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文明也在不断进步,作为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也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将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予以呈现。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建设,从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市政建设,城市的空间布局和文化塑造等方方面面都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建设的空间规划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本文基于此,对于城市规划中空间规划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也在飞速提高。但由于城市环境的污染问题以及日趋严重的机械化生存模式,让多数人强烈的意识到环境的保护问题与城市绿色空间规划等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主要是强化能源的重复利用以及自然源的有效整合、人文与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实现经济效益,又可以把节能与环保落实到城市的建设中。
1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
1.1发展屋顶生态空间
为了能够扩展绿色空间,可以在屋顶上建设生物栖息地,推动城市生态环境朝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屋顶生态就是一个小的绿色生态空间,能够为鸟类提供更多的栖息场所,也可以用作于人类生态休闲区域。例如,把屋顶空间作为野生绿地,屋顶小生态系统建设完毕之后,可以减少空调使用量、同时也能够减少取暖能源,在屋顶生态建设完毕后,种植种类多大上百种,鸟类、昆虫栖息地也有所扩大。当然,为了能够提高雨水和污水利用率,可以构建生态池塘的生物栖息场所,并种植具有水净化能力的水植物以及河岸植物。结合时间、空间的角度,构建不同空间、不同四季的自然复原系统。
1.2加强生态通道建设
横向规划就是以河流等恢复工作为主,为了能够加强河流整治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生态栖息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强化治水能力,维持水生态环境。结合每个河段的自然条件特点,可以采用多种复原方法,也就是采用石袋、木桩、砌石施工法等,蓄水湖采用绿色袋护岸施工和栽柳枝施工法等。在河流整治当中,采用多孔质护岸模块展开绿色工作,应用多孔质岸和绿化喷射施工法展开施工。在生态通道施工过程中,让道路、铁路、居民区连成一个生态链条,可以将生物迁移到通道中,并连接野生动植物栖息场所,这样即可保证生物的多样化发展,也可以保证生物链的平衡性。
1.3加强城市公园建设
在森林公园和城市公园建设过程中,可以在道路旁边栽种一些自然植被,由于公园中的小径很少有大量游客出现,所以要尽量维持历史风貌。游览区的人工湖和河流可以保留自然景观。在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当中,需要设计师在规划中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的破坏,游览公路两侧树木尽可能保留,即使要拓宽道路建设宽度,也要处于林木群下。很多开放式公园的入口都会建立一个标志性大门,大门设计要尽可能的简洁、自然,这样与周边环境更加协调,为了提高公园的整体性和自然性,可以采用凝固剂土质作为公园的主路,即使是使用率很好的公园干道,也不可采用坚挺的硬质铺装,可以采用碎石路和沙土,不强调人为景观。在半林下可以设置人群休息场地、开放草地等。
2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措施
2.1贯彻生态理念
开展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规划设计,要贯彻景观生态理念,合理建设景观。因为当前城市发展建设较为注重现代化建设,盲目的开发生态土地,忽略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文化传承,使得城市景观空间缺乏连续性以及整体性,影响着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的美观性。基于此,开展城市边缘区景观建设,要做到整体规划,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为居住者营造健康的生态环境。具体实施时,要做好自然因素、历史因素、人工因素等的综合考虑,通过有机结合,规划乡村空间,使得各要素可以科学合理的布局,展现区域独特文化,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2.2加强绿色空间途径
建设随着我国城市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需求,同时也提出了精神上的需求,市民要求活的更加舒适、更加惬意,减少酸雨、雾霾、沙尘暴,所以绿色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以经济建设为主,还需要重点考虑市民的实际需求和居住环境,构建经济稳步发展、环境优雅的城市空间。在生态环境建设上,需要重点考虑如何恢复生态环境,这也是城市建设中的重点内容。例如采用生态河道、生态池塘、屋顶生态等,这些都是绿色空间规划途径,这些绿色空间规划与建设方法值得推广与借鉴。在建设途径选择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要求:一是,环境生态建设必须要满足城市职能要求;二是,绿色空间规划要符合世界城市的环境标准,提高我国城市规划绿地空间规划质量,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三是,历史建设和生态建设同样重要,要考虑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出当地城市的历史特点;四是,构建空气清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城市环境。所以,需要从不同空间尺度上构建城市绿色空间。
2.3做好景观实体塑造
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格局规划设计,塑造具有地域性的景观。通过在区域范围内,建设自然景观,要实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使得景观具有独特性。塑造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景观时,要基于自然,融合人文元素,通过挖掘各类肌理,比如本土化植被,做好自然和人文信息的加工,通过改造物质形态,在景观设计中体现。以石榴湾生态公园为例,绿化建设主要运用乡土植物结合乔、灌木与地被植物,常绿与落叶树、阔叶与针叶树搭配。近年来,石榴湾生态公园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将公园生态和文明创建相互结合,营造文化氛围。
2.4构建综合生态景观
结合之前的生态空间建设情况可知,绿色空间规划工作必须要结合微观和宏观环境,也就是构建点-线-面的生态链条,让各个层次的生态环境相结合。在城市空间绿色规划当中,除了斑、廊、基等景观配置与规划外,还需要注重各个类型绿色空间是否能够形成一个系统。例如林地建设要与乔木灌丛相结合,为了保障生物的多样性,要因地制宜的指导绿色空间体系建设工作,培育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样化城市森林,这样即可改善城市周围地区绿色资源短缺的问题,树立城市的绿色形象,充分挖掘绿色空间的复合性功能,减少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冲突问题,又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构建城市生态圈的上下游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在绿色空间建设当中,通过绿色资源相互弥补,实现双赢。当然,绿色空间规划与建设工作,同样需要城乡统筹、区域统筹以及人与自然相结合,最大程度上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束语
总之在具体的城市的空间规划操作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到城市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还要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存在着盲目开发、基础规划内容差异大以及空间保障力不足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具体的空间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城市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进而建设和完善管理机制,保障城市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廷海.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初论[J].城市规划,2019(8).
[2] 韩广,刘宇慧,朱孟娜.我国城市规划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进展,2016(2).
[3] 武廷海,卢庆强,周文生,林文棋,刘宛,赵亮,唐燕,张能,王学荣.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构建[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9(1).
[4] 岳要瑞,刘开梅,张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初论[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