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电信人员培训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

发表时间:2020/7/2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倪豆
[导读] 航空电信人员是指从事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保障工作的技术人员,

         【摘要】航空电信人员是指从事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保障工作的技术人员,为了保障民用航空电信人才队伍的建设,我国建立了较齐全的与民用航空电信人员培训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体系,主要由规章、管理办法、大纲三类文件组成,目前我国民用航空电信人员培训的管理与实施是三层架构的形式,中国民用航空局对航空电信人员岗位培训工作实行统一管理,民用航空电信人员岗位培训工作,各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保障单位依据各自职责,具体负责本单位航空电信人员岗位培训工作的实施。
         关键字:胜任能力评估、知识模块化、岗位技术能力
引言
         民用空管系统设备运行保障服务正在向“大运行、大岗位、大值班”运行模式转变,该转变对岗位能力提出了广度和深度等多维度的不同需求,基于现行规章建立的培训体系已不能充分满足空管系统运行保障岗位需求的变化,迫切需要健全分类分层级的培训体系。目前ICAO/EASA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面向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与评估体系。我国CAAC民航电信人员的培训与评估主要以执照管理方式为主,资质能力排查刚刚起步。形式基本是以书面考核、技能考核、书面审查等方式对通信导航监视人员的资质能力进行评估。各专业尚未建立起岗位胜任能力评估与定级标准体系,对应培训环节的分级培训目标与方案亦需要在上述标准体系建立后完成。
1.培训体系构思与建议
         针对当前培训体系不能完全满足空管发展需要,民用航空电信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估体系尚未建立,通导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缺乏有效的系统管理和激励机制等问题,现提出本人对通导培训体系几个构思和建议。
1.1 通导阶梯培训图
         一个通信导航监视人员从入职到能够在工作岗位独立完成保障任务,再到转岗,职业发展,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完相应课程并通过能力认证方可在岗位进行工作。通过在岗的继续晋级培训,达到一定要求后,可以参加更高级别的能力认证,使人员不断提升个人业务能力,获得更高职称资格。人员在达到一定级别后,还可以进行转岗培训,以符合其它岗位的能力要求,甚至为了今后职业生涯发展,参加更高级别的培训与认证,成为跨专业专家。根据胜利能力培训的要求,整个培训过程分为岗前基础培训(资质获取阶段)、在岗培训与胜任能力评估阶段、专业理论/技能等级培训阶段、复习培训阶段。如下图1所示:
                      
                                    图1 通导阶梯培训图
1.2培训课程知识模块化
         由于通信导航监视人员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相关胜任力培训及资格认证,这其中涉及的培训课程种类繁多,同时由于设备、环境的更迭,需要对课程不断的新增与完善,这都需要对体系进行知识模块化,系统建设、管理与维护,以利于更好为岗位胜任能力培训服务,与人员胜任力要求的不断更新相匹配。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通导培训课程体系,必须首先对知识模块进行梳理,分门别类的进行编号整理,在后续针对不同岗位和类别的培训中才能调用,也方便后续培训课程根据需要添加知识模块,进行知识模块的增加、修订、删改等管理工作。如下图2所示:

                图2 培训课程与知识模块对应图
2.电信人员岗位基于能力的培训与评价模型
         能力评价是指对在岗工作人员现阶段个人能力的综合评价,将电信人员岗位能力分成岗位胜任能力和岗位技术能力两部分。岗位胜任能力是在上岗前对该员工能否胜任该岗位进行的一种综合评价,岗位技术能力评价是在员工上岗后,对岗位上的技术能力的一种评价。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前,员工必须通过理论知识的认证和岗位实习认证,这样才有资格参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如下图3所示:
                           
                                     图3 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模型
         岗位技术能力评价是建立在岗位胜任能力评价的基础上,只有通过运行单位的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才能上岗。岗位技术能力评价包含专业理论知识模块、专业技能知识模块等。岗位技能评价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分别对应岗位职称聘任评价依据,员工在岗位上通过自主学习,努力提高职称待遇,这样有利于整个部门的运行效能,从而进一步提升通信导航监视业务工作安全、服务、效率和水平。如下图4所示:
                          
                                    图4 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模型
         以上模型的建立是基于胜任能力指导材料(ICAO9868、10057)进行的,具体形式将采用场景模拟、问答、现场操作等方式进行,模型的优化有待通过统计学、数学建模等方式得出科学的数据,后期会提出胜任能力要素,明确专业知识等。
3.结论
         本培训体系的建设旨在:一是规范和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效果。二是明确培训工作的责任,合理分工,加强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减少协调成本,提高培训工作的运行效率。三是结合通导人员岗位成长轨迹,对员工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培训进行整体规划,促进培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培训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后续体系建设工作小组将在实际培训的开展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确保本培训体系既有一定的超前性,又能贴合中南空管的实际易于落地实施。
参考文献:
[1]《欧洲ATSEP培训规章体系研究与ICAO、中国民航差异性分析》
[2]《欧洲ATSEP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估体系学习报告》
[3]《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导航监视专业人才队伍培训规划方案》
[4]《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CCAR-115TM-R1
[5]《空中交通安全电子人员基于胜任能力的培训和评估手册》,ICAO 100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