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应用CT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期   作者:胡伟华
[导读] :一直以来,我国国民急性胰腺炎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该炎症发病急,并发症繁多,治疗难度大,对诊断技术有很高的要求。
        摘 要:一直以来,我国国民急性胰腺炎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该炎症发病急,并发症繁多,治疗难度大,对诊断技术有很高的要求。CT影像形成原理与人体各种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有关,不同于常规的核磁共振即MRI检查,有更高的灵敏性与诊断正确率,该项诊断技术应用于该炎症的治疗诊断能够有效避免误诊或耽误病期,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为探讨评估CT影像技术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特进行以下知识普及以及实验报告。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CT影像检查技术;临床诊断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接收的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都采用多层螺旋CT影像扫描。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52.4±3.8)岁;病程1-3个月,平均病程(1.9±0.4)个月。所有纳入对象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所有患者都符合相关的医学伦理审核标准,且签有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存在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不接受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都采取超声诊断和CT影像学诊断,使用GE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3.5MHz,针对不同体位,可实施多切面扫查。CT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仪器为东软128层螺旋CT扫描仪,沿患者膈顶部由上而下进行扫查,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厚度:5mm,层间距:5mm。先采取平扫,仔细观察患者的胰腺形态、大小、回声、周围组织与腹腔积液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前明确胰腺炎范围,再自患者头部从上而下扫描,并选用100ml碘佛醇作为增强扫描的造影剂。同时,保证检查前禁止使用造影剂,以免加重患者病情。另外,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可采取对症治疗。如控制患者的饮水和进食,治疗后期给予患者流食,并控制患者的胰酶分泌,防止感染。对于疼痛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使用止痛药缓解症状。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状况。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东软128层螺旋CT扫描诊断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病例数、常规超声诊断病例数的差异及其符合率。采用BalthagerCT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胰腺坏死程度和所侵犯周围组织的CT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分类。A级:胰腺实质及其周围组织完全正常;B级:胰腺弥漫性肿大,胰腺密度不均匀,胰管扩张,胰腺轮廓不规则等;C级:胰腺密度不均匀,胰管扩张,胰腺轮廓不规则且伴有胰腺周围组织炎症反应;D级:在B级的影像检查结果基础上,伴有胰腺周围存在单发性积液区;E级:在B级的影像检查结果基础上,胰腺周围伴有两个以上的积液积区。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所有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组间检验用χ2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胰腺分级情况
        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有74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75.5%),24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24.5%),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总病例数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分级情况[n(%)]





        2.2急性胰腺炎患者超声诊断与CT扫描诊断
        符合率比较常规GE超声诊断显示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13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56例;CT扫描诊断结果显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73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23例。CT扫描诊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的符合率,组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
        3.讨论
        如果急性胰腺炎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胰管壶腹部与胆总管的出口形成梗阻,诱发胰酶释放并附着到周围器官组织上,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常规急性胰腺炎诊断方法是根据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但是其诊断准确性不高,影响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而CT影像诊断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上述缺陷和不足,并逐渐发展成为急性胰腺炎确诊的金标准。借助CT影像诊断可以更加直观、形成的呈现出胰腺形态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患者的胰腺组织密度情况,其可以作为急性胰腺炎诊断的主要指标;通过CT影像诊断,还能够清楚的看到模糊条索状,反映了患者胰腺周围脂肪层存在模糊或消失现象,可以作为确诊急性胰腺炎的指标。
        结束语
        一直以来,伴随国民经济水平升高与不正确饮食习惯的养成,急性胰腺炎发病率逐年升高,且炎症发病急,并发症繁多,治疗难度大,致死率较高,是值得医疗界普遍重视的急症重症。CT影像技术应用于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有利于快速进行检查,且诊断正确率较高,其技术临床价值高于常规检查,建议加大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彭红芬,张东友,马志娟,等.CT、MRI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0):1649-1651.
        [1]佘远林.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4(10):89-90.
        [2]付海杰,陈春梅,郝丽.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3(11):144-145.
        [3]韩荣华.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母婴世界,2019,13(6):68-69.
        [4]李勇.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河北医学,2015,21(8):1479~1481.
        [5]刘颖.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研究.当代医学,2017,23(36):135~137.
        [6]芦苇,江源辉,李力.急性胰腺炎CT影像分析.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2):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