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8期   作者:于江丽
[导读] 师生关系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摘要:师生关系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如何去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索。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平等
        《学记》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现在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要努力构建维系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成为“挚友”,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一、何为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为了完成知识的传递与接受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友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关系,而是蕴含着更深层的意义,而这个深层意义就是教学价值观。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价值观在悄然发生着变革,现代教学价值观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分析传统师生关系的利与弊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机制下, 学生被灌输的思想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长期在这种高压状态下学习、成长,师生关系很难和谐、融洽。学生每天面对的更多的是摞的高高的试卷,和教师的交流仅限于知识的教与学,有的学生甚至一天都是低头埋于书海,教师甚至都不认得自己的学生。学生敬畏老师的权威而努力学习,而学生内心所存在的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等问题可能都被忽略了。在这种机制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会以较高的分数考上一所很好的大学,但是当他踏入校园、进入社会以后,面对复杂的人际交往,他可能会变得无所适从。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础条件,师生关系是好是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传统师生关系中的民主、平等的缺乏,显然已不符合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传统教育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大多数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知识的传递、传授和传播的过程,用已有的、统一的规则去要求受教育者,用最简单的方法——灌输知识的方法去教育学生,同时也就使自己成为了传递知识的媒介。这种教育思想下所形成的师生关系,只是一种依赖关系和等级关系,学生与教师之间是有等级区别的,在这种关系下学生是没有主体性可言的。学生一味的听从教师的安排,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1、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
        作为知识与道德的传递者,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通过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与学生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所拥有的渊博的知识也是吸引学生的关键,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会让他更加崇拜自己的教师,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而教师自身所拥有的良好的性格、专业的素养,也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养成良好的品格,自信、自尊、活泼、开朗。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如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的激励着学生。

倘若这位教师自己的品德有问题,那又如何去教导学生呢? 又怎么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呢? 更何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呢?
        教师自身除了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更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有对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怀和爱护、无私和没有偏见的品格,有庄重的仪表和举止等。只有当你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才会和学生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使你担当的教育角色发出耀眼的光彩。
2、教师应换位思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犯一些错误,这个时候教师
不可一味的指责学生,而应该心平气和的与学生交谈一下,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教师对学生充满了关爱,学生自然会袒露自己内心的想法,更加尊敬自己的教师。多一些民主,多一些理解,教师与学生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内心的交流,成为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其次教师对待班级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而区别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未来都会像璀璨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教师就是要成为发现学生闪光点并让他能够绽放自己光芒的那个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也许就是教师无心的一句话,可能这个学生的一生就会发生改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给予学生以关心、鼓励,与学生分享他们的苦与乐。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对于德育教育有着重要作用。
        3、学生应该尊敬和爱戴教师
        在教师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学生应该给予教师最基本的尊重。教师通过自己辛勤的工作,将知识授予学生。教师犹如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为学生筑起一座座通往成功的高桥。教师这种无私的奉献,值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爱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彼此尊重,也是建立维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
        当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问题与分歧时,应该冷静下来,心平气和交流一下。当场吵闹把关系闹僵,或者背后议论都是不可取的。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或不足的地方,换位思考一下,更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我们的校园也应该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实施,,让学生在轻松、预约的氛围中学习可以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在当今时代,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已是大势所趋,也是培养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让教师既是“良师”更是学生的“益友”。
参考文献:
1、李锦.试论现代教学价值观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J](大连教育学院自然科学部, 辽宁 大连 116021)
2、甘波.试论新型师生关系的现代建构[ 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湖北丹江口 442700)
3、吴岳军.浅论教学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J](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宜兴 214206)
4、李巧平1 , 彭德云2新型师生关系浅论[ J]( 1. 湖南师范大学 教科院,湖南 长沙 140081; 2. 湖南长沙县墓云中学,湖南 长沙 410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