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社会赋予了教师更重的历史使命,寄予了教师更多的殷切期待。在此种背景下,教师的发展空间得到提升,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外来文化对我国社会的侵袭,受多元文化的影响,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越来越低。这与我国对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的要求背道而驰,不利于我国教师队伍素质的发展,更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益。本文将结合新时代要求,着重阐述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路径
职业认同感关系到员工的上进心、事业心、忠诚度和成就感。青年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职业认同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工作效率,关系到他们的发展,关系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教育对象的终极质量。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实施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必须重视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必须重视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与升华。
一、影响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外来文化对我国社会的侵袭,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近些年来,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呈下滑趋势,主要体现在对组织认同度不高、工作归属感不强、工作价值感不大、师生情感疲倦、同事关系微妙等等方面。相关数据证明,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因素主要存在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
(一)社会因素
构成影响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社会因素主要是关于自己工作单位的社会地位、社会认可、待遇报酬、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满意度。总所周知,教育的健康稳健的发展离开不了作为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角色,教师专业素养、学科素养、基础素养的发展都不能离开自身职业认同感这一前提。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就如同是人的骨骼,它对人的行为方向、活动目的起着支撑的作用。然而,由于教师的工薪待遇在整个社会职业总和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许多教师对自我社会角色的认同感较低,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他们由于对生活物质需求较多,而他们的薪资只能满足他们少部分的物质需求,因此导致了这一群体的职业认同感很低。
(二)学校因素
从学校方面来分析,当前很多校重引进轻培养,优先引进有海外经历青年教师,特别是钟爱于985、211高校,而对于本校青年教师则疏于培养。因为人才引进可立竿见影,青年教师培养往往充满变数,学校承担的风险较大,导致很多青年教师的身心都受到伤害,降低了职业认同度;同时,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大多数青年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的科研奖项要大于教学奖项,我国许多教学型院校逐渐转向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师的职称评定和业绩考核多以著作、课题及论文等硬性指标,而教学型的青年教师往往倍感压抑。体系运作多以科研为主,而青年教师多属弱势,此直接影响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最终影响他们的教学热情和职业认同。
(三)自身因素
进入职场的青年教师,在工作岗位中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他们的 职业认同感受其个体内心各方面的心理特性影响。
首先是教师的精神状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可以对职业认同产生正能量作用。其次是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缓解工作压力,也可以增强青年教师的归属感。再次是教师的自尊水平。青年教师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够独立自主尊重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使自己的职业认同感得到加强。
二、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培养路径
(一)抓住进修机会,营造优良工作环境
青年教师进入教师岗位后,所在单位每年都会提供提升他们能力的机会与途径。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次进修的机会,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科学规划职业发展;高等职
业教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认同感,以师德引导学生、专业文化教育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运用于工作中,对工作活动有正确性的指引,工作效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教师团队合作意识,集思广益,提高专业发展的内动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为青年教师提供自我展现的机会
学校完善用人机制,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学校建设中发光发热。领导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吸纳青年教师加入管理与决策中,尊重、参考、接受他们对学校建设提出的意见。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曾指出, 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 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声望, 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各学校、各职能部门只有引导社会形成尊重教师的价值取向,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优良的工作环境、激发教师的创新创造能力,支持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促使他们回归教师本体角色。
(三)提升人文关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倡议“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教师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本质是人,人的就会有思想、有情感、有追求。而思想、情感、追求是职业认同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能够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学校领导层面不能忽视对他们情感、心理、思想等方面的关注,而是应该加大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主要是体现在对他们工作价值的肯定、情感归属的给与、遵守公平公正的处理原则。通过对他们精神层面的关心与重视,激发他们工作中的价值追求,提高工作效率。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提倡下,教师业务素养、业务能力受到了更大的挑战与考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的压力和心理压力。学校是教师职业中的港湾,它与教师的发展是进步是同步的,教师承载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学校是保证教师专业素养、基础素养、学科素养发展的平台。学校只有对教师倾注了人文关怀,教师队伍才会稳定、健康发展。尤其对青年教师而言,他们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需要获得更强的归属感、职业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秦虹.高职院校教师技术技能积累的专业素质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17,(26):5-8.
[2]黄卫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及其破解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7-71.
[3]岳格妮,李静莹,车乒.影响青年外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客观因素及策略[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07.
[4]刘贝蒂.高校教育技术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5.
[5]肖姣.Z学院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