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了更多助力。BIM技术是在信息技术发展中衍生的一种新型技术种类,高效应用BIM技术,可为相关领域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保障。文章将重点对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以供借鉴。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应用;
BIM作为目前建筑施工中较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合理应用其自身的可视化、模拟化功能,可有效提升建筑施工水平,增强施工安全性。下文就对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展开探究,以期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竣工。
1.BIM技术
BIM技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改进,现已得到业界人士的高度认可,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实现了信息技术的集成管理,做到从设计、施工到最终使用各环节的科学管控,同时通过该技术构建的信息数据模型,可对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督,减少问题的产生,提高工作效率。
2.BIM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优势
2.1可视化
BIM的可视化功能可将设计图纸的信息实施集成处理,并生成立体模型,这便于工作人员直观了解建设内容及各结构间的关系。传统图纸设计中以二维图纸为主,所有结构构架都是借助线条方式表现的,工作人员需在脑海中自己构思结构内容,而使用BIM技术后,可将脑海中的构思直观显示出来,详细了解建筑工程整体情况,提升图纸审核效率,加强图纸设计的可行性。
2.2协调化
利用BIM的可视化功能,可对建筑结构、结构间的连接关系予以直观展现,及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且工作人员还可根据工程具体要求,展开专业讨论,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为施工作业的开展提供助力,这有助于各环节的协同作业,实现各环节的科学调整,从而促进施工作业的有序进行,减少矛盾及冲突的产生,维护工程的经济效益。
2.3模拟化
利用BIM可对建筑施工各环节展开真实模拟,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环节的模拟,可帮助工作人员了解具体操作内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之后实行科学管控和处理,减少各类问题的产生。具体来说,BIM的应用可实现热传导、日照、紧急疏散、节能等工作的模拟,加强各系统及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可靠性;可对施工操作流程予以模拟,确定各环节间的协调性与连接性,改进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损耗;可对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案进行模拟,确保在事故或灾害发生时,能够予以有效控制,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3.1质量控制
建筑施工质量一直都是工程建设中重点考虑的问题,质量问题的产生不仅会破坏建筑使用性能,缩短使用寿命,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将BIM应用到质量管理中,可降低问题产生概率,保证工程建设效果。
应用BIM开展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为:一是做好前期质量管理。通过BIM三维模型的构建,可直接将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展现出来,且利用该技术开展碰撞检查,加大对隐蔽环节或重点环节的检测。在施工前,人员需对存在的问题实行调整和优化,避免实际作业中危险事故的产生,推动施工作业顺利进行。
二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利用BIM技术对节点构造及预留洞口位置实行检查和确定,使其符合设计要求,以免产生偏差带来不良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可利用专业设备如实记录施工现场情况,并将其上传到云端,结合BIM技术对现场数据展开分析,高效识别和处理存在的质量问题。例如,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可以使用智能设备拍摄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进场使用情况,扫描质量检测报告,一旦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可以立即追溯原因。
3.2安全控制
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一样,都是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利用BIM技术,可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且确保其高效落实,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带来的影响。首先,可利用BIM的虚拟功能,对安全风险予以窥探。
利用4D技术完成施工流程的动态化模拟,优化施工方案,增大施工安全系数。
其次,对安全问题予以预测。借助虚拟功能可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及成因展开模拟,将事故产生后果直观展现出来,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之后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案。如高空坠落事故,BIM技术可动态模拟物体坠落轨迹及可能造成的影响,有助于人员提前做好防护工作,减少问题的产生。
再次,安全事故分析。对安全事故成因实行分析和总结,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加强施工安全性。BIM的4D模拟功能,可对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进行模拟演示,便于工作人员准备了解事故成因,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
最后,安全识别。建筑施工中,临边洞口是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区域,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会借助安全网或防护栏的布设,来避免事故的发生,但由于临边洞口数量较多,很容易在布设安全防护措施时出现遗漏,而利用BIM技术,则可保证安全防护措施规划的合理性、有效性,增大整体安全系数。同时合理利用BIM技术,创建完整的三维立体空间数据模型,可以高效完成技术交底与安全交底,预防质量安全事故的产生。再者,基于BIM技术的三维立体空间数据模型,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示各个区域的临边洞口情况,为编制防护方案提供参考依据,达到安全警示的目的。
3.3进度控制
(1)预测
利用BIM开展施工进度预测时,要先构建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实现信息数据的科学整合,结合施工方案、编制流程等完成模型内容的优化调整,从而直观显示工程建设具体情况,达到进度控制目标。在处理过程中,如果发现方案与进度要求不符,则应及时调整方案,注重两者的协调性,确保工程在规定时间内完工。与此同时,在应用BIM技术预测工程进度时,可以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动态模拟施工流程,客观判断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与进度控制要求是否匹配。一旦察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符合进度控制基本要求,应立即调整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准确预测工期。
(2)进度控制
BIM的动态监管功能,可将实时进度与预定进度进行对比分析,对其中存在的延误问题实施快速分析和处理,减少因工期延误带来的损失,提高施工质量。另外,在BIM数据模型中,可对施工流程实行科学分解,严格把控每段施工作业,从而保证任务完成质量,降低进度管理难度,加强各环节施工的衔接性。
(3)动态模拟
以总进度计划为基础,对各环节的进度计划予以模拟,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施工进度情况,做好工序与进度间的科学调整。在进度控制中,结合组织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要求,可在模型中添加时间属性,这样在工序模拟中,便可很好的掌握各阶段施工所需时间,做好规划和控制作业,防止产生延误。
3.4造价控制
利用BIM信息平台可详细记录工程信息,如材料信息、设备信息及人员信息等,根据这些信息数据可对造价成本展开科学管控。如施工材料信息记录,其中涵盖了材料数量、规格及质量要求等内容,可为采购部门提供可靠指导,确保施工材料的性价比。再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BIM技术督促施工方编制施工组织方案,综合对比施工组织方案,增大工程安全系数。此外,BIM信息模型可对施工技术方案实行科学评估,提高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工艺技术、材料使用的合理性,以此减少施工中各类问题的产生,控制造价成本。
4结束语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科学应用,可做好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工程建设水平,增大施工安全系数,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最终推动建筑行业的持续前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尹晓娟.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项目施工及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9(01)
[2]黄伟杰.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