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安全教育培训机制,探索培训管理新途径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7期   作者:杜彦鹏 吴骞
[导读] 在安全生产中,人是行为的主体和重要载体,通过安全教育培训,
        摘要:在安全生产中,人是行为的主体和重要载体,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体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规范人的行为,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对保证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关键词:建筑安全 安全生产 短板 培训 创新
        一、制约安全教育培训“五大短板”:
        (一)安全教育培训内容不具体、无量化内容。
        目前多数施工单位单位,在安全教育培训上,犹如蜻蜓点水,走走过场,没有深入性。其原因一是管理人员知识匮乏,二是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在现场检查中,就发现安全教育记录无量化,笼统地记录“学习安全文件、安全教育培训”等,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内容、措施等,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差。
        (二)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呆板、方法不灵活。
        在安全教育培训中,时常看到这种现象,教育者容易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听者蔫蔫欲睡,或高谈阔论,把事故当“故事”讲,没有从根本上调动职工参与的兴趣。这样的安全培训教育没有深度意义,失去应有的作用。
        (三)重培训任务轻培训效果、安全培训流于形式。
        目前许多单位只注重完成培训任务,应付上级检查考核,而不注重培训的实际效果以及日常的监督管理。若是在培训过程中只搞形式、走过场的话,培训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同时,有些参加培训的作业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培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得安全培训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培训时间不足,达不到培训效果
        目前项目面对的都是越来越多的抢工期、完指标,在安全培训时间方面,为了忙于生产有时根本做不下来培训,一味强调人员紧或任务重,不能按时、按量将学员送去参加培训,或者走形式,选送非重要岗位去参加培训,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二、提高安全教育培训效果的途径:
        (一)教学内容要具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安全培训要根据培训对象和现场安全生产实际情况来设计,设计好的教学内容不仅能满足项目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还能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利用举办安全教育展览和事故案例分析,提高职工的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使他们对事故造成的惨痛后果有一种恐惧心理,平时注意安全生产,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职工安全教育。
        (二)培训教材要具有全面性。
        安全培训质量的优劣,不仅取决于教育人素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材。如果教材不完善,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内容陈旧,会影响培训质量。作为施工班单位,要根据本单位、本项目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安排的编制教材,使教材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通用性,让作业人员学到有用的,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教材,从而提高培训效果,促进安全生产建设。
        (三)把早班会作为安全教育培训的第一课堂。
        早班会会是建立职工培训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通过早班会对现场人员进行规程措施和本工种应知应会“每日一题”的培训教育,“一天学一题一周记一案例,一月一考试”,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职工真正做到了“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进步一点点”。
        (四)加强安全培训实行角色转换。


        传统教学方式都是灌输模式,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如果在培训中实行让职工主动发言,个别课目实行局部时间的角色转变,这样以来,发言者精神得到高度集中,而其他职工在看到发言者,精神会都集中到被发言者的身上,久而久之,会养成一人回答,众人学习的场面。
        (五)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应按培训对象的时间要求,事先拟定培训大纲,明确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经验交流、现场提问、考试答辩等方式增强安全培训的实效性,力求做到让现场作业人员一经培训,终身受益。
        三、狠抓安全培训质量,要坚持“六个结合”:
        安全教育培训紧紧围绕单位和项目的发展需要,要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始终把握“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形随需动”三个核心,不断改进培训方法,坚持“六个结合”落实培训效果。
        (一)坚持项目安全培训与分包单位安全培训相结合
        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利用分包管理人员对作业人员基本情况最了解的优势,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培训方案、计划、措施,让职工“缺什么,补什么”,真正使职工学有所用,从而拓展培训的模式,提高培训效果。同时项目根据项目实际对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
        (二)坚持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
        针对施工现场危险源变化快,施工流程、工艺变化多。应除了职工入场安全教育外,在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当中根据现场危险源的变化,工艺流程的变化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之前,进行针对性培训,使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三)坚持岗位自学和导师带徒相结合
        应积极调动广大作业人员的安全学习意识,针对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年龄制定不同的安全培训教材,通过发放教育书籍观看安全视频等形式使作业人员融入到较好的安全氛围中。此外,倡导以老带新,导师带徒等方式,将老职工丰富的经验更快、更有效的带入新职工。
        (四)坚持全面学习与专题讲座相结合
        始终抓好培训的多样性,不定期邀请安全专家进行专业性较强的培训,这样能在具有一定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更加详细系统的了解如何避免事故。
        (五)坚持常规培训与安全竞赛相结合
        在进行全员日常培训的基础上,应采取安全竞赛等具有趣味性、奖励性质的比赛,形成“全员参与、全员互动学习”的目的,使作业人员的兴趣和安全素质明显提高,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六)坚持安全培训与事故案例教育相结合
        由于职工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枯燥的理论教学,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所以,我们积极开展事故案例教育的培训模式,以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生动的案例讨论分析,变灌输式为启发式教学,使职工能够记得住、记得牢,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起到强化培训效果的作用。,进行传帮带培训。
        安全培训的效能发挥,需要企业每个人员的共同参与,这也直接影响着每名员工自身的安全和企业的安全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必须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培训,提高全员参与安全培训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扩大安全培训工作的群众基础,用先进的安全培训理念,影响职工、教育职工、塑造职工,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养,提升全员安全理念,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安全标准》JGJ59-2011
[2]卢阳.? 谈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 山西建筑. 2012(30)
[3]张孟春.?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认知机理及应用[D]. 清华大学 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