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而言,基于我国素质教育针对体育教学发展中所给予的新需求下,将课程融合视野下体育课堂教学为契机,探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其他课程教学的相关研究,同时基于i与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提出将课内教学、课内外运动体验和校内外素质拓展项目相融合,形成“技能学习、比赛训练、健康拓展”融合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之下,深入的探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其他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同时对于课程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以及理论价值。
关键词:课程融合视野;体育学科;其他学科
一、体育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的内涵
所谓学科渗透,主要是指结合一定的教学实践下,在某些前提具备的背景之下,基于学科发展前提下,消除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知识交叉运用过程中几乎涵盖了两门或者是两门以上学科的科研或者是教育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科渗透几乎体现了一种非常先进的思维模式,其具有一定的创作性,同时也是有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条件,当前已经成为了辅助教学与学习的基本途径,同时其对于提升人综合素质以及全方面提高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渗透式体育教学”可以视为如下内容:在体育教学之中,旨在提升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同时采用了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等相关内容,而有选择性的加入到其他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共同联合教学,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全方面的发展等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课程融合视野下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其他课程教学策略分析
(一)各科教学中体育人文精神的渗透
一直以来,在课程融合视野下体育课程教学中渗透其他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主要是采用了如下的方式,其中之一则是各科教学中体育人文精神的相关渗透,具体来说,是把体育人文精神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主要包涵两个方面:第一是各学科的课程体系中建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塑造相结合的要求,重视本学科知识安排的同时,也重视人文知识的安排。融合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对体育课程而言,是一个崭新的领域。第二是在各科教学中进行弘扬体育人文精神的实践操作。例如充分发挥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中优秀的体育作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的精神内容,如政治教材中的女排五联冠精神,语文教材中的毛主席晚年游长江健身的革命家风度,许海峰的第一枪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王义夫永不放弃的精神都是中小学学生的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采取情境教学,让学生始终带着自己的情感参与学习过程,既对学生的进行德育,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物理教学中力的三大原理的实际运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方式,激发学生对运动技能的理解和认识;英语教学中的对奥运知识和球类等体育名词时和增加一些英语的人文知识和文化特色,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中的不同体育道德、原则、看法;美术教学中注重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如体育运动中的形体美和动作美等;音乐学科中感受舞蹈和音乐中的身心融为一体的感受,用音乐来调节身心的健康发展;生物课程中人体的结构特征和营养卫生等与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地理学科中的天气、方向对野外生存体验等认知所必须的。
(二)挖掘其他学科中的体育元素特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是相互分离的,是一门学科的教学。即使是在学习一门学科的知识,选择其他学科作为教材时,教师也只是讲解这门学科的知识,很少讲解教材中涉及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在数学、物理的课堂教学中,经常涉及篮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的抛物线和力分析。
作为一名数学或物理教师,他往往只把篮球、篮球、排球和乒乓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的质量来传授自己的学科知识,很少解释甚至提及所涉及的体育知识。对于数学或物理的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科的知识内容,不涉及教材中对实际对象的要求。这也使得传统学科教学的边界非常明显。学习一门学科,井水不犯河水。课堂教学环境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教学环境。它是以学科知识内容为星点,以其他学科知识内容为辐射连接教学的一种教学。它能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三)塑造学科渗透的课堂环境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主要是因为体育的研究对象是人和人们从事的各种活动。人类所有的文化和知识都是由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创造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生物学等学科都与人类活动有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与任何其他学科都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研究人体的组成和结构时,需要用到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同时,在物理化学学习中加入一些体育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应注重学生沟通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的教育功能在这方面更有优势,因为有许多体育项目是集体的,需要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篮球、篮球、排球等。学科渗透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我们不仅可以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到体育课堂环境中,而且可以把体育的知识和内容融入到其他学科的课堂中。比如:在历史学科中增加体育运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我国在国际体育竞赛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如乒乓球、跳水、体操等历史悠久的优势项目。在物理、数学等学科中,对某项运动进行力学分析和功能分析。形成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的体育观,优化体育学习环境,营造有利于体育活动开展的良好氛围,促进体育教学合理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四)在非体育教科书上增加体育相关的知识内容
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有着丰富的竞技体育资源,有着优秀的体育文化,这些是对学生的品质和价值观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有很多的在基础教育阶段,虽然有专门的体育教科书,但由于长期轻视体育观念的存在,又不是应试科目,因此学生很少去翻阅体育教科书。甚至许多学校学生根本就没有颁发体育教科书。只有体育教师有体育教科书。教科书是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教科书都没有的教学,可想而知其教学效果。体育源于生活,生活实际中有无穷的素材,特别是一些国内外的重大盛事,成为体育教育不竭的源泉。体育教师要时时观察生活中的盛事话题,并挖掘当中的素材与体育课结合起来,进行改造
就是很好的教材内容。这些生活实际中的盛事集德育、智育、体育和人文知识为一体,组成了我们宝贵的教育、教学素材,各种体育比赛、体育人物近况及体育项目建设等重要信息,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娱乐文化生活内容;其次,学生通过学习体育知识,能引发他们对体育的关注,增加体育的综合知识,激发爱国情感和体育情怀,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三、结论
当前而言,“渗透式”教学主要是基于传统体育课教学的模式之下,针对目前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下,结合目前有关体育教育改革中最新进展的相关的内容,进而能够有效的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选择性的融合一定量的其他学科学科元素,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兴趣的同时,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扩大了技能储备来达到教学效果。在渗透式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多学科元素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教育的全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党林秀,董翠香,朱琳,刘兴石,刘超,刘素红,苏银伟. 加拿大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的解析与启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06):79-87.
[2]朱晓菱.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 内江科技,2017,38(11):75-7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