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7期   作者:廖林 陈晓明
[导读] 吞咽障碍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由医生、护士、治疗师构成的康复团队的照护,
        【摘要】吞咽障碍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由医生、护士、治疗师构成的康复团队的照护,出院后遇到的健康问题如何解决值得护理人员深思和探索。加强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提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利于患者预后。
        【关键词】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进食困难、多次小口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并常伴有声音嘶哑,言语含糊等特点,分口期、咽期及口咽混合期。吞咽动作的控制就通过大脑皮质吞咽中枢,由脑干的反馈以及咽食管的局部反射完成。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评估流程
        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如脑血管病及其他神经疾病、帕金森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头颅肿瘤放疗术后、认知障碍,意识水平:如清醒、嗜睡、昏睡、昏迷等。受损的口腔组织的舌、唇、腭帆、脸颊、颈的活动幅度、速度、张力、力量、协调。牙齿及呼吸状况。
        改良式饮水试验:指导患者饮水3ml,整个过程重复两次:①1分:不能饮水;②2分:可饮,但饮完过程出现呼吸困难;③3分:可以饮水,但饮完后出现呛咳或声音嘶哑;④4分:可以饮水,但饮完后不能完成一次干吞咽;⑤5分:可以饮水,饮完后能完成两次干吞咽;⑥反复唾液吞咽障碍试验(RSST):让患者取坐位,医生将手指放在患者的喉结及舌骨处,让患者快速反复吞咽唾液3次,观察所用时间。
洼田氏饮水试验:让患者像平常一样喝30ml的水,观察期饮水过程。吞咽功能障碍等级分为:正常、可疑、异常一级、异常二级、异常三级。
纤维内窥镜吞咽检查:是否正常、咽分泌物异常增多、咽分泌物异常减少、吞咽启动延迟。隐形渗漏(无咳嗽)、显性渗漏(有咳嗽)、隐形误吸(无呛咳)、显性误吸(咳嗽)。
        诊断吞咽困难的标准是吞咽造影检查。在X线透视下观察患者吞咽不同剂量的造影剂,不同黏稠度的食团情况,并通过正位及侧位成像评估吞咽的不同阶段的情况,同时影像观察舌、软腭的解剖结构和食团的运行过程。目的是:①评价异常吞咽模式,评价软腭、咽及喉、舌、食管上括约肌等的解剖、生理机制及功能障碍;②发现吞咽困难的结构性及功能性异常的代偿情况;③观察进食稀流质、糊状食物、浓流质、固体食物等的运送情况;④明确吞咽障碍误吸发生的时间、原因及是否存在咳嗽反射;⑤通过吞咽方法,确定有效的代偿方法,进行调整食物粘稠度来减轻吞咽障碍程度,明确最安全的进食方案。
2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2.1吞咽功能训练
        方法如下:训练前先清洁口腔,并按摩口腔粘膜和舌,保护粘膜。①空吞咽及交互吞咽:每次进食吞咽以后,反复作几次空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亦可每次进食吞咽后饮少量水(1~2毫升),这样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称为“交互吞咽”。②唇功能运动训练:嘱患者闭唇、噘唇和口角上抬;③舌运动:主动运动:患者舌伸出,向上、下、左、右方向运动;被动运动:用湿纱布裹住舌头引导其向各个方向运动,上抬、卷曲、顶上腭,有力量时可用压舌板抗阻。

平时应引导患者加强舌和咀嚼肌的按摩和运动,如伸舌、吹气、屏气动作的训练。④发音运动:进行单字训练,通过发音动作,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功能,闭锁声门让患者练习大声发“啊”。训练一般在饭前进行,每次20分钟,每天3次。  
2.2咽部冷刺激训练
        用冰过的棉棒接触以前腭弓为中心,包括后腭弓、软腭、腭弓咽喉壁及舌后部的刺激部位,大范围(上下、前后)、长时间碰触刺激部位,并慢慢移动棉棒前端,左右相同部位交替,在上下午各20~30次,当开始经口进食时,进食前以冰刺激进行口腔内清洁,即能提高食块知觉的敏感性,又能通过刺激提高对摄食、吞咽的注意力,从而减少误吸。
2.3进食训练
        (1)进食体位,进食的体位根据病人的病情而定,开始训练时应选择既有代偿作用且又安全的体位,能坐起的病人取端坐位,颈轻度向前屈曲。对不能坐位的病人,一般至少取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喂食者位于病人健侧。此时进行训练,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有利于食团向舌根运送,还可以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吸的危险。颈部前屈是预防误咽的一种方法,仰卧时颈部易呈后屈位,使与吞咽活动有关的颈椎前部肌肉紧张、喉头上举困难,从而容易发生误吸。进食结束后继续保持原体位至少30分钟,防止食物反流。有研究指出,与90°直立进食相比,45°抬高床头进食能更好地缓解吞咽障碍的症状,改善吞咽时的误吸症。(2)进食器具,根据病人的口型选择长手柄、边缘厚钝、表浅、大小合适(5~10毫升)的勺子,勺子要能够轻松放入病人的口中。(3)食物在口中位置,食物放在健侧舌后部或健侧颊部,随之用匙轻压舌部一下,引起吞咽反射,有利于食物的吞咽。(4)摄食训练护理,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坐位进食,在安静和安全的环境进食,指导病人注意力集中,进餐时尽量做到不与他人交谈,护士停止任何治疗或操作,避免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进食期间注意观察病人进食过程中是否出现音质改变、呛咳、呼吸困难、吞咽延迟等症状,注意生命体征、呼吸状态、面色变化,一旦出现哽咽立即停止进食,上身前倾,咳出食物,及时救治,防止窒息发生。进食前后做好口腔与咽部的清洁。
2.4代偿性训练
        代偿性训练是进行吞咽时采用的姿势与方法,通过改变食物通过的路径和采用特定的吞咽方法清除残留物,使吞咽变得安全。
        (1)侧方吞咽,指导病人分别左、右侧转头,进行侧方吞咽,可除去梨状隐窝部的残留食物。(2)空吞咽与交替吞咽,每次进食吞咽后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团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可除去残留食物防止误咽,也可每次进食吞咽后饮极少量的水(1~2毫升),这样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称为“交替吞咽”。(3)用力吞咽,指导病人将舌用力向后移动,帮助食物推进通过口腔,以增大口腔吞咽压,减少食物残留。(4)点头样吞咽,颈部尽量前屈形状似点头,同时做空吞咽动作,可去除会厌谷残留食物。(5)低头吞咽,颈部尽量前屈形状似点头,使会厌谷的空间扩大,并让会厌向后移位,避免食物溢漏入喉前庭,更有利于保护气道,收窄气管入口,咽喉壁后移,使食物尽量离开气管入口处。
参考文献
[1]黄金英,周惠嫦.喂食技巧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19(17):32.
[2]张琰,刘文伟,周雅英,等.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研究新进展[J].中国卫生产业,2017,12(196):196-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