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的诉求由单纯的高速增长逐渐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作为引导城市发展建设的“蓝图”,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关乎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涉及到方方面面。而建筑作为影响城市面貌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城市风貌和文化品质的重要载体。但是由于规划管控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有效的利用,仍然有许多的建筑在建成后不够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要求。要有效应对这一状况,需要深刻研究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内涵进行阐述,其次对利用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联性的实践原则进行分析,最后对利用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联的具体策略进行探究,旨在协调推动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同步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发展
0引言
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推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当前的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居住环境的改善,而是需要直接生活在更为舒适优美的环境之中,近年来政府层面也始终在积极倡导环境与生态的和谐统一。城市规划的主要对象为城市,而城市则包含其自身禀赋的自然环境及城市建设过程中积累的人工环境,相对来说,自然环境构筑了总体的城市布局,而人工环境则支撑着城市的功能,城市规划就是要在原有的城市建设和综合环境基础上进行统筹安排,引导更加合理的发展建设。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变革,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更加注重规划的生态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建筑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载体,其风貌及质量对于城市面貌会带来极大的影响,要实现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有效协调,提升工程建设的科学合理性,对于一个城市建设品质的提高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
1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内涵
1.1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要求设计者在建筑物形成之前,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并且形成图纸和文件表达。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使得设计理念呈现多元化、建筑施工技术日益复杂化。但总体而言,建筑设计更多关注的是建筑本身,但实际上建筑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是需要与整个城市的规划相互协调的。因为建筑设计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更为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开展前期会进行实地调查,确保设计出的图纸模型符合建设条件,具备操作性和实用性,但往往忽略了建筑群体在建成后对城市建设和区域形象的影响。
1.2城市规划
规划引导城市建设已经是我国探讨多年的话题,城市规划作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引导途径之一,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区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汇总分析调查信息,实现城市发展与环境质量相结合,全面研判确定城市的发展结构,在全局观念下进行考虑,以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有效结合为基础,实现对城市环境实施容量的全方位把控。但同时对于城市构成的各类重要元素,包括建筑的关注程度也不可忽视。例如对城市环境容量的把控上,规划人员的任务绝对不能是仅考虑扩张建设,增加建筑的量,更重要的是要对城市环境容量进行全面分析,严守底线,平衡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格局。此外,还要从区域经济与环境平衡出发,对城市结构进行优化,明确城市功能配置,体现城市规划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2利用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联性的实践原则
2.1完善城市功能系统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联性首先应建立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前提下,城市规划需要以城市的基础环境及发展条件为基础,从城市布局以及全盘统筹角度出发,确定符合城市总体发展的功能系统,确保城市的发展具备生态稳定性的同时满足实现经济效益的要求,然后再引导搭建城市功能以区域及具体建筑物之间的关联性,通过专业的设计体现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存在的实质联系,实现建筑单体设计以整个城市系统的有效协调,进而确保城市规划的价值能够被有效突出。
2.2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开展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工作过程中,需要始终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一方面需要深度研究城市历史文脉和形象定位,渗透在建筑风貌控制及外观设计的过程中,延续城市特色和独特个性。同时根据城市原有的结构布局对于城市建筑物的自然采光、通风等空间特性进行设定,保证城市内部能够形成由自然空气组成的循环开放系统通道。另一方面要考虑建筑物在取暖、制冷工作时需要耗费的大量能源,以符合可持续发展为基础要求,确保设计是将降低建筑物能源消耗量作为一个重要出发点的,继而由小见大,全面突出城市系统的节能性功能,将高耗能建筑物改造为节能建筑也是当前城市规划的主要引导方向之一。
2.3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
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提倡“绿色设计”,对不再生资源进行合理保护和节约应用的同时策略性地引导资源的循环使用,而在建筑设计期间增加对建筑材料的选择面,尽可能选择绿色无污染的新型环保材料,最大程度的减少对于木材等资源的使用频次,同时对材料本身是否存在循环使用性进行分析,以专业的建筑管理计划实现对石膏、玻璃此类建筑废料的重复使用。在条件允许的区域还可以考虑建立完善的废物再利用机制,推动城市自然资源循环机制的体现。
3利用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联的具体策略
3.1发挥城市规划的指导性作用
我国建筑行业市场发展潜力极大,在市场内不仅有国有资本,同时也包含着民间资本,因此建筑行业具备多样性与繁杂性的特征,由于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于建筑设计的设计要求也不断提升,如果不加以引导控制,在利益的驱使下,难免会出现建设指标过高,形成过度建设的情况。为此建筑设计的开展必须要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对城市发展大环境的分析,探究城市风貌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对于建筑物的需求质量和使用需求,进而为城市建筑设计加以管控的同时也提供一定的设计引导。建筑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构成要素,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紧抓建筑设计细节,确保建筑设计风格以及建筑结构设计符合城市规划设计标准,通过实现建筑物外在面貌与内部结构的有效创新,确保设计的建筑物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实现建筑物与城市环境的自然协调,让建筑物成为一个城市文化和品质的重要标志。
3.2重视规划设计的现实性需求
尽管城市规划对于建筑设计具备重要的指导价值,但也并不意味着单方面需要建筑设计以城市规划为核心。由于城市规划更多地是在空间上对城市结构的划分,而建筑设计则需要满足居民的现实需求,因此城市规划人员也需要提升对建筑设计的关注程度,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将建筑功能和流线组织等方面的考虑纳入到整体的城市规划和功能布局之中,避免城市规划与现实生活的脱节。总之,不论对于规划者还是对于建筑设计人员来讲,实现一致性和个性化之间的平衡都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将二者有效协调才能够达到规划与建筑之间的妥善衔接。
3.3统筹兼顾,推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同步发展
城市规划需要统筹兼顾,不能拘泥于既往单一的城市结构,要时刻关注区域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地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和建设走向,同时以山体、河流、公园以及湖泊等作为城市结构的重要组成和生态载体去引导环境中的建筑设计,继而充分展现城市的文化魅力。同时也需要结合城市发展的需求,将前沿的建筑设计理念与可持续性的城市规划进行有机结合,避免过度关注管控而扼杀建筑设计人员的设计灵感。最终使设计出来的建筑物不论是建筑风格、建筑结构还是建筑材料等各方面都能够与周边环境及既有建筑物实现有机融合,达到错落有致的空间效果,实现规划确定的空间形态要求。
3.4重视城市设计,强化规划对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效果
在社会公共空间合理布局及高效处理的过程中,应给予城市设计以足够的重视,通过城市设计层面的管控实现对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整合。首先,在行业技术规范的指导下,规划管理应从城市总体的协调统一性入手、对建筑群的形态布局、基础设施设置、绿化景观塑造等方面进行规划层面的管控引导,从而改善建筑环境,提升建设品质。第二,建筑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工作开展中,也应在城市的地理环境、文化特色、整体格局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增强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协调性,主动满足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避免对周边大环境造成影响,充分发挥建筑设计的应用优势,增强最终方案的适用性。第三,建筑设计方案的形成,应当通过比对城市及区域相关的规划标准要求,落实细化城市规划相关内容,将针对性强的工作落实到位,为良好建筑风格的形成提供保障。此外,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为了使方案设计结果更加可靠,降低问题发生率,时刻都需要相关人员能够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注重全局意识的强化,实现建筑与规划方案之间的良好互动,必然能够获取良好的应用价值。
4结语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密,城市规划是在建筑设计的支持下开展的,建筑设计的发展则是在城市规划的引导下进行的,为了有效促进城市建设的同时保留城市特色,需要强化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调性,提升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人员的设计综合水平。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规划建设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实现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共同优化创新,不论是对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合理规划,还是对于建筑设计本身的活力创新,都是极为必要的,也是提升城市文化魅力的途径和手段。
参考文献:
[1]郝跃文.探讨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J].居业,2020(04):19-20.
[2]夏明怡,张高歌.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J].居舍,2020(02):107.
[3]高登峰.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J].建材与装饰,2020(03):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