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全中国人最广泛认可的精神,是能够让人民团结在一起凝聚在一起的力量。国家是维护我们在当代社会上生存的立足之本,国家强大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而爱国应是每一个人的使命。学生只有从小学习伟大中华民族的历史,培养对祖国的热爱,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
关键词:爱国主义、小学生、现状、教师、教育方式
一、当代小学生爱国主义的现状
1.爱国主义的现状
什么是爱国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建立身份认同和归属感,是对历史与人文的主观认知。爱国主义是人们世世代代巩固发展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的教育中的最高境界。对于小学生的爱国培养,大多数学校是从系红领巾、学唱国歌、参加升国旗仪式等活动着手,及在每年的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让学生向革命先烈们献上鲜花或自己动手制做的小花圈,向红军先烈庄重地送上思念与尊敬。这些活动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建立起爱国热情。同时环境可以对一个人的身心起到熏陶的作用,特别是多数教育家和心理学认为幼年时期所受到的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到十分关键影响。
2.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部分学校在校小学生的调查,结束课堂上现有的的爱国主义教育后,依旧有部分学生唱不全国歌,并且有忘词的行为。同时也存在不知道国庆节意义的,或不知道国歌全名的,不知道国庆节是几月几号的学生。对更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后,不知道为什么要升起国旗,或不了解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的情况也部分存在。而香港的暴乱更是让我们深感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进一步加强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同时应当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成为不能避开的话题。
二、教师在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是一个引导者。首先,从孩子们所能接触的事物开始。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面对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值日教师应当告诉孩子们,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我们要尊重它,并反复告知学生国歌奏响,国旗升起的时候,应当保持肃穆、立正,已经成为少先队员的学生必须行少先队队礼,还在为成为少先队员努力的学生应当行注目礼。而班主任应当站在本班学生队伍的前面,给学生们做出爱国行为的表率。久而久之的,学生就会在老师的榜样中有了努力的方向,国歌奏起,红旗升起,目光就会不由自主地跟随。利用"端午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或“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七七事变纪念日”等国家纪念日,开展知识科普或提问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可以看出,对于爱国主义的培养教师应做到知其所以然,爱国主义的热情不能停留在表面。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老师直接的为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各方面优秀的人才,其中小学老师起到的作用就是,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教师应该引领小学生了解国家历史、热爱国家历史,是一个在通往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前进道路上的引导者。只有教师言传身教,教师爱国家,才能当好引路人的角色。教师是最普通的一群人,又是最伟大的一群人。
三、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
1.从历史出发,铭记历史,激发爱国情。南京大屠杀,可以称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痛,日本文部省屡次篡改教科书、歪曲日本侵华史的卑劣行径,更是让中国人民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不变哲学。让学生忆苦思甜,记住历史,记住那些浴血沙场的先辈们,记着今天的好日子是用屈辱和血泪换来的,这样才能激起他们的爱国心,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孩子强大了,我们的民族才会更加强大。我们要牢牢记住历史。铭记历史并不是要去找对方寻仇,而是要时时鞭策自己奋发图强,使自己更优秀,令祖国更强大。祖国强大了,才没有人敢随意践踏我们。
2.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课内外系列活动之中。对于小学生的热情培养可以引起其的主动性,在讲解课程的过程中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以奖励的方式增加其探索爱国历史的情绪,要抓住小学生的好奇求知心理,让其主动谈索,教师在其中进行熏陶。例如,可以组织一场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故事会,对学生进行情感和行为耳濡目染进行熏陶。讲述那一系列生动的英雄前辈形象,可调动学生的共情体验。故事会中可让学生上台演讲,亲身参加到其中,参观红军烈士纪念馆,观看史实影像,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同时也要求各科任教老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结合教学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进去。硬性规定一年级新生入学和在每学期开学之初,每个班级负责老师都必须对学生进行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家乡及祖国领土的教育,使学生对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知行合一的培养,从实践中巩固学生爱国的情感。 3.从时效出发,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在抗击今年春节前爆发的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质,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坚守岗位、、日夜值守的责任担当,志愿者真诚奉献、不辞辛劳的暖心故事,每一个都充满正能量,他们将爱国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安排好运用抗疫故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着眼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强化思想引领。我们可以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报道,积极营造厚气氛,再动员身边抗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人物现身说法,运用新媒体报道的典案例,结合课堂教学、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鲜活形式,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4.从生活出发,从小事做起的爱国。
爱国不能只是空喊口号,要用自己的行动。“经微之处见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不乏爱国主义的高尚之举。当我们向处于困境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当我们为希望工程捐出一元钱,为贫困山区的人们献出一件寒衣;当我们学成回国,报效祖国之时……当我们默默地、很自然地做着这一切时,不也体现了我们的爱国情怀吗?只要我们时刻记住自己是中国人,那么爱国主义就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心中。因此,教师要善于将爱国主义这一大概念具体分解成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细节,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小事也能体现爱国行为。比如,捡起一个垃圾,让环境变得更好,或提醒他人不要大声喧哗等,这都是爱祖国的行为。在班里,不要高声喧哗,让大家在安静的教室里读书、学习,别人才能感受到愉悦,你也能感到舒适;在学校里,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较大的力量;在生活中,我们尊敬长辈、关爱他人,这不都是爱国的表现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的爱国情怀,让我们为和谐社会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四、结论
爱国,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在小学生的教育当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尚未成熟。作为教师应教导学生铭记历史,从小事做起,合理爱国,努力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具有爱国情怀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肖柯:《习近平新时代观的逻辑架构》,《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