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城市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尤其是以建筑行业为基础,其建筑群体的激增成为了城市的亮丽风景线。但是,这种加速建造也会加快城市能源的消耗,进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而这则需通过一系列措施手段的应用,来降低城市的耗能问题。并且,随着近几年来人口的不断增多,建筑住宅的建造速度的加快,也使得城市的自然通风效果不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电能源的消耗,毕竟一般家庭需要通过通风系统来实现屋内的正常循环。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当代建筑设计当中,如何通过建筑设计上的改进来实现室内的自然通风进行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现代住宅设计;自然通风;合理优化
前言
根据建筑学专家统计,在当代住宅建设的过程中,如果通过优化设计,则可以节省大约60%左右的能源。因此,这也意味着在建筑行业通过合理布局就能够实现对于内部建设节能的工作。对此,在当前进行建筑设施的设计过程中,则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手段的应用来保证将自然通风实现在室内的建造过程中。同时,还可以利用自然风能实现降低建造的成本,并提升屋内空气流动的频率,降低电能源的消耗,从而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落实。
一、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技术原理
一般而言,在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屋内自然通风的设计,可以通过两种手段来进行。第一种就是以自然风为主的室内设计,另一种是通过机械设备的辅助来实现自然通风,这两种方式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1]。比如,机械风能是通过机械风的设备来实现室内空气的流动,它与自然风能相比具有一定的高耗能性,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它会对自然界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自然风能则可以通过空气的压缩以及建筑住宅群的合理设计来产生自然的能量波动,这样就能够保证满足室内日照的同时,又能够通过合理的设计位置安排,实现屋内的自然通风,进而实现建筑设计工作的快速发展和不断的进步。
(一)热压自然通风
热压送风的方式与其他送风方式不同,因为它是需要通过建筑物内宅温度与室外温度存在的差异来引起风压的变化。根据已知的热力原理即可得知,当温度提高时,空气的密度会变小,而空气的密度变低时,则空气自然也会变冷,这也使得建筑物内层的温度略高于外度,所以当室内外的空气密度产生差值时,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种热力温差,从而使得周边的空气产生自然流动。在进行建筑物设计的过程中,通常也会采用使用天井中庭的建造方式来为自然通风创造条件,或者也可以在建筑物中采用烟囱井的方式进行建设,这样也能够通过室内外的温差来使得新鲜空气从底部建筑入口处深入内部,从而将室内的高温空气排挤出去,以此就能够真正实现从设计上使内宅的通风效果达到最优化,确保设计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风压自然通风
本文所指的风压是通过室外的空气流动,然后再经过建筑物的挤压和阻挡所产生的静脉风压,这种风压的产生就能够实现当有风通过建筑物时会受到迎面气流的阻挡,从而使得静压增高,以此就能保证通过合理的设计,使风从原定的风口处向内吹动,进而就能够保证在对应位置产生负压,然后再将静压降低,这样通过迎风与背风之间的压力差,就能够使得室内外的空气产生相等的压力差值,这样就能够满足室内的自然通风[2]。
二、自然通风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优化建筑布局,恰当选择建筑间距
近几年的城市建设中,现代住宅大多数都以高层住宅为主,并以高层住宅与多层住宅结合建造的形式为辅。所以,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自然通风设计的合理性,就需要对整个小区的布局进行合理安排,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小区在建造过程当中,能够通过对住宅的合理配置来实现提升其自然通风的效果。一般来讲,在一个建筑住宅小区内,所有的建筑物朝向都应该是以风向的主要来源进行排列,并且前栋住宅尽量不要阻挡后面住宅的通风性,这样才能够满足整体设计的需求[3]。对此,为了实现这一设计目的,建筑师在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平面布局进行合理观察,考虑设计的合理性,还要能够保证在建造完毕后,当周边无有风时,也能够满足内部的自然通风需求。
(二)注重穿堂风的使用
建筑设计专家指出,在进行住宅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住宅能够取得良好的通风效果,可以考虑通过对流风的使用来提升整体的通风性。所谓的对流风就是我们所说的穿堂风,它在设计的过程中是一个设计的重点内容。一般情况下,穿堂风的产生是通过建筑物迎风面的进入,然后实现通过进风口处吹入室内,并通过室内各个房间的位置规划实现将对流空气进行挤压,从而使得该风能够始终停留于室内当中,然后再通过建筑物的背风面以压缩的形式将屋内沉浊的空气挤出出风口,以此保证室内的自然通风可以实现。对此,在一些密集型的高层建筑物中,穿堂风的使用就是自然通风效果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并且当建筑物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风压或者是热压产生的压值越高,其整体内部自然风流的动性就会变得更大,自然而然也会使得室内通风的效果越来越明显。
(三)设计时考虑布局风导因素
依据空间设计的角度而言,住宅小区的建设必须要满足高低错落有序的规划,这样才能够使得小区内部的空气流动不形成漩涡,从而保证当冷空气进入时,可以通过下冲气流来实现内外空气的交换。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小区的道路设计也需要应用横平竖直的思想,尽量避免建筑物之间存在着迎风向的阻挡。此外,随着技术的升级,很多住宅都已经采用了底层架空的方式来实现冷风的进入,这也使得绿化空间的建设更能够加强建筑物住宅内部通风的自然效果。
总结
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是一种成本低廉的节能技术,并且在现代建筑物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合理规划来产生室内的降温设计,也能够实现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实。所以,此种建造方式既能够保证为城市居民带来一个健康的居住环境,同时也能够真正使节能减排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古虹.自然通风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0):22-23.
[2]杨新春.自然通风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03):2+7.
[3]刘志勇.自然通风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