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爆炸特征和预防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张亚州
[导读] 近年来随着粉尘工业的快速发展,粉尘爆炸事件多发。

         摘要:近年来随着粉尘工业的快速发展,粉尘爆炸事件多发。本文从粉尘的定义、机理、条件以及特点等方面,分析了粉尘爆炸的基本特征、粉尘爆炸的模式及粉尘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粉尘的状态、自身的可燃性以及所处的环境;文中列举了粉尘爆炸的预防措施,如减少粉尘暴露、从助燃剂方面进行预防、从可燃物方面进行预防、控制和杜绝点火源等四个方面,旨在对今后粉尘工业的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粉尘;爆炸;预防措施
引言
         近代工业包括有机合成和粉末冶金等原料大都使用粉体,粉料的种类多,使得用量也会增多[1]。工业上针对粉尘爆炸预防手段报道很少,针对粉体加工和储存的管理很混乱。粉尘爆炸的破坏性极强,通常会引起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外预防粉尘爆炸的手段主要有减少粉尘暴露、控制和杜绝点火源等,许多专家学者对粉尘爆炸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调查,并且有了许多研究成果,为粉尘爆炸的进一步研究打好基础。为了保证安全,必须对粉尘爆炸的机制、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爆炸预防措施,可以指导今后的安全生产,预防爆炸事故的发生[2]。
1粉尘爆炸的基本特征
1.1粉尘爆炸的定义
         粉尘爆炸即可燃物固体微粒悬浮在空气里,如果达到一定的浓度,由于火源点燃造成的爆炸[3]。
1.2粉尘爆炸的机理
         粉尘爆炸作为一种连锁反应,粉尘粒子的表面经过热辐射或者热传导在点火源处拥有能量,造成温度加速增加,加速粉尘粒子蒸发或者分解,生成分解气体或者粉尘蒸汽[4]。这些气体和空气接触,发生点火。粉尘从自身表面开始气化和熔融,一直到内部,伴有小火花,也是周围粉尘的点火源,进而增加爆炸空间。
1.3粉尘爆炸的条件
         粉尘爆炸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五点[5]:
         (1)粉尘浓度达到标准。粉尘浓度的含义为单位体积内粉尘粒子的质量,其单位为g/m3,一旦浓度低,使得粉尘粒子间距很大,会产生火焰传播问题。
         (2)氧含量充足。充足的氧气含量是粉尘可以充分燃烧的基础。
         (3)点火源充足。粉尘爆炸需要的最低点火能量高于气体爆炸的2个数量级。
         (4)粉尘需要处在粉尘云状态,加快反应速度。
         (5)粉尘云应在密闭的场所,从而使温度快速增加,最后爆炸。
1.4粉尘爆炸的特点
         粉尘爆炸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6]:
         (1)粉尘爆炸的速度和压力较小,然而燃烧时间久,发出能量极大,因此燃烧和破坏现象严重。
         (2)爆炸发生的时候,燃烧粒子会飞出,一旦落在人或者可燃物上,会导致可燃物在局部发生碳化反应,人身体的局部位置会烧伤。
         (3)爆炸过程产生的冲击,使得地面和其他物体表面的粉尘被吹起,悬浮在空中引发二次爆炸。
         (4)粉尘爆炸的不完全燃烧,气体中含有很多CO气体,因此造成工作人员中毒。
2粉尘爆炸的模式
2.1粉尘事故的统计分析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粉尘爆炸事故增加[7]。
         粉尘爆炸后涉及的物质包括金属、无机物、纤维等。主要爆炸事故和人员伤亡情况见表1:
         表1主要爆炸事故和人员伤亡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不管是从死伤人数还是发生的次数来看,应该对物料进行严格控制,依据危险性程度进行排序为:金属、农产品、有机物化学药品、合成物、无机物、纤维类和煤,粉尘点火作为爆炸的必要条件,对火源进行认真分析对爆炸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2.2粉尘事故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各种点火源造成的爆炸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人为原因、物质原因和管理失误等三个原因[8]。其中人文原因是重要因素,主要违反了劳动纪律和操作章程,占比66.36%;物质原因主要包括设备、附件、设施和工具等存在缺陷,个人防护用品有缺陷,工作环境和通道状况差,光线不良,缺少保险、信号和防护等设施,占比25.67%;管理失误占比最小,为7.91%。
2.2.1粉尘状态是重要因素
         粉尘的状态主要有颗粒分布、粒子带电、粒子大小、传热情况和热状况等。通过状态看出燃烧的难易程度,比热情况能看出粉尘是否能够阴燃或是自燃,最后导致发生爆炸。
2.2.2粉尘本身的可燃性是决定性因素
         物料受热会生成可燃性物体,达到一定的燃烧速度就会爆炸。比如铝粉、铝青铜等,在氧气含量很低的环境中也可以燃烧,处在悬浮的状态就会爆炸。表示粉尘可燃性的一些指标包括:最小点火能、最小点火温度和助燃剂含量等。
2.2.3粉尘所在的环境是重要因素
         粉尘所处的环境指的是大气温度、不可燃和可燃气体的浓度、粉尘湍动、大气湿度和点火源的状态等。粉尘湍流的速度越快,越容易着火,可燃性气体浓度越大,越容易爆炸,大气温度升高,能够令不具燃爆性质的粉尘具备可燃性,点火源的能量越大,粉尘越容易被点燃。
3粉尘爆炸的预防措施
3.1减少粉尘暴露
         粉尘爆炸必须有氧化剂,大气和粉尘混合之后越容易爆炸,减少粉尘暴露是最先应该考虑的做法[9]。减少粉尘暴露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清理作用场所。沉积粉尘的存在加重了爆炸风险,粉尘容易趁机在角落、设备和地面上,管道中也有沉积的灰尘。比如,煤矿里应该经常清理沉积的煤粉,就很难出现着火这样的情况。
3.2从助燃剂方面进行预防
         这个方法主要使用惰性气体进行保护,惰性气体的加入,可以减少氧气含量,使得粉尘爆炸不会发生。惰化有压力惰化[11]和真空惰化[10]等方式:
         (1)真空惰化
         在容器之中,真空惰化最为普遍,容器的尺寸已知,初始氧气浓度为y0,惰化后的氧气浓度为yi。假设容器最开始压力是PH,采用PL的真空装置来实行真空惰化。
         每次把氧气浓度降低至期望的大小时,需要进行惰化,j次惰化循环之后的浓度是:
                   (1)
         式中的yj为第j次真空惰化之后的氧气浓度,yo为初始的氧气浓度,nL真空时的总摩尔数,nH为大气中的总摩尔数,PH为高压,PL为低压。
         j次循环之后,总摩尔数为:
                              (2)
         式中的得特n为j次循环需要的总摩尔数,V为理想气体体积,Rg为气体常数,T为压强。
(2)压力惰化
         容器经过增添带压的惰性气体实现压力惰化。压力惰化呈楼梯式,经过见图2。容器内初始压力是PL,利用PH的惰性气体加压。明确浓度降至需要的浓度需要的压力惰化循环次数。
         计算最初摩尔比,即在第一次加压过后的氧气浓度,用y0表示:
                         (3)
         式中的P0为大气压,PH为容器处在的高压位置。
         和真空惰化相比,压力惰化优势为循环时间少,需要更多的惰性气体,所以需要依照性能和成本选取最合适的惰化过程。
3.3从可燃物方面进行预防
         实际生产中,粉尘爆炸不会达到最大限度,所以,对粉尘爆炸不具备真实意义,所以经常使用下限来评价爆炸的危险性。
3.4控制和杜绝点火源
         严密把控点火源能够防止粉尘爆炸,在工作场所必须要控制明火,加热器械和物料区保持一定的距离,维修和安装设备以前,打扫旁边的沉积物料,加工车间,减少照明和取暖的相关设备,车辆进入车间必须带着防火罩。对于一些难以发现的点火源造成的粉尘爆炸,车间中对电器使用应该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会产生化学反应和自燃的物料包括金属粉、煤粉、磷粉、木粉和硫粉等。对这些物料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使用。
总结
         本论文对粉尘爆炸的特征和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对安全生产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除了采取有针对的防爆措施,我们还应该明白下面一些问题:
         (1)清楚粉尘爆炸的危害,增加安全教育管理;
         (2)爆炸一旦发生,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保证人员安全。
参考文献:
[1]仝策明, 杨龙. 粉尘爆炸类事故的预防对策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6(17):14-15.
[2]Sun H , Pan Y , Guan J , et al. Thermal decomposition behaviors and dust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no-polystyrene[J].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2018(10):1-8.
[3]多英全, 刘垚楠, 胡馨升. 2009~2013年我国粉尘爆炸事故统计分析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5(2):186-190.
[4]刘静如, 张帆, 徐伟,等. 化工粉尘爆炸事故原因分析[J].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5(11):1-3.
[5]Alberto Tascón, Aguado P J . CFD simulations to study parameters affecting dust explosion venting in silos[J]. Powder Technology, 2015, 272:132-141.
[6]王若青. 粉尘爆炸及安全防范措施[J].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6, 16(3):18-20.
[7]孙丽.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Dust Explosion Based on Inherently Safe Principles%基于本质安全化原则的粉尘防爆安全措施[J]. 辽宁化工, 2016(11):1447-1450.
[8]Balovtsev S V . Aer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in working areas of gas and dust explosion-hazardous coal mines[J]. Gornyi Zhurnal, 2015, 2015(5):91-93.
[9]Kalman J , Glumac N G , Krier H .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nstant Volume Sulfur Dust Explosions[J]. Journal of Combustion, 2015, 2015:1-11.
[10]任一丹, 刘龙, 袁旌杰, et al. 粉尘爆炸中惰性介质抑制机理及协同作用[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5(2).
[11]陈爱平. 几种实用条件下的可燃粉尘爆炸性能研究[J]. 武警学院学报(1期):13-16.

作者简介:张亚州(1990-03),男,汉族,籍贯:江苏省连云港市,当前职务:技术总监,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大气治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