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用户电表计量管理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8期   作者:李彬
[导读] 摘要:在当前电力企业规模化发展过程中,智能电表的使用不仅满足了当前电网管理的高标准要求,与此同时在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损耗的基础上,也为预期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阶段智能电表大规模应用过程中,如何实现全面管理是当下基层产业机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故此本文主要基于智能电表应用优势,对电表计量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了深入剖析,由此在实现智能计量全覆盖的同时,为后
        (大理弥渡供电局新街供电所  675600)
        摘要:在当前电力企业规模化发展过程中,智能电表的使用不仅满足了当前电网管理的高标准要求,与此同时在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损耗的基础上,也为预期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阶段智能电表大规模应用过程中,如何实现全面管理是当下基层产业机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故此本文主要基于智能电表应用优势,对电表计量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了深入剖析,由此在实现智能计量全覆盖的同时,为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智能电表;计量管理;管理问题;优化对策
        一、智能电表的应用优势
        在以往电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用电收费管理需要借助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且采用“先用电后抄表”的付费模式,长此以往在增加抄表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抄表错误和计算错误等问题的存在,在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对产业长期发展而言也是十分不利的。就目前来看,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智能电表”智能电网高级量测体系的基础元件之一,与传统电能表设备相比不仅具备多项功能,此外综合数据采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损耗问题,满足了现阶段企业的发展需求。
        就目前来看智能电表(电能数据采集、计量、传输和处理的电能表)的应用范围也在持续增加,相比传统电能表设备,具备较多的应用优势以及融合度高是智能电表的显著特点。从某方面而言,智能电表的使用具备如下功能——实现了信息的储存和处理、实现了对信息的自动控制和监测、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具备宽量程电流、具备宽量程电压,满足不同现场环境的运行需求;具有需量计量功能、具有分时计量功能、具有分段计量功能,满足分时电价和阶梯电价执行需要;具备电能双向计量功能;具有异常用电状况在线监测、诊断、报警及智能化处理功能等。在现阶段电力企业规模化发展过程中,智能电表在计量管理中的应用,从某方面而言还具有较高的融合度。与传统电能表相比,智能电表的使用需要用到大量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管理工作难度相对较高,智能计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从某方面而言,在提高检定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数据的精准控制,此外计量人员在实际记录过程中,无需到现场进行勘查就可确认偏差问题的发生区域,在有效弥补传统电表应用不足的同时,为计量管理工作预期作业目标的达成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居民用户电表计量管理问题的基本概述
        (一)温度变化引发的计量误差
        在计量管理过程中,计量误差问题的诱导因素是多元化的,其中因温度而引起的计量误差问题,是现阶段计量管理过程中误差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在压和电流采样电路中,采样电阻阻值会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改变,在影响数据计量精准度的同时,企业发展也势必受到了一定阻碍。
        (二)谐波问题引发的计量误差
        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计量误差问题的产生除了温度因素外,谐波问题的存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就目前来看,电力系统中的谐波源主要有四种——含有铁磁的非线性谐波源、强非线性负载谐波源、冲击性的负载谐波源以及移相整流负荷谐波源,通过“固定谐波功率含量改变谐波次数亦或是固定谐波次数调整谐波功率含量”实验克制,叠加谐波次数对于谐波功率有着一定影响,叠加次数越多影响越大。
        (三)计量设备使用不规范引发计量误差
        计量设备的使用是否规范合理化,对于计量数据的精准度也有着一定影响,换言之使用操作的不规范、不合理是导致误差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此外使用的电流互感器装置在进行操作时,操作不规范也会对计量数据的精准度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导致电力计量较大误差问题的产生。


        三、居民用户电表计量管理的优化策略
        智能电表作为智能电网高级量测体系的基础元件之一,在计量管理过程中常用的模式有三种,即——无线抄表模式(将数据卡安装到智能电能表中,在储存数据的同时确保了发出数据的准确度)、远程自动抄表模式(使用专门的线路与智能电能表进行连接以及通过电力载波形式该将专用线路运用到其中,实现了电能计量管理数据可控化传播)和手持红外抄表器(红外线接收法的单片机控制器需要融入整个体系中,通过控制器来进行发射,抄表器来接收信号)。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当前计量管理过程中,其管理成效与预期管理目标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为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善上述管理现状,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部门需做好如下工作,即:
        (一)选择适合的计量方式
        计量管理方式选择的合理性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对管理成效具有直接影响,为此在方式选择过程中,基层产业机构和结合电力负荷实况,确保计量方式不仅满足计量容量扩大的基本需求,对于专线路供电用户,还要配置0.5S级电能表以及0.2S级电压互感器装置。除此之外,在进行计量管理过程中,为做好系数的更正处理,工作人员不仅需加强对误差稳定性的把控,与此同时还要采取控制误差带宽的方式强化冲击负荷计量功能。
        (二)不断优化和完善电能计量设备
        在进行计量管理过程中,设备的先进度对于管理质量和效率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就目前来看在进行计量管理过程中,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部门不仅需建立健全完善的计量管理标准化要求,在规范管理行为的同时,确保各项计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产业机构还要设立专门的监察部门,通过对计量设备进行全面细致化监测和管理,在有效遏制“使用粗劣材料”不良风气蔓延的基础上,确保以一切实质性检查规定落到实处,与此同时为降低计量误差问题的产生,企业还需定期更换计量设备,确保设备不仅遵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还具有一定的质量保证。
        (三)确保日常管理维护工作落实到位
        日常维护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为从根本上规避计量误差问题的产生,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企业还需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具体而言就是要依循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监督、集中处理,借助于完整的信息分析模式,明确管理路径,实现结构控制,继而对可能引发误差的情况逐一加以校对管理,以提升分析模式的价值。
        (四)合理设计且改进接线电路
        根据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智能电能表囊括若干功能模块且集成于某一电路板中,因此合理设计且改进接线电路,不仅能保证确电容在停电期间有效供电,此外对于后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言也是十分必要的。除此之外安装结束以后,应对智能电能表实施停电之后的通电计量检测,确保其停电通电以后依旧具备较好的计量准确性。
        四、结语
        简而言之,在当前电力企业规模化发展过程中,为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不断提高计量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为在进行计量管理的过程中,确保智能电能表设备应用效益的最大化发挥,确保各项计量管理优化作业的有效落实,是现阶段提高电能表计量的准确性,促进计量管理工作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
        参考文献:
        [1]王楠,徐志华,,李金娜.浅析智能电能表在计量管理中的应用[J].应用能源技术,2018,12(9):35-37.
        [2]陈丽萍,高建军,任一凡.智能电能表在计量管理中的应用[J].农村电气化,2013,12(S1):172-174.
        [3]韩霄汉,黄金娟,孙钢.智能电能表库在计量精益化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电力,2016,35(11):10-13.
        [4]邹莉琳,徐海华,李志明.智能电能表在计量管理中的运用[J].南方农机,2019,13(18):194-195.
        [5]周艳华,雷梦真,张本欣.智能电能表在计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12(03):212-213.
        [6]王楠楠,徐涛涛,陈金国.智能电能表在计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应用能源技术,2018,13(09):35-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