购物、就餐、休息,从而降低私家车数量,减小地面交通压力,鼓励交通节能。
        2.施工方面
工人生活区运用两级变压将380V高压电依次降低为220V、36V后供日常照明使用。同时,为了满足工人降温及手机充电的需求,工人生活区另接通一条220V供电线路,采用镀锌套管保护,连接空调与手机充电箱。为防止漏电事故的发生,每栋工人板房设置两个同步接地点。36V低压照明配合保障了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效的减小了生活区发生火灾的概率。在临舍中安装限电器,限制了工人在宿舍中使用大功率元器件,有效地解决用电浪费的问题,从而达到绿色环保、低能高效的目的。同时避免了因使用违章电器产生火灾的风险,为工人生产生活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办公区、生活区、施工现场(包括建筑物内、夜间施工等)临时照明灯具均采用LED灯具,较普通照明灯具节电率达50%以上。办公区通道、厕所等公共区域安装声控开关,进行照明控制,有效地解决了用电浪费的问题。
对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和主要耗能设备设有节能控制措施;对主要能耗施工设备定期进行耗能计量核算;禁止使用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淘汰的施工设备、机具和产品。生活区采用分体式太阳能、自动加压供水设备、限时供电系统、低压供电等节能控制措施。施工使用变频型施工升降机,节省大量电能降低能耗,达到节能要求。
二、建筑节地:地上地下充分利用
各有关方面及参建单位在规划、设计和施工等环节都将节约土地作为重要目标。
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节约土地。除一般机房设在地面以下外,还将一些配套建筑,如车库、商超、物业办公室、员工餐厅及厨房等设置在地下空间。10KV开关室、变配电室亦均设置于地下且设置电缆穿线夹层,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在建筑设计中将以页岩陶粒为原料的陶粒混凝土砌块变更为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AAC)砌块,间接地避免了耕地和植被的破坏,节约了土地。在结构设计中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其承载力高,不仅可以节约大量钢筋、混凝土,还能够有效减少结构构件截面尺寸,提高建筑使用面积,同样起到了节约土地的作用。
施工阶段运用BIM技术对现场布局进行分阶段模拟,识别不同阶段平面管理的难点及制约因素,优化施工部署,动态调整施工平面布置,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基坑支护采用钢管桩垂直支护,减少土方开挖及回填量,利用已施工完成的车库顶板作为钢筋加工场地,采用可周转箱式板房,集中办公,租赁场外原有生活区。
三、建筑节水:建造与运行全面考虑
在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贯穿始终节约用水的理念。
        1.建造阶段
首先采用地下水的回收利用技术。工程地下水位较高,基坑降水水量大。故在本工程施工中因地制宜地应用了基坑降水回收利用技术,尽可能节约水资源。现场降水抽取的地下水经过滤沉淀(即将地下水集中抽取到沉淀池中),待其澄清后进入蓄水池(利用地下室原设计的水池当做蓄水池),然后通过加压泵加压,用管网将水送到各施工用水点。考虑蓄水池用水的连续性,为了保证施工用水,蓄水池采用了自动供水系统,从而满足施工要求。

对于施工中抽取的地下水的利用,主要有两个利用方向,一个是本建筑施工中利用的,如混凝土润泵及洗泵施工用水、混凝土养护用水、厕所冲洗用水、场地除尘及车辆冲洗用水等;另一个是建筑施工场地外用水,如建筑周边的绿化用水等。
其次采用现场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施工过程中采用普通粉煤灰砖砌筑5000mm×2500mm×2000mm的地下沉淀池、蓄水池,其内外粉刷防水砂浆,顶部加盖混凝土预制盖板。利用现场的自然条件,依据地形有计划的将雨水通过现场的雨水沟排放进指定的蓄水池,根据水处理的原理进行沉淀排沙,使其达到国家中水水质标准,用于建设工程中的各类施工用水。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建成后,完全改变了工地现场污水横流、泥沙满地的场容场貌,节约了施工用水,彻底解决了绿色施工与水污染的问题。
最后采用混凝土养护节水技术。混凝土养护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替代传统洒水养护,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养护。楼板混凝土最后一遍收面时,边收面边覆盖薄膜,通过张力作用,薄膜较好的粘结在板面上;竖向构件拆除模板后,将薄膜缠绕覆盖在柱墙上,收口部位用胶带粘住。冬期施工时,为防止薄膜内水冻结,加盖棉毡、草帘被。实践表明,塑料薄膜的保水效果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缩短了养护周期,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另外项目部还将节水指标纳入合同条款, 对工程用水进行考核计量。办公区、生活区及施工现场节水器具配置率达100% 。标养室采用智能养护室,水泵房采用自动加压供水控制系统。
        2.使用阶段
一是非常注重利用中水和雨水,将冷却塔排污水、空调冷凝水、消防水池及生活水箱的溢水、泄水??经粗过滤排至室外景观水处理机房的调节水池,再经过滤消毒后作为室外景观水池的补水。另外,室外景观水池内的循环水,在夏季也可以充分利用雨水。处理机房的调节水池平时在低水位运行??降雨时水池由低位达到最高水位后,雨水自动溢流至市政雨水管道。
二是非常注重浇灌节水,室外绿化区域多采用适宜本地气候土壤、节水耐旱的树种,如白皮松、油松等,极少采用需要大量浇水的景观草坪,还利用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将耐旱植物种植于高处,需水量较大的植物种于低处。同时大量栽植阔叶树,利用植物叶片截流雨水,减小地表径流,避免水土流失。另外,灌溉系统能够自动监测空气和土壤湿度,控制喷头开启并保证洒水全部在绿地范围内。灌溉方式全部采用喷灌,重点部位增加滴灌,采取这些措施,节水效果非常明显。
四、建筑节材:优化创新降低造价
在建造过程中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材料,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节省材料的效果也十分明显。
首先在设计方面,大空间结构均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既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又大大节约了钢材与混凝土;另外结构施工阶段,模板系统用木方采用专用木方接长机进行接长后使用。
其次,临时照明采用免布管免裸线技术,主要原理是利用主体施工阶段电气预埋管敷设临时照明线路,末端采用临时灯具,采用临电进行临时照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设计阶段:在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时提前考虑施工现场哪些部位需要安装临时照明,如何布置临时照明,画出临时照明平面图。
2.配管阶段:在主体施工阶段预埋线管,如果临时照明布置的位置与工程设计的照明位置相近,则可以借用工程预埋线管敷设临时照明线路,如果临时照明布置的位置与工程设计的照明位置相距很远,无法直接利用时,则应在临时照明布置的位置提前暗敷设PVC管。
3.穿线阶段:所穿导线应与工程设计导线规格型号一致,导线最终将保留在管内作为正式工程使用。
4.照明灯具安装阶段:采用LED节能灯具进行照明。
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电线、电缆乱拉乱扯及容易受到机械伤害问题,解决了临时照明线路漏电等问题,提高了临时照明安全用电的可靠性,减轻了现场临时照明的管理负担,同时节省了大量临电照明材料。
最后,项目根据就地取材原则进行材料厂家的选择,大量使用可周转设施及材料,利用废旧模板制作电缆沟盖板、栅栏、楼梯成品保护踏板。利用废旧角钢及钢筋制作材料标识牌、电机吊笼、马凳筋,对荷兰砖托盘、电缆盘等采用押金回收利用,一材多用等技术措施优化节约材料,积极推广应用承插型盘扣式悬挑脚手架,节省了搭拆人工费、管理费、材料损耗等费用。
五、建造节时: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
项目应用了混凝土智能养护系统、人脸识别门禁系统、24小时监控系统、除尘远程控制系统等技术,工业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机电管综、墙体预留洞、吊装及运输方案模拟等方面全面应用BIM技术,对设计结果进行动态的可视化展示,预先发现存在的问题,避免返工。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采用C8BIM协同管理工作平台,方便参建各方进行施工现场的协同管理工作,实现管理的数字化、可视化、信息化。
项目大力推广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撑架等新型架体技术的使用,顺应国家高品质发展和公司绿色建造的发展趋势,提升了公司的影响力;引进激光整平机,新型设备能自动控制标高,一次性完成混凝土整平与压实工作,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及质量;引入德宝索(TURBOSOL)砂浆喷涂机,解决了材料垂直运输问题,大幅度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工期;采用二次结构砼上料机,既能输送水泥砂浆又能输送细石混凝土,有效的解决了传统二次结构施工时人工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多功能开槽机,无尘环保、不需要登高作业,工效高,成型质量好。
通过采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较人工施工有效缩短工期30%~40%,同时减少人工投入,降低了施工成本。
六、环境保护:多种举措综合运用
出于特殊地理位置和使用功能要求,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1.外部环境方面
商业茂北广场、南广场、屋面及中庭周围配有不同种类和色彩的植物,可以有效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热岛效应,截流灰尘,净化空气。
        2.内部环境方面
解决噪声污染是保证市民在安静优雅的环境里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商业茂设计中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充分利用结构或填充墙自身厚度和重量,取得隔声效果;二是对隔声要求高的重点部位,如办公室,视其周围噪声环境采取重型“浮筑”结构;三是影视厅、休息厅、特色餐厅等附近的设备机房的门均是双道隔音门??并构成“声闸”形式;四是对于空调系统、冷却装置、变压器、水泵等机电设备噪声源,除在机房的墙面、顶棚采用吸音材料、装设隔音门之外,还采用低噪声设备及减震消音处理。另外,内部的装饰材料都符合环保指标,如环保型低烟无卤电缆,会降低失火时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
另外项目建造过程中制定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完善垃圾分类措施。现场设置封闭的围挡、封闭式防护棚减少噪音传播。项目配置了噪声测量仪,对施工现场的噪声时刻监控。现场设置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防扬尘喷洒系统,有效减少现场扬尘。施工场地铺设钢板及花砖、材料加工场及堆场区采用混凝土硬化、办公区及其余部位进行绿化种植,土方施工作业期间及时铺盖防尘网,保证裸土覆盖率达到100%,减少土壤侵蚀及流失。现场照明安装定向灯罩及定时控制器,从源头上控制光污染。现场设置沉淀池、排水沟、化粪池。雨水经沉淀池沉淀检测合格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污水排入指定的市政污水管网,化粪池定期安排专人进行清理。
七、结语
当前,正值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的重要时期。住房城乡建设部着力推进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的发展,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繁重。该项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必将充分发挥其试点示范作用,促进“五节一环保”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特别是大型商业建筑的“五节一环保”技术应用,推动我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建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调研组.王铁宏.对国家大剧院应用“四节一环保”技术情况的调研.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