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 张恩来
[导读] 施工技术及管理水平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

         摘要:施工技术及管理水平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有利于提高工程管控力度,风险事故就不会轻易滋生,现场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能够得到良好保障。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施工中比较常用的技术方法,并结合当前现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希望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最大程度的遏制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扩大建筑工程项目综合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引言:建筑工程的专业性较强,所用施工技术比较复杂,常见的有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防水施工技术、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等,能否保证对相关技术的准确掌握,以及现场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都会给建筑工程开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建筑企业要明确施工技术应用要点,还要实施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全方位、全员化监管,以此来防控施工风险,维护作业安全,提高施工效率,建筑企业将会获得更为丰厚的利益回报。
         一、建筑工程常用施工技术
         1、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的施工难度相对较高,可供选择的施工技术多种多样,应该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地质情况进行技术的合理选择,以增强地基的稳固性和承载力,严格控制沉降量。比如说采用换土垫层的方法,先将软弱土层全部挖除,再将砂、碎石、灰土等材料充分拌合后分层填筑,碾压夯实,即可显著提高土体的密实度,此种方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极为广泛。
         2、防水施工技术
         建筑防水施工至关重要,可以防止渗漏水现象的发生,延长建筑使用寿命,以免建筑用户遭受经济损失。因此,施工单位要尽量选择质量性能可靠、价格低廉的防水材料,以强化建筑防水功能。与此同时,还应该针对建筑物比较容易渗水的位置进行重点处理,尤其是建筑物的边角处,需要做好防水作业,强化防水效果,并在施工过后及时检查施工质量,将质量病害问题及时解决。
         3、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此类技术主要包含预张拉施工和后张法施工两种。预张拉施工中,首先需要固定钢筋,运用新型预应力的方法对其进行张拉,然后再进行浇筑,打造连接紧密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后张法施工需要提前制作构件,预留张紧孔位,将预应力钢筋穿入到孔位中,固定到组件的端部,最后一个步骤就是灌浆。
         二、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施工准备不充分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会给建筑施工的开展造成一定阻碍,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将会出现明显差异,进而出现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就忽视质量的情况。施工准备阶段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包括:一是对施工图纸的审核不够细致,未能及时发现其中的潜在问题,施工过程中将频频出现工程变更事件,破坏施工的连续性;二是材料设备的检查不到位,有些质量低劣或者与施工要求不符的材料进入了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本身也存在隐患,将会给建筑施工带来巨大风险;三是没有开展有效的技术交底工作,施工人员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缺乏准确把握,操作水平不高,更容易诱发质量安全事故。
         2、施工监管不到位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复杂,遍布大量的材料、设备和基础设施,还会涉及到多个专业工种的协同作业,任何一类资源分配不当,或者施工期间出现了冲突,都会危害到建筑施工进度和质量。然而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监督管理方面暴露出了明显漏洞,不能将潜在隐患及时排除,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处于岌岌可危之势。

比如说有些施工单位没有对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检查,即使发现了安全隐患也没有充分重视,要求施工人员限期整改。对于施工人员的错误操作没有及时指正,后期不得不进行返工重建,酿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优化对策
         1、制定科学的组织规划
         设计人员应该加强施工现场的勘察工作,收集完整的资料信息,以此为依据开展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精心设计施工图纸,使之更具指导价值。施工单位要加强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充分把握设计意图,一旦发现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要立即指出,要求设计人员立即修改,最终得到规范严谨的施工图。施工单位要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规划,有计划的实施施工组织作业,将施工现场划分为多个区域,合理对各类资源进行布局,保证资源的充分供应,避免各工种作业时发生矛盾和冲突,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就会更加井然有序。
         2、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
         唯有健全监管制度,实施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全面监管,不留下任何一个死角,才能保证监管工作的实效性,严格防控风险事故。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要求将监管制度补充完善,监管职责要落实到人头上,与每一个现场工作人员的利益密切相关,以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监管制度也会得到有效践行。对于那些及时发现质量安全隐患,为单位挽回损失的人员要给予奖励,让施工人员在自我监督的同时,加强对他人的监督,唤醒全员危机意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必然会取得卓越成效。
         3、加强材料设备的管理
         材料设备都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通过实施对材料设备的严格管理,从根本上杜绝材料设备带来的质量安全风险,对于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大有助益。首先,在材料管理方面,材料的采购、进场、保管、应用等阶段要实施多次检查,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建筑施工需要,发现不合格材料要与供应商协商退换;材料的入库和出库都要进行登记,还要根据施工人员的具体任务发放材料,减少材料的不必要损失。其次,在设备管理方面,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和保养机械设备,保证设备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这样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就能有所提高。
         4、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能力对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明确岗位职责,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实行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严密、动态监管,那么任何风险隐患都会无所遁形,建筑施工将会更加稳定高效。施工单位还要定期召开总结交流会议,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制定应对方案,优化现有流程体系,激发管理人员的内在潜能,促进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筑企业应该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制定科学的组织计划,加强材料设备的管理,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以此来增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实效性,降低风险事故发生几率,维护自身根本利益,从而实现建筑工程总体效益稳步增长,建筑企业获得的利益将更为可观,发展前景也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刘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的实践举措之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36)
         [2]周春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04)
         [3]杜宏波,赵金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