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建国初期居住区遗产保护分析 ——以天津市红霞里为例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4月10期   作者:剧佳 芦翔
[导读] 本文以天津市河西区旧“八大里”中的红霞里为例,
        摘 要:本文以天津市河西区旧“八大里”中的红霞里为例,从街区的形成发展背景以及街区区位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户型和住宅单体的立面特征入手,全方面多角度对红霞里居住区进行调研,并对其提出修改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红霞里;户型;立面结构;居住区遗产
        天津市河西区尖山八大里,是指红星里、红升里、红霞里、红山里、曙光里、红光里、金星里、光明里,这里是建国初期天津盖起来的第一批高档社区。红霞里作为“八大里”的代表,有着八大里共有的特征,本文以红霞里为例,分析天津市“八大里”居住建筑,并对建国初期居住区遗产的保护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1.街区的形成发展背景
1.1建造年代及服务对象
        红霞里位于天津市解放南路与沅江道交口处,其建造年代为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
        红霞里最初的住户为天津市染料厂企业员工以及天津市广播器材厂的员工。由旧版的天津市CAD可以看出,红霞里与天津市广播器材厂距离较近,步行时间约10分钟,是较为合理的通勤时间。
1.2户型与当时生活模式的关系
        由红霞里“伙单”的居住形式可以看出,红霞里属于福利分房机制下的房屋分配。红霞里的最初的居民在20世纪50年代就在此定居,当时的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红霞里内最原始的居住形式为筒子楼形式,面积狭小,它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住房样式,是上世纪中国单位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的产物。
2.街区格局特色
2.1街道空间的尺度和空间格局
        红霞里居住区内的建筑多为行列式的布局,其中既有东西向的居住建筑,也有南北向的居住建筑,居住小区级道路约为4米,居住组团级道路约为3米,道路略窄,车辆通行较困难,道路宽度不符合当今的居住区规范。
2.2建筑空间尺度
        红霞里内住宅多为三至五层,为多层建筑,每层层高在3米左右,整体建筑高度较低,空间环境较舒适,不会给小区居民造成太大的紧迫感和心理压力。                
3.户型分析
3.1基本户型分析
        红霞里宿舍楼每户大多由2—5间房组成,但由于建国初期住房条件较紧张,实际为一个家庭设计的户型分成了很多家共同使用,就改造为 “伙单”,几个家庭住在一户里,共用厨房和厕所。
3.2户型和生活模式的关系
        红霞里内最原始的居住形式为筒子楼形式,许多住户共用厨房厕所,住户家中均没有暖气,住户最常用的采暖与做饭工具是炉子。共用厨卫空间,住户彼此间交流较多,邻里关系比较融洽。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得知,红霞里筒子楼内每个单间的面积大约在14到20平方米,住户共同使用厨房和卫生间,其中红霞里11门14个住户一起使用一个卫生间和一个厕所,生活品质较差。因为建筑老化过于严重,一部分原住民不在此继续居住,许多住户将属于自己的房间转卖或者租赁给他人。
4.立面分析
4.1立面特点
        红霞里建筑为砖混结构,后期为了增强抗震性能,对建筑进行增固处理,在建筑外立面增加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既稳定结构又对外立面进行装饰。
4.2建筑细部分析
         通过对红霞里内的建筑进行调研,发现其门窗较为破旧,且整个建筑装饰较少,立面不够细致,对细节的处理不够到位,这可能与当时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经济水平不够发达并且红霞里主要的居住群体为工厂职工有关。
4.3建筑立面现状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红霞里的立面破损较为严重,除了一些窗户发生破损之外,建筑立面结构也存在一些损坏,对立面的美观与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5.不同街区的比较
5.1同时期街区的比较
        天津市河西区老“八大里”基本属于同一时期的建筑,笔者选取其北侧的红升里与其作对比,发现户型均为“伙单”形式,共用厨房和厕所。由于红升里建造年代稍晚于红霞里,其建筑立面与红霞里相比更精致一些。
        红升里居住小区内有较大面积的街区开敞空间及绿化,而红霞里却缺少大面积的开敞空间。

与此同时,红升里周围的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北侧有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以及红光公园,整体居住舒适度较高。   
5.2不同时期街区的比较
        天津市金山里建造于20世纪70年代,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紫金山路与气象台路交口,地理位置优越,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利。
        金山里户型多为两室一厅一卫一厨。与红霞里,红升里不同的是,红山里户型内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卫生间没有窗户,客厅基本上相当于走廊的功能,没有餐厅。中间户没有阳台,两侧的户型两间卧室一大一小。
        原来金山里是一单元住两户人家,厨房卫生间公用,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一户住一家。
        金山里立面风格现代欧式风格,在住宅加入了欧式风格的元素。为了与天津整体建筑风格相呼应。建筑材料为红砖和混凝土,立面比例和谐,与红霞里相比,装饰较多,且建筑立面较新,保护较好。
        金山里内绿化较为丰富,与红霞里相比,开敞休息空间较多,在小区内随处可以看到在公共休息座椅上打牌乘凉的老人们。
6. 街区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6.1红霞里目前的居住环境调研
        笔者走进住户的家庭进行调研,发现红霞里内居住环境很差,人群的居住舒适度较低,走道内的杂物随意放置,厨房和卫生间也很脏乱。
6.2存在的问题
        红霞里居住区整体配套设施较差,居住区内道路以及建筑破损较为严重,并且几户公用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的居住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人类的居住需求,据调研得知,红霞里居住区内并没有集中供暖设施,而且厨房和卫生间的卫生条件堪忧,居民迫切希望政府进行拆迁。
        此外小区的安保设施也很差,居民的财产安全不易得到保证。也没有对停车位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没有进行人车分流设计,车辆停放较为混乱。
6. 保护和改造建议
6.1从物质空间角度改造
        由于红霞里为老居住区,“八大里”处于待拆迁范围,所以对户型的改造意义不大,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对建筑的结构进行一下加固,保障住户的人身安全,与此同时,可以在每个单元增设单元防盗门,保障财产安全。虽然建筑不宜进行大的改动,但是可以适当拓宽一下路面并且对小区内的停车进行合理规划,这样都可以避免交通拥堵并且保障住户的安全。
6.2街区文化的重新构建
        通过调研,发现红霞里内没有公共活动的场地,但是邻近的金山里内却存在一个社区活动中心,因此可以鼓励大家多去活动中心进行健身娱乐或者文化交流。
7.总结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旧“八大里”之中的红霞里进行深入调研,以及和同时期的“八大里”中的红升里和震后建筑金山里进行调研比较,发现了红霞里存在的多种问题,并从保护和改造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使红霞里的居民居住的更加舒适。
参考文献
        [1]席菁曼.太原市老旧住区更新改造策略与方法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9(11):140-144.
        [2]聂亦飞.基于“生活圈”概念的旧城居住区更新设计策略——一次“城市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0):188-189.
        [3]王争鸣.北京旧居住区城市更新设计前期策划方法应用研究——以北京石景山八角街区为例[J].城市建筑,2019,16(29):21-24.
        [4]吴云.关于旧居住区改造问题的研究[J].居舍,2019(29):189.
        [5]汪雪荆,李明,冯晓娟.从城市化到旧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析——以南京富贵山小区为例[J].大众文艺,2019(02):89-90.
        [6]刘艳.天津市老旧居住区园林绿化改造发展方向[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6):195+190.
        [7]张雪,赵慧宁.浅谈老旧居住区环境改造[J].大众文艺,2018(15):65-66.
        [8]张欣. 基于居家养老模式的旧住宅区更新改造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