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学习音乐,不仅要领悟音乐技巧,还要懂得音乐内涵,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生活、问题和实践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找到音乐鉴赏的路径。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学生;鉴赏
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就要懂得分析学生在音乐鉴赏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制作生活的凭证——培养学生鉴赏生活的音乐能力
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可以通过入手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实现,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感悟,让学生收获生活的凭证,培养学生鉴赏生活的音乐能力。部分学生在领悟音乐的时候,不懂得关心自己的生活,不了解生活与音乐之间的关联。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引导学生,让学生发现音乐的存在,能够在生活背景下理解音乐。
在学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东北秧歌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舞蹈动作,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示了东北秧歌的视频,让学生借助视频来了解东北秧歌的特点。学生观看视频后,对东北秧歌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笔者又让学生结合东北的风土人情,谈一谈自己对东北秧歌的了解。学生认为东北秧歌中洋溢着热情,充满张力,感情浓烈,符合东北人豪爽不羁的特点。笔者向学生介绍了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基本动作,让学生感受东北秧歌的动作特点。学生在笔者的带领下,知道了如何展示东北秧歌的特点,了解了东北小曲的风格。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中为学生引入生活的活水,培养了学生鉴赏生活的音乐能力。
二、制作问题的凭证——培养学生鉴赏问题的音乐能力
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可以通过入手课堂问题来实现,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来对学生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收获问题的凭证,培养学生鉴赏问题,发现新感悟的音乐能力。部分学生在领悟音乐知识的时候,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容易出现人云亦云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设置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
在学习“第六(悲怆)交响曲”时,笔者为了使学生沉浸在乐曲优美的旋律中国,感受乐曲的悲怆之意,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对乐曲进行了聆听,让学生边聆听边动脑:歌曲烘托了怎样的氛围?你了解管弦乐吗?你知道柴科夫斯基吗?你能说一说柴科夫斯基音乐的特征吗?你能说一说音乐创作的背景吗?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分析了第六(悲怆)交响曲的旋律,认为整首交响曲都表示了悲怆的情绪,成为了本曲的特色。作者创作该乐曲的时候正处于沙皇俄国末期,人们心态较为压抑,歌曲很好地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状态,快乐只是一时的,死亡的悲伤却是永久的。乐曲符合柴科夫斯基音乐的特征,旋律优美,乐法精巧。学生了解到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经历了恐怖、绝望、失败、悲壮……且作者在完成乐曲不久后,就与世长辞,更是为乐曲增添了悲怆的色彩。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分析问题,培养了学生鉴赏问题的音乐能力。
三、制作实践的凭证——培养学生鉴赏实践的音乐能力
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可以通过入手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为学生创设不同的人文实践活动,开动学生的脑筋,让学生收获实践的凭证,培养学生鉴赏实践的音乐能力。部分学生在感悟音乐知识的时候,更偏爱教师的指导,缺乏自我探索的精神。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音乐实践的发展,扩大学生对音乐的感悟。
在学习“我的未来不是梦”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歌曲的意义,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对歌曲进行了学习,让学生想一想自己遇到挫折的经历,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遭遇编成小品,与同学表演出来,增加课堂的趣味。学生结合自己遇到的挫折,与其他学生合作,设计了表演的剧本,通过语言表达和心理活动的描述,确定了故事的起源、发展和结束过程。同时,学生还在动作行为方面进行了优化,保证其能为语言服务,加强说服力。学生设计完成后,挑选了各自的角色,进入了表演状态。在表演中,学生展示了自己在遇到挫折时候迷茫、孤独、缺乏信心的状态以及如何努力地站起来,挑战自己的过程。学生在表演中,理解了歌曲的主旨和情感,加快了掌握歌曲的步伐。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中为学生制作实践的凭证,培养了学生鉴赏实践的音乐能力。
总之,本文通过在教学中为学生制作生活的凭证、制作问题的凭证、制作实践的凭证,培养了学生鉴赏生活的音乐能力,培养了学生鉴赏问题的音乐能力,培养了学生鉴赏实践的音乐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彬彬.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分析[C].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十一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0-11.
[2]钟晓飞.高中音乐鉴赏中学生有效解读音乐语言的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18(1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